「長坡厚雪多起伏。」隆基綠能的2023年財報釋出時,少見地在最前面放了一封董事長鐘寶申寫給全體股東的信,開頭就是這句話。
產能過剩、價格大戰,光伏產業自2023年以來就在爬這個「雪坡」。即使是行業龍頭隆基綠能,也不得不面對挑戰。
根據年報,2023年隆基綠能營收為1294.98億元,連續第二年實作了超1200億營收,排在行業前列;但歸母凈利潤首次出現增速下跌,同比下降了27.41%。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公司連續出現了季度虧損。
財報釋出後的4月30日,隆基綠能股價下跌4.21%,收報18.20元/股,市值1379億元,和去年4月底相比,市值下降了超過1260億元。較2021年11月5287億的市值高點,更是已經蒸發了超過3900億元。
一個多月前,鐘寶申曾公開表示,2024年是隆基「近十年來最困難的一年」。在內部管理方面,隆基綠能今年進行了組織最佳化,整體縮編了5%左右的崗位。4月30日隆基也釋出公告,鐘寶申和總裁李振國已決定,從第二季度起不再領取公司薪金。
隆基綠能做好準備,要勒緊腰帶過一段日子了。不過財報釋出後,鐘寶申也強調,情況「也不會變得更差」。
但業界真正關心的是,隨著龍頭排位更新、新舊產能更替,一場產業洗牌和格局的巨變也在醞釀之中。隆基要靠什麽實作翻盤、迎來春天?它還能再次精準押註未來嗎?
▲(隆基綠能近五年來股價走勢。圖源/雪球截圖)
「價格已經降到這個水平,很多企業都在虧現金了。」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今年初參與央視【對話】欄目時說,「2024年的光伏產業,應該不會更壞了。」
身為昔日「光伏茅」,隆基綠能的身上,也折射出整個行業的縮影。
隆基綠能實控人李振國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和公司董事長鐘寶申是同級系友。他們共同傾註了心血的這家公司,也是以蘭州大學老校長江隆基的名字命名。
回顧當年,李振國在千禧年成立了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他盛情邀請鐘寶申加入,公司也在這一年更名為隆基股份,正式進入光伏市場。
隆基綠能入局後,引領了多次技術變革,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單多晶矽之戰」。公司成立時,太陽能電池矽材料仍處於以多晶矽為主的時代,但李振國和鐘寶申認為,單晶矽將成為未來最優的發展路線,並堅決下註。
這個長期戰略造就了一家超級產業龍頭。2019年單晶矽迎來決定性的逆轉,市場占比達到65%,隆基順勢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矽片和元件制造企業。2022年,公司的營收突破千億元。目前,隆基的業務已覆蓋了矽片、光伏電池元件、分布式光伏解決方案、地面光伏解決方案以及氫能五大板塊,其中矽片和光伏電池元件是其主營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超過95%。
2023年隆基綠能仍然維持了千億營收規模,但它的增長卻已減速了。
根據財報,去年公司營收僅實作微增0.39%,歸母凈利潤為107.51億元,同比下降了27.41%。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在此之前隆基綠能營收增速基本都在30%以上,在2022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均增長了超過60%。
具體到業務收入上,隆基綠能矽片業務營收245.1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了36%;元件及電池營收991.99億元,同比增長了17%。
隆基綠能表示,疊加周期性行業產業鏈價值下跌與新舊產能更叠影響,公司的短期業績受到波及。此外,在2023年,隆基綠能進行了大額度的計提減值,計提存貨和固定資產跌價準備67.57億元。
光伏產業周期性調整的當下,即使是「光伏一哥」也不能幸免。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去年中國矽料產量超過140萬噸,矽片、電池片與元件產能均超過700GW,遠超450GW左右的市場需求。
產能激增的情況下,隨之而來的是市場需求轉淡,光伏主材的價格跳水。矽片價格從去年初的每片4-5元,降到了今年初的每片2-3元,相當於「腰斬」。光伏元件價格也從2023年初的1.9元/W左右,下跌至年底的不到1元/W。
據「市界」了解,1元/W的價格,即使對於擁有一體化優勢的企業來說,也已經達到了盈虧平衡線。但為了爭奪市場,行業內還打起了價格戰。
大家都在拼命降價搶訂單時,隆基綠能的策略出現了失誤。在去年三季度業績釋出時,李振國就坦承,隆基在年初矽料發生波動性的快速下降時,采取了矽片跟隨矽料價格變動的定價原則,對當時矽片盈利能力帶來了一定的傷害;而在二季度友商以低價訂單搶占市場的時候,公司沒有跟進,從而影響了元件銷售和四季度交付。
換言之,隆基矽片的價格降得太快,但在元件價格上,一向「穩健」的公司又太謹慎了。
一直快速增長的隆基,也出現了季度虧損。在去年第四季度,公司虧損了9.42億元。不過隆基綠能的元件銷售業務沒有靠低價搶市場也不無收獲,在2023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達到了18.26%,比上一年提升了2.88個百分點。
但業內對隆基更大的爭議是,它是否在2023年全面錯過了向N型TOPCon電池轉型的機遇。
行業普遍的共識是,根據晶矽電池不同技術劃分,原來主流的P型PERC電池已然「將死」,各大企業站到了如何選擇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的分岔路口上。去年9月,隆基綠能宣布押註相對「小眾」的BC電池。此舉一出,業內嘩然:領先的光伏元件「四小龍」中,以晶科能源為首的三家都選擇了技術相對成熟的N型TOPCon電池並全面投入,隆基再次成為了特立獨行的那個。
去年第四季度,N型元件出貨放量。在2023年光伏元件出貨量的榜單中,隆基綠能沒有完成去年年初預計的85GW出貨量,將已蟬聯三年的「全球冠軍」寶座拱手讓給了晶科能源,排名跌落至第三。
當時間步入2024年,整個行業的情況也顯得更加嚴峻。價格內卷仍在延續,4月12日,華電集團2024年第一批光伏元件集中采購專案開標,N型元件的最低報價為0.81元/W,P型元件報出了最低為0.756元/W的「跳樓價」,均創下了新低。
2024年第一季度,隆基綠能實作營業收入176.74億元,同比下降37.59%,歸母凈利潤虧損了23.5億元。一季度是產業淡季,但上一次隆基出現第一季度虧損,還是11年前的事了。
在同期,業績排名靠前的企業中,包括通威股份、TCL中環、晶澳科技、東方日升、愛旭股份等產業龍頭,也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季度虧損,業績跳水。光伏產業仿佛集體步入了「至暗時刻」。
在A股市場上,在今年3月,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已反超隆基綠能,成為光伏板塊中市值最高的公司。4月30日,陽光電源市值達到1535億元。
在今年3月釋出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李振國、李喜燕夫婦以355億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655名,蟬聯陜西首富,但相較上年其財富已縮水305億元,排名下滑了424個位次。
在最新業績說明會上,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表示,按照目前市場供給的情況,如果沒有特別的外部因素影響,短期問題仍是難以解決的,但也不會變得更差。產業鏈很多環節都處在虧損狀態,太差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
從去年下半年起產業鏈價格逐步下降的趨勢,雖然一直持續到了今年一季度,但目前已經逐步企穩。談到集中式市場訂單時,鐘寶申說,如果說去年的價格無法預估,那麽在今年,價格可預算性變高了。今年隆基仍會堅持穩健性策略,但是公司認為,完成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2024年,隆基綠能將力爭實作矽片出貨量目標135GW左右,電池加元件出貨量目標為90-100GW。鐘寶申表示,公司全年的總體業務將呈現前低後高、逐季提升的變化,「今年整體的出貨增速不會低於行業平均增速,產品出貨量也將保持持續增長。」
「拐點是非常難以預測的。」鐘寶申說。但是他強調,企業必須用創新,去帶來新的產業繁榮,「舊的思路是不可行的」。
平心而論,在擴產投入的一眾光伏企業中,隆基綠能的財務狀況尚屬穩健。從2021年到2023年,隆基綠能三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1.31%、55.39%、56.87%。而同行的元件龍頭廠商中,積極擴產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資產負債率均在七成以上。
不過,隆基顯然也想辦法保留更多的本錢,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年報公開信的結尾,鐘寶申寫道,2024年隆基將「刀刃向內」。在等待光伏再度「回春」的過程中,即使營收千億的龍頭,也要「節儉度日」了。
今年起,關於隆基「裁員」的訊息甚囂塵上,其中涉及的也不僅限於一線生產人員。一位隆基綠能西安的行政職能部門前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今年3月其所在的部門也開始削減人員。「市界」了解到,公司也有爭取內部轉崗的機會。但面臨變動,她思考後主動選擇了離開。
隆基方面對「市界」證實,在內部管理方面,鐘寶申表示,公司已進行了組織最佳化和精兵簡政工作,縮減了部份崗位,整體來看,縮編崗位占比在5%左右。
年報顯示,在2023年末,公司在職員工總數為7.51萬,比上一年增加了1.45萬人。據了解,在2023年,隆基綠能的員工總數峰值超過了8萬人。但即使按照7.51萬人計算,本輪也有超過3700人被最佳化。
此前光伏產業經歷了爆發式增長,產能快速擴張下,各大企業的員工總數也不斷增大。隆基綠能於2012年上市,財報顯示,公司在職人員一直在持續增長。2023年,公司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達115.72億元,同比增長了68%。
一向「不差錢」的隆基也在面對現金流減少的壓力。2023年底,公司錄得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1.17億元,同比下降66.69%。隆基綠能解釋稱,這是由於預收貨款減少、采購貨款結算增加導致的。
早在去年11月,據鳳凰網「風暴眼」報道,隆基就發起了一次人員最佳化計劃,公司在內部郵件中提到,對於校招生、應屆生和未轉正的新員工,要「快速辨識,快速淘汰」,辨識標準主要是這個人「成本高不高」。
當時隆基董秘辦人士曾回應媒體稱:「一般而言,每年年末我們會根據年度績效考核情況,以及整個市場的變化,做一些正常的組織最佳化,這些都是正常的情況。」
不過,今年這次隆基的最佳化和過去也有著不同,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提升組織效能」上面。隆基方面告訴「市界」,鐘寶申承認,過去兩年,隆基的高管層在創新和場景業務方面投入精力較多,而戰略執行方面投入精力不足。
一家企業組織規模日益龐大後,副作用之一就是營運效率下滑。在股東信裏,鐘寶申也幹脆坦言,公司在這方面走了彎路,由於過去的需求快速增長,「蘿蔔快了不洗泥」,對粗放式管理帶來的浪費警覺不足,而成本領先將成為今年公司的必贏戰役。
「‘精兵簡政’核心在於‘簡政’,消除無效勞動,減少內耗和浪費,讓價值發揮到最大。」鐘寶申在去年和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的年終對話時說。
在今年1月,前麥肯錫資深合夥人張海濛加入隆基,負責戰略管理中心。當時業內甚至有聲音猜測,引入外部力量,這是隆基大刀闊斧要給自己「動手術」的標誌。
這場「成本戰」也體現在技術創新上。報告期內,公司嘉興基地已建設成為全球光伏行業唯一一家「燈塔工廠」,圍繞智能柔性生產、全流程AI質檢、訂單交付周期智慧管理等,開發實施多項行業首創數碼化技術推動智能制造。
隆基方面向「市界」表示,嘉興基地已實作一年內單位制造成本降低28%、產品良率損失減少43%、生產交付周期縮短84%,以及單位能耗降低20%,以智能制造和數碼化助力公司實作從「制造」向「智造」的躍遷。
03、和時間賽跑隆基當年堅定地推進單晶矽革命,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現在,業內最為關註的是,它看好的BC電池路線,是否能再度上演一個「逆襲」故事。
光伏電池「N型替代」仍在持續。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此前的預測,在2024-2030年,TOPCon路線會始終保持市占率上的優勢。
但在隆基看來,走TOPCon路線擴產的企業已經太多,且TOPCon電池在轉換效率的提升上有限,只是過渡性的技術。但業內的另一個共識是,作為新一代電池技術,鈣鈦礦電池的轉換效率要高於TOPCon、BC等。目前鈣鈦礦電池的規模化落地還需要時間,隆基憑借BC技術,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將電池、元件效率提高到明顯高於TOPCon的水平,就顯得至關重要。
和之前布局單晶矽相似,隆基仍然願意押註「長期正確」。但是,它必須和時間賽跑。
▲(2023年上海SNEC光伏大會上的隆基綠能展區)
去年隆基推出了基於BC技術的第一代HPBC產品。2023年,隆基的西鹹29GW、泰州4GW高效HPBC電池產能實作投產。在業績說明會上,隆基管理層也披露,2023年,HPBC產品共出貨5.95GW,今年3月和4月的月度出貨量均已超過2GW,開始放量。
鐘寶申在股東信裏寫道,2024年,也是「新一代BC產品破繭而出,引領行業技術叠代的一年」。
在今年,隆基也陸續放出了幾個創新性的大動作。
4月3日,協鑫科技方面披露了一份采購合約:截至2026年底,隆基及關聯公司將向其附屬公司江蘇中能及關聯公司采購約42.5萬噸多晶矽料(顆粒矽)。根據矽業分會4月3日釋出的價格資訊,這筆大單的價值約為233億元。
隆基對此保持了低調處理,並未公開這一資訊。但兩家巨頭的攜手,仍然給行業帶來了不小的震動。想當年,在單多晶之爭打得火熱時,TCL中環和協鑫牽手發展多晶矽,彼時年輕的隆基選擇與通威結盟,共同主攻單晶矽市場,最後雙雙稱王,造就了兩家千億市值企業。現在市場並不平靜,很難說此舉是否會給行業格局帶來新的改變。
單晶矽片問世後,至今多年矽片領域都再沒有太大的創新。3月28日,隆基釋出了全新矽片產品——泰睿矽片,把市場對技術革新的關註目光再度拉向了這片它熟悉的領域。隆基方面告訴「市界」,泰睿矽片采用全新的TRCz拉晶工藝,具備電阻率均勻性和吸雜效果好、全平台支持等優勢,將開啟全行業降本增效的新路徑。
此外,在4月底,網上也悄然流傳出了一份名為「Hi-MO 9」的隆基元件新品截圖,其中標識的最高轉換效率達到了24.4%——這意味著,如果該元件量產,將是當前主流版型之下最高效率的產品,堪稱「王炸」,這一新品傳聞也立即在光伏行業內引發了熱議。
5月7日,隆基綠能將對外釋出基於BC技術的HPBC二代產品,稱該產品比同規格TOPCon元件功率高5%以上,且預計今年下半年就能實作量產。
隆基方面表示,未來三年,公司預計單晶矽片年產能將達到200GW,其中泰睿矽片產能占比超80%;BC電池年產能將達到100GW;單晶元件年產能將達到150GW。
在財報中,隆基也自信地稱,「到2025年,我們的全線產品將處一個非常顯著的領先地位」。但是,產品叠代留給隆基的時間已經很緊張了。
李振國在去年的上海SNEC光伏大會上曾直言,近幾年內,有一半以上的光伏制造廠商將被迫結束市場。行業洗牌來臨。從目前看來,隆基綠能依然是現金流最為充沛的光伏企業之一,但誰能真正穿越周期,還有待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