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光看「玄武門之變」的善後工作,就知道李世民的政治手腕有多高明

2024-10-24圖片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淩晨,李世民在玄武門截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成功控制了父親李淵,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初步勝利。

但初步勝利並不意味著政變的成功,接下來還有許多棘手的問題需要妥善處理,比如李淵的去留,太子和齊王的家人、部屬的安撫,政變功臣的封賞等等。這些問題一旦處理不慎,必然會引發政局的動蕩,弄不好也會像隋煬帝一樣把大好江山給玩完了。

但李世民不是隋煬帝,他用高超的政治智慧迅速化解了危局,確保帝國最高權力的平穩過渡,並很快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後世的樹立了明君的標桿。

那麽,李世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就讓我們一一道來。

01、李淵的去留是首當其沖的問題

李世民政變的終極目標是帝國的最高權力,但這個權力並不能從太子或齊王手中獲取,唯一能給予他這個權力的只有父親李淵。

所以,他絕對不能對李淵下手。

過去,李淵是太子和齊王打壓李世民的最大的政治資源,但現在卻是李世民借以實作自己野心的最順手、最好用的政治工具。

所以,在殺死太子和齊王後,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皇李淵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威逼他宣布太子和齊王是叛逆者,從而賦予李世民發動政變的合法性。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協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上謂裴寂等曰:「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蕭、陳叔達曰:「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事,無復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在擐甲持矛、刀尖滴血的尉遲敬德「宿衛」之下,李淵除了宣布太子和齊王為叛逆外別無選擇,為了保全自身、也為了早點結束這場兄弟鬩墻的血腥屠殺,李淵也只能按照李世民的安排,一步一步幫他實作政治野心。

雖然殺了太子和齊王,並成功控制了李淵,但李世民的政變目標也只實作了一半,因為忠於太子和齊王的兩千兵士依然在宮門外拼殺,一旦他們殺進宮門,李世民的命運就會和哥哥弟弟一樣。

這個時候,能終結亂局的只有李淵。所以,李世民又要求李淵頒下敕書,讓東宮士卒放下武器,駐軍皆受李世民節制,從而迅速平息了雙方人馬的拼殺,穩住了可能因政變而引發的亂局。

時宿衛及秦府兵與二宮左右戰猶未已,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上從之。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自東上閣門出宣敕,眾然後定。上又使黃門侍郎裴矩至東宮曉諭諸將卒,皆罷散(【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三天後,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把朝廷大小事務都交李世民處分,大唐王朝正式進入了李世民時代。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兩個月後,李淵正式傳位於李世民,從法統上確立了「玄武門之變」和李世民繼位的合法性。

癸亥,制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至此,李淵完成了他的「使命」,被李世民作為太上皇「供養」起來,除了吃喝玩樂外,任何事物都不讓其參與,直至九年後終老殯天。

02、關於太子和齊王家人的去留

政治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而政變則更加血腥殘酷。既然太子和齊王已經被宣布為叛逆,那麽他們的家人必然要受到株連。

就在事變當天,李世民處死了太子和齊王的所有兒子,不管大小一個不留,並把他們從宗室中除名,徹底消除侄兒們長大後為父報仇的風險。

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這就是政治鬥爭,冷酷而血腥。

李世民雖然誅殺了他的侄兒們,但對侄女們卻是網開一面,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兒們都得到了恩養,而且保留了皇室待遇。貞觀年間,李建成的次女封為聞喜縣主,第五女封為歸德縣主。

李世民之所以沒有處死侄女們,並非他念及親情,而是因為在男人絕對主導的政治環境下,她們根本沒有復仇的機會和能力。至於後來的封賞,也完全是做給天下人看的,無非是為自己營造一個完美的人設罷了。

剩下的就是太子和齊王的妃子們,李世民對他們也是網開一面,其原因除了上述以外,還因為二人的正妃身份特殊,李世民留著他們也是政治需要。

太子妃鄭觀音,出身滎陽鄭氏,父親是隋朝大將鄭國公,母親是隋朝的公主。滎陽鄭氏是山東五大豪族之一,自六朝以來就有著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影響力,李世民之所以留著她,也完全是處於政治上的考慮,畢竟這些豪族能不得罪還是不要得罪為好。

齊王妃楊氏則更不一樣,他是隋朝宗室女(非公主),據說長得非常漂亮,後被李世民納入後宮,生下曹王李明,但終生沒有名分,所以封號也一直隨附李元吉,從齊王妃、海陵王妃到巢剌王妃,至貞觀二十一年去世。

據【新唐書·太宗子】記載,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 意思就是李世民曾一度想為楊氏轉正,但魏征以有悖於倫常加以勸諫阻止,最終並未實作。也就是說,齊王妃楊氏對於李世民而言,終歸就是一個沒有名分的情人。

03、關於太子和齊王舊部的安撫

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後,那些殺紅眼的秦王府諸將,就想一鼓作氣把太子和齊王的一百多名親信全部誅殺。

對這些人是殺是留,李世民是猶豫的。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沒有了太子和齊王,這些人也就沒有了效忠的物件,根本掀不起什麽風浪,更何況他們中間還有不少賢臣良將,這些都是大唐需要的人才。

這些道理李世民比誰都懂,但那些跟著自己玩命的將領們卻不一定這麽想,他們的情緒也需要照顧,一時讓李世民左右為難。

就在這個時候,還是尉遲敬德站了出來。他說: 「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意思就是殺了太子和齊王已經足夠,如果再誅殺其黨羽枝屬,可能就會引發局勢的動蕩。

一看敬德都這麽說了,其它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麽了,於是李世民就借李淵之手下了一道詔書 「兇逆之罪,止於建成、元吉,自余黨與,一無所問(【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及時制止了秦王府諸將大開殺戒的沖動,避免了一場可能波及全國的政治屠殺。

這一道詔書果然有效,先前帥兵在玄武門外廝殺的太子府將領馮立、謝叔方、薛萬徹都先後自首,李世民認為他們忠於職事,都是忠義之人,全都予以釋放、不予追究。

雖然如此,但還是不能為安全消除太子和齊王枝屬的顧慮。於是,李世民就把魏征給拉了出來,讓他擔起這個重任。

魏征時任太子冼馬,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謀臣,就是他一直在攛掇李建成早一點除掉李世民。在得知李建成被殺後,便獨自坐在家裏等待就擒。

當他被五花大綁帶到李世民面前時,臉上沒有絲毫驚慌害怕的表情,完全一副慷慨赴死的樣子。

在朝堂上,李世民嚴厲斥責魏征: 「汝何為離間我兄弟!(【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一看李世民這個架勢,在場的人都認為魏征死定了。

但當事人魏征卻神態自若,冷笑一聲說到: 「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不亢不卑一句話給懟了回去。

其實,李世民根本就不想殺魏征,而是非常看重他的才能,剛才這一來一往實在相互試探,李世民得到了他要的答案,魏征也知道李世民絕不會殺了自己。

一通表演下來,李世民滿臉堆笑給魏征松綁,並任命他為詹事府主簿,不久又擢升為諫議大夫,同時還起用了一批原太子府的屬官。

這樣一來,朝中忠於太子和齊王的朝臣們都安心了,但散落在各地的枝屬黨羽仍然心存疑慮,一些想邀功請賞的投機分子還在借機告發捕殺太子及齊王與黨。為了剎住這個風氣,李世民又頒布了一道詔命: 「六月四日已前事連東宮及齊王,十七日前連李瑗(因與太子牽連被部將王君廓殺死)者,並不得相告言,違者反坐。(【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為了貫徹這道赦令,李世民委派魏征去山東等地宣慰安撫李建成及李元吉舊部,並允許他「便宜從事」。

當然,魏征也不會讓李世民失望,在半道上遇到了州縣押送的進京的前東宮千牛李誌安、齊王護軍李思行,就當場把二人給放了。並說了如下一席話 :「吾受命之日,前宮、齊府左右皆赦不問;今復送思行等,則誰不自疑!雖遣使者,人誰信之!吾不可以顧身嫌,不為國慮。且既蒙國士之遇,敢不以國士報之乎!(【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處,讓前太子最看重的心腹去安撫其黨羽,並允許他「便宜從事」,給予了最大的信任。這樣一來,散布全國各地的前太子及齊王的枝屬黨羽們的顧慮就完全打消了,而且還從內心深處感恩自己,成為了李世民的終身追隨者。

04、關於政變功臣的封賞

富貴險中求。李世民的心腹們深知這一點。

政變成功了,他們都將拜將封侯。而一旦失敗,結果就是人頭落地、家族夷滅。

但他們相信李世民,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他的為人。所以就提著腦袋跟著他幹了這一票大買賣。

當然,李世民也不會讓他們失望。

政變成功後,李世民在一個月內兩次封賞有功之臣,讓他們得償所願,也更加穩固了自己對最高權力的掌握。

「戊辰(十二日),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悉以齊王國司金帛什器賜敬德。(【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

「秋季,七月,己醜(初三)……以秦府護軍秦叔寶為左衛大將軍,又以程知節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

除了封賞政變功臣外,李世民也順道對沒有反對自己的重臣將領及其兄弟都給予了高官厚祿,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壬辰(七月初六),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仆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癸巳(初七),以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彜為右仆射;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為禦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左衛副率侯君集為左衛將軍,左虞候段誌玄為驍衛將軍,副護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右內副率張公謹為右武候將軍,右監門率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右內副率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將軍。(【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一卷·唐紀七】) 」

在這些人中,蕭瑀、封德彜、顏師古、劉林甫都是朝廷原有的重臣。薛萬徹是原太子的心腹,而長孫安業是長孫無忌的哥哥,也就是李世民的親舅子。李客師則是李靖的弟弟,他之所以受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李靖在李世民兄弟之爭中保持了中立,而這個中立也是對李世民的變相支持。

至此,李世民基本完成了政變的善後工作,當然也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但他還是感覺有些不美氣,畢竟考政變奪取皇位總有些不那麽好聽,多少會對自己的形象有那麽一點影響。所以,他還要在努力一把,讓自己的人設更加完美一些。

05、最後的表演必不可少

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八,李世民經過「再三辭讓」後,正式就任大唐皇帝,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

十月初一,李世民來了一場政治表演秀,下詔對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進行追封,並按親王禮制予以改葬。不但自己親臨宜秋門哭送,而且還讓魏征、王珪等兩宮舊臣一路送葬到墓地。

「冬,十月,丙辰朔(初一)……詔追封故太子建成為息王,謚曰隱;齊王元吉為剌王,以禮改葬。葬日,上哭之於宜秋門,甚哀。魏徵、王表請陪送至墓所,上許之,命宮府舊僚皆送葬。(【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二卷·唐紀八】) 」

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表演,李世民只不過借此樹立自己不計前嫌、兄弟情深、寬宏大量的人設,洗白自己弒兄殺弟、逼父退位的罪名。

說白了,就是貓哭耗子假慈悲,就是李世民對天下人的愚弄。

雖然,天下人都知道這一點,但卻都選擇相信他。

歷史就是這麽詭異,看得清但不一定分得清,人們往往願意相信別人想讓你相信的「事實」,哪怕真相並不如此。

如此種種,誰又能說得清呢?

但李世民處理「玄武門之變」善後的政治智慧,古往今來很少有人能夠企及,這也許就是人們願意相信他的原因。

畢竟,「貞觀之治」的光環過於耀眼,足以遮蓋住後面的一切黑暗和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