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她也翻車了?明明那麽美,卻被造型毀到沒眼看,她究竟怎麽了

2024-07-21圖片

一,2024年,台灣第57屆金鐘獎頒獎典禮上,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讓現場觀眾驚訝不已。

演員陳亞蘭憑借在【嘉慶君遊台灣】中的反串演出,一舉奪得最佳男主角獎,成為金鐘獎歷史上首位女性"視帝"。

這一訊息迅速在華語影壇引起轟動,輿論一片沸騰,紛紛贊嘆金鐘獎的格局和勇氣。陳亞蘭在劇中飾演的嘉慶皇帝,年齡跨度從18歲到40歲,展現了極高的表演功力。

她的扮相顧盼神飛、冷峻硬朗,完全看不出女性的柔美,而是呈現出一位帝王應有的威嚴和氣度。在劇情中,她飾演的嘉慶君破奇案、懲奸佞,情節引人入勝,既有帝王的風度,又不失人性的溫度。

這一突破性表演不僅展現了陳亞蘭的演技,更引發了觀眾對女性角色塑造的深入思考。人們不禁感嘆:這才是古裝劇裏真正的女扮男裝反串啊!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當代國產古裝劇時,不禁感到一絲失落和困惑。

那些曾經令人驚艷的女性角色,如今似乎變得單調乏味,甚至有些面目模糊。陳亞蘭的成功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女性角色的無限可能。

可是,為什麽現在的古裝劇中,卻很少能看到這樣出色的表演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去,看看那些曾經綻放過的精彩女性角色。

回想起過去的黃金年代,銀幕上的女性角色是那樣豐富多彩,令人回味無窮。那時的古裝劇裏,真可謂是百花齊放、各有風姿。

林芳兵為了演繹楊貴妃的富態,不惜增肥50斤。但她的表演卻絲毫不顯臃腫,反而一個回眸,便能展現出楊貴妃那種既嬌憨又撩人的獨特魅力。

劉曉慶飾演的武則天更是驚艷全場,從少女到老年,她的造型變化多端。各式盤發、簪花,發帶、步搖,無一不精致考究,仿佛內建濾鏡,將武則天的美貌與權謀完美詮釋。

提起經典,又怎能不提【紅樓夢】中的十二釵?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從溫婉賢惠的王熙鳳,到活潑可愛的林黛玉,再到溫柔端莊的薛寶釵,各有千秋,讓觀眾過目難忘。

即便是像【上錯花轎嫁對郎】這樣的喜劇,也能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劇中既有端莊美人出轎時步履緩緩、珠釵未搖的典雅,也有俏小姐出劍時靈動清麗、俏皮可愛的靈氣。

三,這些角色不管怎麽作、怎麽鬧,都沒有失去大家閨秀的分寸,展現出古代女子的多面性。回顧這些角色,我們不難發現,那時的女性形象是何等豐富。

她們或端莊典雅,或活潑可愛,或智慧過人,每一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古詩詞中形容美人的句子"俏麗如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在這些角色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當下的古裝劇,不禁要問:那些曾經綻放的精彩女性角色,如今都去了哪裏?為什麽現在的古裝劇中的女性形象,似乎都成了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繼續探索,看看當代古裝劇中女性角色塑造的變化。

說起女扮男裝,曾經的影視作品中可謂精彩紛呈,不少表演堪稱藝術巔峰。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當下的古裝劇,不禁感嘆這門藝術似乎正在慢慢淪陷。

回想過去,葉童飾演的許仙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表演細膩入微,雖屢被捉弄試探,卻依然心慈好善。沒有刻意的裝腔作勢,沒有誇張的肢體動作,卻讓人完全信服這就是一個"細膩又懦弱"的小生。

梅艷芳在【新仙鶴神針】中的表演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她一襲白衣,駕鶴來去,輕啟朱唇道出"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人,我叫白雲飛",舉手投足間盡顯仙氣飄飄。

觀眾們不禁感嘆:這才是真正的神仙,而不是徒有千年修行,卻全無仙人氣質。袁詠儀的花木蘭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她不施一點脂粉,卻演繹出女子嬌俏又扮作青春少年的獨特魅力。

三,無論是和營友爭執吵鬧時的捶打、追責,還是看到長官李亮時的諂媚式一秒變臉,都真實地展現了一個女子扮作倔強少年的復雜心理。

再看看如今的古裝劇,所謂的男裝扮相,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多貼了一抹胡子,就算是女扮男裝了。更讓人失望的是,這些角色的眼神、行為卻完全維持著少女狀態。

嘟嘴、瞪眼、賣萌一樣不落,被拆穿時還要故作驚訝之態。這樣的表演,哪裏還有半點男子氣概?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劇中的女扮男裝,看起來更像是一場情趣cosplay。

那些故作不同的裝扮,實則滿是迎合角色扮演的制服誘惑。最終,還是要男歸男,女歸女,絲毫看不出角色的成長與突破。

從前的女扮男裝,能讓觀眾相信角色的身份轉換,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成長。而如今,這門藝術似乎正在慢慢失去其本應有的深度和魅力。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表演,還能稱之為藝術嗎?女扮男裝的精髓,是不是正在悄然流失?曾幾何時,銀幕上的女性角色是那樣獨立自主、智慧過人。

她們有自己的誌向,有自己的追求,不僅僅是男主角的陪襯或花瓶。然而,當我們審視當下的古裝劇時,不禁感嘆:那些曾經閃耀的"大女主"們,如今都去哪裏了?回想起【東遊記】中的何仙姑,她的形象至今讓人難忘。

何仙姑功德圓滿,誌向明確,她的目標就是除魔衛道、普度眾生。面對呂洞賓的情愫,她淡然地說:"一男一女為什麽只能有情,而不能有義呢?"當穿山甲對她表達愛意時,她更是直言不諱:"我知道你對仙姑好,可是你卻從來沒有想過,我有沒有喜歡過你,我為何一定要喜歡你?"這樣不卑不亢、堂堂正正的態度,堪稱仙界女性楷模。

再看【封神榜】裏的妲己,雖然制作不算精良,但角色塑造卻頗具深度。這個妲己有自己的政見,崇尚男女平權,能夠侃侃而談,展現出了超越時代的思想。

四,【小李飛刀】中的驚鴻仙子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她的智慧勝過主角李尋歡,還有大仁大義的胸懷。在關鍵時刻,她絕不怯懦、聖母,而是能夠並肩和男主站在一起的佳人。

【再生緣】的孟麗君則展現了女性在逆境中的堅韌和才智。她男扮女裝求學,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下,甚至表現得比男人更出色。

這些角色告訴我們,女性並非只有一種模樣,她們能夠釋放出無限的能量和可能性。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現今的古裝劇,情況卻大不相同。

所謂的"大女主"們,雖然掛著富可敵國的身世、千年萬年的修行,卻全無飄逸之姿,富貴之態。她們不再專註於自己的事業和追求,而是輕易觸達人生巔峰,全靠編劇意淫。

這些角色依舊將愛情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事業能放就放。更讓人失望的是,即便是得道成仙的女子,也總是為了一個男人互撕。

她們動不動就傷痕遍體,意誌消弭。所謂的聰明最後一定會被男主碾壓,所謂的道行也繞不過情愛的詛咒。最終,她們要麽為愛犧牲,要麽為愛失去本來的模樣。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角色設定,到底是在迎合誰的審美?那些曾經獨立、智慧、有理想的女性角色,為什麽在當下的影視作品中逐漸消失了?這種未老先衰的陳腐心態、淺薄又刻板的偏見,是否正是封印國產女性題材進步的最大障礙?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當下的古裝劇,不難發現一個令人沮喪的趨勢:女性角色的形象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審美倒退。

曾經百花齊放、各有風姿的時代似乎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令人困惑的單一化。如今的古裝劇女主,仿佛都出自同一個樣版。

她們清一色的"殯葬風"造型,錐子臉、溜肩,像是偷穿了媽媽衣服的小孩子。這種造型不僅缺乏美感,更是對古代女性形象的嚴重誤讀。

那些曾經令人驚艷的富貴之態、飄逸之姿,在當代古裝劇中幾乎絕跡。更讓人痛心的是,這種審美的單一化不僅體現在外表上,更深入到了角色的內核。

不管怎麽扮,女主的性格似乎都被固化了:膽小的、幼稚的、懵懂的。她們的聰明往往流於表面,最終還是會被男主角輕易碾壓。

那些號稱"大女主"的角色,雖然掛著千年修為、富可敵國的身份,卻難逃"為愛犧牲"的宿命。她們的道行似乎只為成全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而不是為了實作自我價值或追求更高的理想。

這種審美倒退不僅體現在主角身上,配角的塑造同樣令人失望。那些本應豐富劇情、增添色彩的配角,往往淪為單調的花瓶或者惡毒女配。

她們的存在似乎只是為了襯托主角的美好,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從多元化到千篇一律,這種審美的倒退不禁讓人感嘆:我們的創作者是否失去了對美的想象力?那些曾經鮮活、豐滿的女性角色,為何在當下的銀幕上漸漸褪色?這種趨勢不僅是對演員才華的浪費,更是對觀眾審美的不尊重。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角色設定,到底是在迎合誰的審美?面對當前古裝劇中女性形象的困境,我們不禁要問:什麽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近年來中國整個影視領域中女性形象相當薄弱。

即便是成功的男扮女裝,成功的大女主形象,也往往擺脫不了對男權模式的復制。然而,真正的大女主應該是有事業,有理想,有抱負的。

她們應該能夠不依靠他人,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經濟地位,能夠自由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感。這才是真正的獨立,這才應該是"她題材"古裝劇敘事的功能性意義。

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像陳亞蘭飾演的嘉慶君這樣突破性的角色,重塑有深度、有追求的女性形象。這不僅能為觀眾帶來真正的驚喜和啟發,更能推動整個影視行業的進步。

當然,近幾年也不乏用心之作。我們希望這種進步可以再快一點,對女性的偏見可以再少一點。讓我們共同期待,在未來的銀幕上,能夠看到更多豐富多彩、獨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為中國影視註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