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歷史的塵埃——東京夢華錄:一部獻給舊時代的挽歌

2024-01-08圖片

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大軍兵臨汴京城下,此時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無力抵抗金兵,附近勤王之師正趕來,汴京守將大約10 余萬人,宋欽宗卻派人與金人議和,金將宗翰不予理會,欽宗無奈,聽信小人,竟然用所謂的「神兵」對付金兵,開啟城門,被金兵打敗。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閏月,金兵趁大雪攻入城門,大肆搶掠屠殺,俘虜宋徽宗宋欽宗,連同宗室皇親,後妃貴族,大臣工匠三千余人,皇宮文玩器物洗劫一空,北宋王朝覆滅,史稱「靖康之變」。

南逃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孟元老的讀書人,他匆匆南下之際,還不知道,此後他將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這座繁華的汴梁城。

多年以後,感懷故國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裏提筆寫下:「 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

偏安於南方的北來士人們,在這山河破碎,生逢亂離之際,故國之思時時縈繞在心中,尤其是那些曾經長期生活在繁華汴京城的人們,「故老閑坐,必談京師風物」。面對南宋初年黑暗的政治,以及蕭條的社會形勢,南渡的士人們開始了一場對以往那段歲月的集體追思。

【三朝北盟會編】中就說,「 縉紳草茅,傷時感事,忠憤所激,據所聞見,筆而為記錄者,無慮數百家 」 。

【東京夢華錄】就是孟元老的一部筆記,全書不到三萬字,以回憶的口吻記述了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1102—1125)東京汴梁城的情況,包括城市建築布局、官署衙門分布、朝廷禮儀慶典、民風習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承載著孟元老對往日的懷念。

【清明上河圖】(局部)

過去的回憶讓人傷感而難以自已,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自序】中就滿懷感傷地寫道:

我隨做官的先父遊歷南北,崇寧年間來到京城汴梁。我漸漸長大成人,在天子腳下,太平日子持續既久,人口繁衍、財物盛多。四時節日相繼,每個節日都有值得觀賞的內容。

擡眼觀望,但見青漆塗飾的樓房、彩繪華麗的閣館、雕繪華美的門戶、珍珠綴成的簾幕。雕花的華車競相停駐於京城的街道上,名貴的駿馬爭著在禦路上奔馳。

黃金和翠玉制成的飾物耀花了人的眼睛,輕軟的羅衣繡帶散發著芬芳。

柳陌花街上能聽到新制的樂曲、看到美好的笑靨,茶館酒店裏有人在吹奏竹管、彈撥絲弦。

八方之地的貨物爭相湊集,天下萬邦之人都來這裏通商。

匯集於四海的珍寶奇物,皆在市場上交易;會合於天下的美味,全在廚房裏烹飪。

〔宋〕蘇漢臣(傳)·【貨郎圖】

過去的東京汴梁所承載的歲月,便成了孟元老等人的「黃金時代」。

那時的汴梁,匯聚了整個帝國內外所有能買到的吃食。京城中所有販賣飲食的人,都把食物裝在鮮明潔凈的盤盒器皿中。貨車或挑擔上的套用器具,都新奇精巧令人喜愛;對於食物的味道、羹湯的調制,不敢粗糙疏略。那些賣藥、賣卦的人,都戴帽束帶,穿著正式服裝。至於求乞之人,也有規範,稍微有些懈怠,即為眾人所不容。那些士人、農民、工匠、商賈以及所有行業、各個店家,所著衣裝各有本行業的特點,不敢越出分外。例如香鋪中裹香的夥計,就戴頂帽、圍披背;當鋪中掌管事務的人,則穿著黑色的短袖單衣,束著以角為飾的腰帶,不戴頂帽,等等。街市上的行人一看便能認出此人是何種身份。

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凈盤合器皿,車檐動使,奇巧可愛,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賣藥賣卦,皆具冠帶。至於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謂如香鋪裹香人,即頂帽披背,質庫掌事,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之類。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民俗】)

汴京內城南門 朱雀門一帶,快餐店還根據季節的變化,推出不同的特色快餐。春秋兩季可以吃到「旋煎羊、白腸、鲊脯、姜豉子、抹臟、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姜辣蘿蔔」。

暮色四合,出了朱雀門,直至龍津橋一帶,就到了【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州橋夜市,它是北宋著名地攤飲食「打卡地」。盛夏,人們在這裏可以吃到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金絲黨梅;寒冬,又有盤兔旋炙、豬皮肉、滴酥水晶膾、煎角子。

那時候排檔夜市興盛,各類快餐燒烤價廉物美。東京汴梁的州橋夜市,品種豐富。離皇宮不遠的龍津橋一帶,小商販在夜市街面擺放「水飯、熝肉、幹脯」,客人可以站在街面大快朵頤。如果想找個位子坐下來,可以就近找一家小快餐店,慢慢吃。比如,王樓山洞包子店、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店、李四分茶等快餐店做的「煎魚、鴨子、兔、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類,每分不過十五錢」。梅家、鹿家快餐店的「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想吃野味,可以到王樓前快餐店,吃「獾兒、野狐、肉脯、雞」等。

州橋

最是懷念的,就是在汴梁吃到的那口鮮魚。賣活魚的人,用淺抱桶盛裝,把魚用柳葉間隔串起來,放在桶中,用清水浸養,或者沿街叫賣。每日一早,單是東京城西側的新鄭門、西水門、萬勝門,像這樣的活魚就有幾千擔運入城中。冬天,有從黃河等遠處運來的客魚,稱作「車魚」,每斤標價不到一百文錢。

賣生魚,則用淺抱桶,以柳葉間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賣。每日早,惟新鄭門、西水門、萬勝門,如此生魚有數千檐入門。冬月,即黃河諸遠處客魚來,謂之「車魚」,每斤不上一百文。(【魚行】)

比州橋夜市更熱鬧的,是「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的馬行街夜市。電視劇【夢華錄】中,趙盼兒所開的茶館,就設在這條馬行街上。馬行街夜市的人多到了什麽程度呢?沒有蚊子——「蚊蚋惡油,而馬行街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故永絕蚊蚋。」

幾度遭貶的蘇軾就十分懷戀在馬行街逛夜市的情景:「 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

除了深受平民大眾喜愛的飲食類地攤,汴京也為文人們提供了淘貨地攤。【水滸傳】中魯智深管理過菜園的大相國寺,就是著名的文玩集散地。

宋史專家虞雲國在【水滸亂彈】裏,描述了大相國寺的「淘寶」群像:黃庭堅在這裏淘到了一卷宋祁撰寫【新唐書】的手稿,回去之後仔細揣摩,「自是文章日進」;蘇軾去世後20年,他流放海南時的行書手跡又出現在了大相國寺的書畫攤上;當時還是太學生的趙明誠,常與妻子李清照一起來此選購碑帖,回家「相對展玩咀嚼」……從達官貴胄、文人雅客,到引車販漿之輩,沒人能逃出地攤的「真香定律」。

其實,【東京夢華錄】的讀者,不僅包括後生晚輩,更包括「鄉黨宿德」。與孟元老一樣,這些人曾經享受北宋京城的承平與繁華、體會酒酣夢醒之際莫名襲來的新愁與幽恨、親歷金兵兩度圍城之時的饑餓與恐懼、見證北宋王朝的悲慘與屈辱……對於他們,書中那座城池的巍峨與破敗、那些街市的繁華與蕭條、那些宅第園林的興盛與淪陷,都是不可抹去的記憶、無須解釋的共鳴。

這一切,都再也不可能回來了。

到了靖康之變100多年後的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南宋軍隊收復北宋故都東京汴梁,卻發現全城基本上沒有什麽完整的房子,守軍並未抵抗直接投降,宋軍清點俘虜後發現這裏的守軍只有不到1700人,而居民只有不到600戶。換句話說原本人口高達近150萬的北宋都城汴梁,在1234年的人口,連一萬人都不到。

經歷了從靖康之變到蒙古滅金,北宋東京汴梁由原先的十二世紀東亞第一大都市逐漸地變成了鬼城, 繁華已成過眼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