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山東攝影家零下16℃抓拍「遊龍入海」 詩意展現黃河口壯觀景象

2024-01-30圖片

中新網山東新聞1月30日電(記者 趙曉)龍頭向上昂揚、龍身舞動蜿蜒、龍爪筋脈分明……在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濕地,一幅「遊龍入海」圖栩栩如生,與淌淩的黃河幹流、支流融為一體,母親河瞬間被定格成「中國龍」形象。

22張圖合成「遊龍入海」圖。趙文昌 攝

合成前拍攝的「潮汐樹」原片。趙文昌 攝

甲辰龍年前夕,這幅壯觀「龍圖」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被廣泛轉發,讓民眾嘆為觀止。記者近日采訪了該圖拍攝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趙文昌,聽他講述了背後的拍攝故事。

「2021年12月,我在東營黃河入海口拍攝‘潮汐樹’,隨著無人機不斷向上飛,我在操作台上隱約看到龍的輪廓。」趙文昌告訴記者,「潮汐樹」是東營最為有名的攝影地標之一,這是因潮汐之力自然形成的沈積地貌。三年前受一次偶然拍攝啟發,他產生了在黃河入海口拍出「中國龍」的想法。

2021年12月,黃河入海口的「潮汐樹」。趙文昌 攝

由於「龍」在地面延伸得過長,無人機飛的高度有限,一次無法拍全「龍身」,同時「潮汐樹」的形成對溫度有較高要求,必須在嚴寒天氣條件下才能顯現。2022年冬天,因氣溫比往年偏高,趙文昌再次嘗試「拍龍」,效果不太理想。

趙文昌並沒有因此氣餒,出於對攝影的熱忱,2023年12月中旬,極端低溫天氣來襲,他頂著零下16℃的寒潮,再次前往黃河入海口。

「這次我調整了拍攝方式,將無人機飛到500米最高高度,在‘龍身’不同部位的正上方進行扣拍,一共拍了22張圖。」趙文昌介紹說,經後期合成,22張圖共同「匯就」了「遊龍入海」景象。在他看來,龍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圖騰之一,它蜿蜒的形象與千曲百折的母親河黃河十分相像,都象征一種堅韌不拔、堅強不屈的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趙文昌還向記者介紹說,自2014年接觸攝影以來,他長期用鏡頭拍攝記錄東營鳥類蹁躚、濕地如畫,見證了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以前我到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育區一千二管理站拍攝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嘴鷗,了解到每年只能繁育幾百個巢穴,現在一年能達到4000多個巢穴。」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嘴鷗。趙文昌 攝

「鳥類是對環境變化最為敏感的動物,哪裏的生態好,它就在哪紮根。隨著近些年政府部門生態保護力度加大,東營的鳥類數量不斷上升,品種更加豐富。」趙文昌表示,未來,他希望繼續用鏡頭拍攝記錄東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