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難怪掃地僧收了慕容博,卻沒點化慕容復,金庸讓張三豐說出了答案

2024-09-12影視

【倚天屠龍記】中,金庸賦予那幾位女主角的命運著實值得玩味,只是讓人不解的是,多數人能接受趙敏被洗白,卻無法原諒一度誤入歧途的周芷若。

其實這種想法不難理解,因為讀者總樂意看到反派改邪歸正,卻對那些墮入邪道的正派格外嚴格。

而在【天龍八部】中,金庸就借藏經閣大戰給了蕭遠山、慕容博這兩大惡人洗白的機會,至於讀者是否覺得妥當,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既然都是洗白,為何金庸沒讓掃地僧將慕容復也給點化了?那不是皆大歡喜嗎?

(掃地僧、慕容復劇照)

兒時的我們讀不懂金庸的安排很正常,如今再讀,則能體會到他的深意。

一、掃地僧降魔

藏經閣大戰堪稱【天龍八部】劇情的最高潮,當時初讀這段劇情時,就覺得格外驚艷,畢竟誰能想到在主角三兄弟分別對抗三位反派之後,金庸還能讓劇情更上一層樓。

當讀者都以為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以及蕭峰這天龍四絕就是書中的天花板之時,掃地僧悄無聲息的登場了,甚至從他登場時的描述就能看出這人不簡單,畢竟在場群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卻沒有一人察覺到這老僧就在他們身邊。

接著掃地僧開始了他那關於「武學障」的演講,一頓忽悠之下,蕭遠山和慕容博紛紛「中招」,頓時從滿心只想復仇的魔頭成了一心只想懺悔自己罪過的可憐之人。

接著掃地僧也不知用了什麽招式,讓那二人瞬間進入假死狀態,不明真相的蕭峰自然是怒不可遏的殺向掃地僧,只是他拼盡全力也沒能擊敗這老僧,還讓這老僧將蕭遠山和慕容博的「屍體」給帶走了。

(鳩摩智、慕容博劇照)

再到蕭遠山與慕容博醒來之後,他們已經沒了半點戾氣,頓時立地成佛了。

只嘆這老僧確實是深不可測,宛如活佛降世一般。

但這也是問題所在,蕭遠山與慕容博固然是書中最大的反派,他們值得被收服,但在場的反派何止他們二人?

除了蕭峰之外,余下的慕容復與鳩摩智也同樣是反派,掃地僧為何沒將他們也收了?

二、該被收服的四大反派

藏經閣大戰的結局本該是掃地僧把四大反派都收了,但嚴格來說,他不收鳩摩智其實是不難理解的。

鳩摩智是第一個對掃地僧表示不屑的高手,書中是這麽寫的:「忽聽得嗤、嗤、嗤三聲輕響,響聲過去更無異狀。玄因等均知這是本門‘無相劫指’的功夫,齊向鳩摩智望去,只見他臉上已然變色,卻兀自強作微笑。原來鳩摩智越聽越 不服 ,心道:‘你說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不能遍學,我不是已經學會不少?怎麽又沒筋脈齊斷,成為廢人?’雙手攏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無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覺地向那老僧彈去。」

你看,他對掃地僧的態度就是「不服」。

為何?

(掃地僧、鳩摩智劇照)

就因為鳩摩智也是佛門中人,其實你細品原著的話就不難發現,此前鳩摩智挑戰大理天龍寺,也是因為那幫人也是佛門中人,所以鳩摩智是有心敗盡佛門高手,要證明自己才是第一高僧,此時掃地僧卻在他面前賣弄,他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掃地僧是沒法點化鳩摩智的,就因為他們是「同行」。

而慕容復則不同,他只是個俗世青年,他心中卻有太多戾氣,為了自己的復燕大計,他已經做了太多的虧心事,掃地僧完全有理由將他收了才是。

所以掃地僧為何把他遺漏了?

或許張三豐的經歷就能給你答案。

三、張三豐的經歷

張三豐雖不是佛門中人,但他也是出家人,只是即便如此,他也談不上對一切都看透了,比如對邪魔歪道的態度,他在故事初期和故事中期是不一樣的。

起初他對明教的人是何態度?

張翠山帶著殷素素歸來時,一度擔心妻子那魔教中人的身份不被師父接受。

而此時張三豐是這麽說的:「 張三豐仍捋須一笑,說道:‘那有什麽幹系?只要媳婦兒人品不錯,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們山上,難道不能潛移默化於她麽?天鷹教又怎樣了?翠山,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倘若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殷素素、張翠山劇照)

此時的他著實是有格局,但從後續的劇情來看,這或許不是格局,而是魔教的惡沒傷害到他身上,他不知道痛。

畢竟張翠山死後,他對魔教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

當他遇上常遇春,並救了那人一命之後,書中提到這麽一句:「張三豐生性豁達,於正邪兩途,本無多大成見,當日曾對張翠山說道:‘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倘若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又說天鷹教教主殷天正雖性子偏激,行事乖僻,卻是個光明磊落之人,很可交交這個朋友。但張翠山自刎而亡,他心傷愛徒之死,對天鷹教不由得由心痛恨。

這即是問題所在,對於沒有經歷的事情,人們總是難以理解,只有切身的痛才能讓人長記性,這即是張三豐對魔教態度變化的原因。

再回到慕容復身上來,掃地僧為何沒將他點化?

(張三豐劇照)

其實問題不在掃地僧,而在於慕容復自己,蕭遠山和慕容博是被掃地僧點化的嗎?

不,倒不如說是他們自己厭倦了俗世的紛爭,他們經歷了太多的痛,只道自己身負累累罪行,此時正是解脫的時刻。

而慕容復則不懂那些大道理,他只是個楞頭青,只知道要復興大燕。

年輕人總是這樣,不撞南墻不回頭,慕容復若早點看透,被掃地僧點化,也就不至於落得淪為瘋子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