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井蛙論史
對於常人,提起武器,大家自然就會聯想到「噠噠噠」冒藍火的槍械。
但是誕生之初操作繁瑣、精度極差,唯一的優勢就是聲音能嚇唬人的槍,到底是怎麽發展壯大,形成現今龐大的家族;又是經歷了什麽樣的過程,最終淘汰其他個人武器,統治現代戰場的呢?
歷史悠久的步兵又是怎樣和槍械一起演化,最終成為現在的樣子呢?
(一)火槍的誕生
最先進的科技第一時間就會套用在軍事上。
1000年前的中國,火藥的發明後,很快有人嘗試把火藥裝填在竹子等管形器物中,利用爆炸的威力,把發射物噴出槍口,殺傷敵人。
在戰爭中,蒙古人完善了這個設計,用強度更高,不易炸裂的金屬管來承載火藥發射的壓力,並把這種新生的武器命名為「火槍」。很快火槍隨著蒙古人跨越亞歐的征途,傳播到了整個舊大陸。
然而,原始的火槍並不是理想的武器。因為射手需要一手持火槍,一手持火種點火,所以沒辦法進行瞄準;自然也談不上精度。
這個時候初出茅廬的火槍只是諸多武器中的一種,只有少量的士兵選擇它作為武器。
(二)火繩槍時代
中世紀的工匠們很快想出了解決火槍瞄準問題的辦法——把一根特制的,緩慢陰燃的繩子連線在火槍的扳機上。當射手扣動扳機,燃燒的火繩落入火槍的引火口,裝填的彈丸隨即噴射而出。
隨著火槍精度的提高,火槍訓練周期短,不需要耗費體力等優點逐漸凸顯出來。軍事家們發現了火槍在戰爭中的潛力。
大量的農夫透過短暫的訓練成為火繩槍兵。因為火槍精度仍然較低,當時的火繩槍兵在戰場往往排列成整齊的陣列,透過齊射來彌補精度的劣勢。而他們手持冷兵器的戰友則在一旁負責保護火繩槍兵。
(三)燧發槍和刺刀的裝備
文藝復興後的歐洲手工業高度發達,能工巧匠們使用燧石的特性制造出了打火機。
這一發明很快被嫁接到火槍上,使用燧發槍的士兵不再畏懼風雨,而且射得更快,更精準。
手工業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機械加工精度的提高,工廠裏生產出的刺刀可以完美的拼接在步槍上。擁有刺刀的步兵也同時擁有了肉搏能力,不再依賴手持冷兵器的戰友保護。當敵人逼近時,步兵們用密集的刺刀來對抗敵人。和人類同時誕生的冷兵器終於被淘汰出了主流戰場。
整個近代,各國身著鮮艷軍服的士兵們在戰場上排列著整齊的戰列線,在軍官的指揮下無情地向對手噴射彈雨。這一戰術被戲稱為「排隊槍斃」。
(四)來復槍和散兵的興起
物理學家們透過長期的觀察,發現高速轉動的物品可以獲得高度的穩定性。這一發現同樣也被套用在軍事上。機械工人使用機床在槍膛的內部刻畫出螺旋形的來復線,彈頭經過槍管時被來復線賦予了旋轉的力量。這一技術大大增加了火槍的精度,並使步槍的射程從不到50米增加到150米以上。
使用來復槍的散兵不再需要排成密集的佇列來保持火力,他們遊走在戰列的外圍,用精準地槍法射殺有價值的目標。沒過多久,戰列步兵和戰列戰術終於一起消逝於歷史長河中,只留下「列兵」這一軍銜。
步兵戰鬥進入了散兵時代,碉堡、戰壕成為了戰場的主宰。
(五)自動槍械的發明
人類進入到了工業時代,各種新技術開始井噴一樣湧現出來。冶金、機械、化學等諸多學科的發展,終於催生出了人類史上最殘忍的武器——機槍。
機槍使用子彈射擊時的後座力或者殘余能量自動完成下一發子彈的裝填和擊發。這個精密的怪獸可以每分鐘噴發出數千顆子彈。它在一戰的索姆河戰役第一次登場時,一天時間內就打死了6萬名士兵。
士兵們在狂暴地彈雨下只能龜縮在潮濕地掩體後,又或是艱難地在地面上匍匐前進。被機槍和鐵絲網構成的防禦陣地成為不可俞越的天塹。
等到二戰結束,戰場上的主角已經變成了套用各種自動技術的衝鋒槍、自動步槍等等。人類殺死對方的效率達到了最高。
21世紀,新生的智能技術也被套用在了槍械上。各種遙控武器站,武裝機器人紛紛登場。
未來的戰場將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只能祝願將來人類的智慧不要再套用在殺人的武器上。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