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直播聊過常公那個著名的段子,機槍位置左移五米。
這個說法我印象裏應該是出自杜聿明還是誰的回憶,意思是常公經常越級指揮,甚至連機槍的位置都要幹預。
可能出處不一定對,但說法大致就是這個說法,傳播比較廣的就是常公打電話來,讓把機槍位置左移五米。士兵報告左邊五米是水坑,常公說,執行命令吧。
段子是個好段子,但與事實不符。
雖然它只是個段子,但很多人可能會被誤導,以為這是真發生過的。
雖然我是資深常公黑粉,但也必須實事求是的說,這個段子不是很嚴謹,誤導了很多人。
首先要解釋一下,在民國時期的國軍部隊裏,機槍是個什麽作用。
因為當時國產的武器裝備主要是少數槍支和手榴彈,炮基本沒有能力自產,所以炮很少,到班排一級的時候,最主要的火力,其實就是重機槍。
看過亮劍的人都應該記得那個情節,要撤退的時候,要把重機槍炸了,李雲龍很舍不得,說多好的機槍啊,炸了太可惜了。
因為機槍是基層部隊最主要的火力,是防禦陣地的核心,所以機槍陣地的位置選擇非常重要。
既要射界開闊,又要易守難攻,不容易被對手火力覆蓋。
對於大多數當過基層軍官的將領和指揮官來說,都會很習慣地到一線作戰部隊去視察戰場,其中主要的即是檢查防禦工事修得怎麽樣,掩體怎麽樣,火力配置是否科學。
而在大戰之際,高級指揮官到一線陣地去視察,是為了表示與一線陣地上壕溝裏的炮灰們共存亡,同進退,是鼓舞士氣。
而在檢查的時候,一些將領也會對機槍陣地選擇和工事修築之類的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是很常見的事。
做基層和一線工作的牛馬都知道,自己經常在工作中應付差事,敷衍了事,蒙混過關,能糊弄就糊弄。
高級指揮官到一線檢查,對這種情況也是個震懾,發現了之後也會立刻糾正。
多年前我在工地上搬磚的時候,老板來視察,看到砌墻沒砌好,也是一邊厲聲大罵,一邊直接一腳就踹倒了,因為他幹過這個活,知道怎麽幹,也知道怎麽糊弄。
這都是一個道理,幹過基層工作,就知道基層和一線的很多糊弄手法,所以檢昌基層和一線工作的時候,會特別註意看細節。
到現在我們也會在新聞裏看到,咱們的高級將領到各地部隊視察,會檢查部隊的內務,食堂飯菜等等,很關心普通一線戰士的生活。
常公本人沒有在一線當過兵,也沒有當過連排長之類的基層軍官,但他在日本軍校的時候,被派下去到日軍部隊見習過,所以也有一些經驗。
所以說,常公幹預一線部隊的機槍陣地,其實並不丟人,恰恰說明他是懂最基礎的班排進攻和防禦戰術的,這是軍隊裏特別重要的細節。
至於大規模戰役中,尤其是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常公一般越級指揮,也就是到軍一級,而且一般都是走軍事委員會的程式的,直接出手令是特殊情況才會用。
比如衡陽之戰免禮方先覺繼續堅守,常德會戰勉勵余程萬堅守,這都是他在正常指揮體系之外,用他和前線將領之間的個人感情做工作的事情,也不算黑點。
所以說,常公這個人其實有很多黑點,都有很多可黑之處,但不應該讓幹預機槍陣地這種段子流傳這麽廣,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貶低敵人不是擡高自己,只會貶低自己。
一個人,一個組織,一支軍隊要在戰鬥中成長,不僅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也要學會吸取失敗教訓。
同時,也要善於從對手身上學習,總結對手的不足之處,自己在日後要避坑,也要學習對手所長。
這才是建國後花那麽大人力物力,組織被俘和起義的國軍高級將領寫回憶的意義所在,而不是用來當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