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誰將成為下一任北約秘書長?

2024-03-15軍事

距離現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正式離任還剩不到7個月的時間,對下一任北約秘書長之職的競爭已經拉開帷幕。

當地時間3月12日,羅馬尼亞總統莊尼斯發表聲明,正式宣布參加北約秘書長一職的角逐。如果莊尼斯當選,他將成為第一位領導北約的東歐人。

莊尼斯的參選聲明使他將與即將離任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展開競爭。有媒體指出,呂特被認為是接替斯托爾滕貝格的最熱門人選,並已經得到了大多數成員國的預設支持。

1949年4月4日,美國與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共12國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經過多輪擴張,北約目前有32個成員國。

羅馬尼亞總統「應聘」北約秘書長

65歲的莊尼斯即將完成他作為羅馬尼亞總統的第二個五年任期,但他顯然還沒有退休的打算,選擇去應聘另一份工作——北約秘書長。

當地時間3月12日,莊尼斯發表聲明稱,自己以負責任的態度代表羅馬尼亞參選,這一決定基於他兩次任羅馬尼亞總統期間獲得的經驗,以及對北約、歐洲和地區面臨問題持有的深刻理解,希望接替從2014年一直擔任北約秘書長,並明確表示無意留任的斯托爾滕貝格。

自2004年以來,羅馬尼亞一直是北約的成員國,與烏克蘭接壤,在俄烏沖突期間,羅馬尼亞也在北約中發揮作用,還在2022年11月份主辦了北約外長會議。

「過去幾年,羅馬尼亞透過展示可預測的戰略,贏得了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地位。現在是羅馬尼亞在北約內部承擔更高責任的時候了。」莊尼斯認為,北約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使命,東歐在北約內部過去的討論和決定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除莊尼斯外,愛沙尼亞總理卡婭·卡拉斯也多次被提及為候選人,然而在所有被提及的名字中,最熱門的人選當數荷蘭首相呂特。

呂特是歐洲政治舞台上的資深保守派。據彭博社報道,他是荷蘭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此前,因為總能毫發無失真地擺脫政治麻煩,還被稱為「特氟龍馬克」(特氟龍有不黏性、耐熱性和耐腐蝕性)。

呂特已經得到了大多數成員國的預設支持。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呂特被廣泛看做一個共識建設者,支持呂特擔任北約秘書長的人表示,如果對北約持懷疑態度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新當選美國總統,呂特的政治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

從公開訊息來看,兩人關系還算融洽。在2019年的一次白宮會議上,呂特和特朗普曾有一場氛圍不錯的談話,兩人開著玩笑,笑著拍對方的肩膀。特朗普還說道,「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成為了朋友。」

「所有選舉中最不透明的選舉」

現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是北約歷史上任期第二長的秘書長,他2014年就任以來已多次延長任期。據新華社報道,2019年他第一次延長任期,以避免在英國脫歐後增加不確定性;第二次延期是在2020年,以確保北約在新冠疫情期間保持穩定;烏克蘭危機升級後,斯托爾滕貝格任期第三次延長。

北約秘書長是該組織的高級政治人物,由成員國任命,其主要工作是主持會議,有時指導成員國間進行微妙的磋商,以確保組織能夠基於共識運作,他還負責在眾多事務上代表所有國家發出一個聲音。

從日程安排來看,斯托爾滕貝格將於10月1日離任,繼任者預計將於7月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之前宣布。美聯社指出,北約官員傾向於在4月底前完成提名工作,趕在6月份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之前。

外界紛紛建議新的領導人應該盡早選出,以避免分散註意力和將事情復混成。有分析稱,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北約秘書長成為歐盟桌上深夜談判的「殘留物」,或者被卷入一場非常混亂的美國大選。

然而,選出北約領導人的過程並不容易。「德國之聲」指出,這幾乎算得上世界上最引人註目的職位空缺之一,但卻沒有詳細具體的職位描述,也沒有必要的技能清單,美國總是在其中扮演「造王者」的角色,北約成員國中的任何一個也都可以攪局。

「這是所有選舉中最不透明的選舉。」一名歐洲外交官對【外交政策】表示,這一職務人選是透過大國間的協商進行的。雖然聲稱北約是基於共識作出決定,但四大經濟體——美國、英國、德國以及法國總是行使著過度的影響力。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副總裁伊恩·萊塞指出,大西洋兩岸的確有很多幕後外交,從一枚回形針到核戰略,一切都透過共識完成。按照這個思路,北約新任秘書長需要反對俄羅斯,但不要激烈到引發外界對局勢升級的擔憂,需要捍衛北約的存在,但不能進一步激怒批評者。

盡管目前圍繞呂特作為繼任人選建立了相對明顯的共識,但他的繼任之路也不會一帆風順。波羅的海國家更希望他們的高級官員能夠得到任用,土耳其和匈牙利對呂特也持有保留意見,而確定北約秘書長的繼任人選需要全體成員國一致透過。

觀察人士表示,不排除在最後一刻出現「黑馬」候選人的可能性,他或許會在非正式選舉中表現得更為出色,「在所有事情都決定之前,什麽都沒有決定。」

新華社援引路透社分析指出,無論誰擔任這一職務,都將面臨雙重挑戰,既要讓北約團結一致支持烏克蘭,又要避免北約卷入同俄羅斯的直接戰爭。(記者 欒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