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金門慘敗後,粟裕提出:攻台作戰有三個大問題,如今都解決了嗎?

2024-08-16軍事

1949年渡江戰役結束,三野橫掃南方,一路越過福建、浙江,最終劍指台灣。值此大好形勢,中央軍委釋出電令:希望華東局能夠在在冬季占領台灣。

接到電報時,三野的負責人粟裕很激動,因為解放台灣可能將是解放戰爭收尾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戰,而這一戰也必定會被載入歷史。

回顧過去的戰役,粟裕稱得上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當年在淮海戰役中連,國軍精銳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如今國民黨只剩下殘兵龜縮在台灣,一切似乎看起來似乎還會如秋風掃落葉一般順利。

然而後來卻出乎意料,在深入考察台灣局勢時,以及國際形勢變化,其實粟裕也逐漸發現解放台灣很艱巨。當時粟裕是1949年6月正式接手解放台灣的重擔,但我軍對海戰經驗依舊不充分,所以接下來發展趨勢並不樂觀。

1949年10月,粟裕所轄第十兵團28軍、29軍七個團發起金門戰役,此戰我軍損失慘重,第一梯隊三個團幾乎全軍覆沒,此戰乃解放戰爭以來最慘痛的失利,也是我方第一次透過正式意識到海戰之艱難遠在陸戰之上。

緊接著第七兵團下屬一個師的登步島戰役,解放軍銳不可當,殲敵三千余人,但因為潮汐的變化,後續部隊無法接濟,導致我軍傷亡1400余人後不得不撤離。

經歷兩次海上登島作戰的慘痛失敗後,粟裕展開思想教育,警惕眾人此次作戰將完全不同以往之經驗,應該小心謹慎,努力學習海戰,不得驕傲自大。他還強調:攻台戰役關系重大,如不成功,不僅對鞏固國防有極大影響,還可能影響太平洋及東南亞局勢。

所以粟裕一直未放棄對台計劃,1950年6月粟裕向中央軍委報告攻台作戰方案,經過他的計算,認為當時有三個攻台作戰最大問題——第一,渡海少船;第二,登陸突破;第三,突破敵人前沿後如何打退敵人機動武器的反擊。

雖然粟裕在有生之年,都未能看到解放台灣,但他當年所擔心的問題我們如今早已經一一解決。這三個問題其實綜合成一點便是「大力發展海空軍」,發展海空軍能實作「三多」,飛機多、船多,以及海軍高質素人才多。

在粟裕剛提出問題後,他就已經提出統籌建造大量渡海運輸艦艇、加強海軍航空隊,並且大力選拔海軍人才,這些政策當時便在落實當中。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另外需要造500門無坐力炮,將全軍之戰車及戰防炮統一集中訓練,並擴編傘兵,他還著重強調炮兵、傘兵將在未來的登陸作戰中作用巨大。

之後在粟裕的準備下,針對這三個問題進行最佳化後,粟裕曾取得一次重大勝利,這便是1955年1月海陸空協同作戰完勝的一江山島勝利,這個戰果不僅鼓舞鬥誌,還基本將浙東沿岸島嶼全部解放。

不過後來因為外交,加上我們對台灣問題的解決方法開始轉變,此後對台用軍愈發謹慎,但我方卻一直朝著粟裕的方案去努力,如今我們已經培養大批空海軍人才,對於登陸突破、對敵反擊都有具體戰術,而航母的存在更是讓我方空軍的壓制力量大增。

其實憑借我們的軍力與科技,早已經能夠輕松實作對台戰略目標,此前多番軍演的封島表現就是最佳證明,我們已經不用擔心登陸後的突破、反擊,更不要憂慮船只不夠,粟司令曾經說的大問題,已經不再是事。

不過我方雖然對台獨強硬,但對島內大多同胞依舊抱有友善態度,不願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所以對解放台灣問題我們如今采取的是多元化方案。不過總的來說,中國早已不是昔日的中國,我們手裏的牌還有很多,足以能用最小成本換取祖國一統,實作粟裕的夙願。

參考文獻:【粟裕銜命運籌武力攻台】、【對1949~1950年解放台灣三度割據之再探討 ——以粟裕的努力準備和分析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