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歐洲軍事工業已經落伍?還能重振雄風嗎?

2024-01-02軍事

歐洲,這片曾經與中美俄齊名的軍工重鎮,在冷戰時期孕育了幻影系列戰鬥機、狂風系列戰鬥攻擊機、豹2坦克等傳奇之作,深刻影響著全球軍事平衡。

然而,冷戰的結束似乎也為歐洲的軍事工業畫上了一個時代的句號。

1991年以來,盡管完成了台風戰鬥機、凱撒自行火炮等新一代裝備的研發,並對既有裝備進行了升級,但新裝備新專案的缺乏仍令人質疑:歐洲軍事工業是否已經落伍?未來是否有望重振雄風?

俄羅斯軍事工業繼承自蘇聯,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一、冷戰後的歐洲軍事工業:乏善可陳

先說結論,在冷戰結束後,歐洲還沒有推出過一款具有領先水平的裝備。

空軍裝備方面,當今最先進的戰鬥機F-35和殲20在研發生產上都和歐洲關系不大(歐洲國家在F-35專案上主要負責出錢)。

在中大型無人機這一關鍵領域,歐洲國家更是表現平平,多個專案如神經元、梭魚等遲遲未能完成專案,有些甚至直接宣告失敗轉為技術儲備,這與中美等國在空軍大中型無人機領域的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反差。

歐洲聯合研制的「神經元」無人機,中美的同類隱身打擊無人機已經服役多年了

陸軍裝備方面,由於冷戰後相對寬松的國際局勢,再加上世界各國對下一代陸戰裝備都沒有提出明確的研制方向,大家都在對冷戰末期水平的陸戰裝備進行修修補補,因而歐洲的豹2坦克、PZp000自行榴彈炮、弓箭手輪式自行榴彈炮等裝備依舊維持了比較先進的水平。

豹2坦克仍然比較先進,但在俄烏戰爭實戰表現並不比T72好,並未顯示出優越性

但在俄烏戰場上大放異彩的陸軍小型無人機領域,整個歐洲都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援助烏克蘭的旅級偵察無人機實戰表現糟糕,前線的烏克蘭士兵寧願使用原價一兩萬塊人民幣的民用偵查無人機,也不願意使用西歐援助的偵查無人機系統。

中國幾乎壟斷了高水平旋翼無人機生產,這就導致俄烏兩軍經常使用同一家公司的同款無人機

德軍現役裝備KZO無人偵查系統,在2005年左右不算落後,放在現在完全沒有任何優點

海軍領域同樣不容樂觀。冷戰後的歐洲海軍指導思路發生變更,不再強調打贏高強度海上戰役,而是註重全球部署和舒適性設計,忽視了武器系統的重要性。

這種思路下誕生的歐式護衛艦華而不實,而長期生產武器系統密度低的軍艦也削弱了歐洲船廠的主戰艦艇設計建造能力。45型驅逐艦和伊莉莎伯女王級航空母艦的坎坷服役歷程便是明證。

德國F125護衛艦,浪費噸位的典型代表

二、歐洲軍事工業的明天也不樂觀

軍事工業是整體工業的一環,雖然有一定獨立性,但武器裝備生產研發大量的基礎設施和供應商都需要與民用工業共享,當整體的工業實力出現下滑時,軍事工業不可能獨善其身。

圖為歐洲農場主使用大疆無人機,沒有相關民用工業就很難發展相關軍工產品

當代技術發展存在民用技術叠代速度快於軍用技術的特點,歐洲在新能源、互聯網、無人機等新興領域整體上缺乏發展,當相應技術逐步滲透到軍事領域的時候,歐洲的軍工企業就很難跟上相應的節奏。

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展示的「艾布拉姆斯X」主戰坦克,預計使用油電混動技術,歐洲完全沒有相應技術儲備

在武器裝備研發、生產上,歐洲軍工企業經常出現專案拖延、預算超支、交付不及時等問題,比較之下,南韓軍工企業在專案研發進度把控和產品交付速度方面表現優異,已成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有力競爭者。

南韓KF21戰鬥機,南韓武器裝備研發節奏很穩定,遠不是拖拖拉拉的歐洲專案能比的

歐洲軍工企業既要面對經費緊缺、能源價格上漲的短期困難,還要面對亞洲軍工崛起、歐洲經濟衰退、本土去工業化等長期問題,如果無法尋找到破局之策,那們未來可能還會面對更大的困難。

法國陣風戰鬥機,在工業體系完整性上,法國要比德國好得多

總的來說,歐洲的軍事工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戰,要想重振雄風、重回領先地位,歐洲需要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推動軍事工業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