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1963年阿根廷海軍叛亂鬧劇:在地面痛打陸軍,在空中叫板空軍

2024-06-18軍事

海軍、陸軍、空軍作為不同軍種,互相之間單挑會是什麽樣子?這種軍迷大腦內的無厘頭幻想,竟然真的在六十多年前的阿根廷發生了。

1963年阿根廷海軍出於政治目的公開造反,憑借海軍自有的陸戰隊和航空兵,在地面一度痛擊阿根廷陸軍,在空中則和空軍公然叫板。

軍隊發動政變試圖阻止阿根廷大選

上世紀60-70年代,阿根廷軍事政變非常頻繁,幾乎成為了家常便飯,1963年阿根廷海軍的叛亂行動也屬於其中的一次。從這場叛亂的動機來說,根源主要來自黨派的紛爭,簡單來說就是「貝隆主義」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因政見引發的沖突。

胡安·貝隆,作為上世紀阿根廷最著名的政治風雲人物,由於經濟、宗教等問題,導致他在1955年9月的軍官團政變中下台。盡管如此,胡安·貝隆在阿根廷國內的政治影響依然很強大,尤其是他的「社會正義」即貝隆主義觀點,受到國內民眾的普遍懷念。

在推翻胡安·貝隆的阿根廷軍官團中,也因此分裂為兩派,左翼和自由派贊成貝隆主義者在國內合法參選,稱為「阿祖勒斯派」,又稱為藍黨;右翼和保守派則堅決要求鎮壓貝隆主義者,稱為「科羅拉多派」,又稱為紅黨。藍黨的實際領導人是陸軍參謀長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亞中將,藍黨支持者以阿根廷陸軍和空軍人士居多。相反,紅黨在海軍中的支持者最多,也包括了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

1962年,在阿根廷地方選舉中,貝隆主義者大獲全勝,直接導致總統阿圖羅·弗龍迪齊引咎下台。代理總統荷西·瑪麗亞·奎多一度主張禁止貝隆主義者參選,但遭到翁加尼亞中將為首的軍隊藍黨反對,被迫同意在1963年舉行總統選舉,並允許貝隆主義者參選。

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軍方內部發生激烈分歧,不少人出於對胡安·貝隆的恐懼,紛紛要求發動軍事政變,從而阻止1963年大選的進行。政變綱領帶有明顯的右翼色彩,包括制定所謂的「自由經濟」政策、下放官僚權力下放、鎮壓阿共和大學生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反對貝隆的政變分子遍及阿根廷海陸空三軍,包括前副總統艾薩克·羅哈斯海軍上將、本傑明·梅嫩德斯陸軍上將、奧斯瓦爾多·倫蒂諾空軍準將等多名將領。盡管如此,以紅黨為首的政變分子能掌控的軍隊主要還是海軍,陸軍和空軍的多數部隊都不支持政變。

阿根廷海軍叫板陸軍和空軍

1963年4月2日,阿根廷軍事政變正式爆發。首先造反的是阿根廷海軍,阿根廷主要海軍基地,包括貝爾格拉諾港、馬德普拉塔港、裏約聖地亞哥造船廠和蓬塔印第奧港的68名海軍軍官首先宣布開始政變。

隨後,阿根廷空軍有三個基地的13名軍官也宣布參加政變,但是很快遭到鎮壓。阿根廷陸軍也有129名軍官宣布參加政變,其中包括幾支部隊的指揮官,但是參加叛亂的這些陸軍基本都遠離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兩天內就被迫投降,對政變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實際上,大多數阿根廷陸軍和空軍都宣布支持政府,並參加了鎮壓叛亂的行動。

也就是說,阿根廷這場軍事政變實際上成為了「海軍單獨對抗陸軍和空軍」的軍種大戰。有趣的是,阿根廷陸軍和空軍的一些原來的紅黨分子,在看到己方力量不占優勢,就迅速改變立場投入藍黨陣營,參加了對紅黨政變軍隊的鎮壓。

盡管如此,孤軍作戰的阿根廷海軍作戰行動相當兇猛。在貝爾格拉諾港,基地指揮官豪爾赫·帕爾馬海軍上將指揮陸戰隊圍困了陸軍第5步兵團,以兵力優勢強迫對方繳械投降。當時,阿根廷海軍陸戰隊主力包括十多個步兵營以及幾個裝甲營、炮兵營、高炮營等部隊,不僅規模可觀,而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另外,政變軍隊也迅速控制了海軍總部、海軍機械學校,並掌握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廣播電台。海軍控制廣播電台後,政變的紅黨領導人本傑明·梅嫩德斯將軍對全國發表廣播講話。在蓬塔印第奧基地,阿根廷海軍航空兵也加入了叛亂,海軍飛機隨後飛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上空,向市區撒下了大量傳單。

從戰鬥實力來看,阿根廷海軍在南美洲是數一數二的水平,該國除了擁有兩艘美制「布魯古連」級輕巡洋艦(包括著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外,還在1959年裝備了一艘二手的英國「巨人」級輕型航母,命名為「獨立」號。

阿根廷航母還配有F4U「海盜」戰鬥機、S2F-1反潛機、SNJ-5C「德克薩斯人」教練機等艦載飛機,此外陸基航空兵也裝備了F9F「黑豹」和F9F「美洲獅」噴射戰鬥機。

相比之下,阿根廷空軍主力也以美國和英國飛機為主,但是型號完全不同,包括F-86戰鬥機、「流星」戰鬥機以及MS.760噴射教練機(可用於對地攻擊),甚至還有20多架英國「蘭開斯特」式和「林肯」式重型轟炸機。

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的輪流表演

在這場軍事政變中,雙方空中力量在實質上發揮了決定作用。

在政變第一天的4月2日,阿根廷空軍果斷出擊,首先派出兩架MS.760噴射機轟炸了叛軍占領的廣播電台,摧毀了政變部隊的「喉舌」能力,對迅速鎮壓政變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天下午,參加叛亂的海軍航空兵也不甘示弱,對陸軍第8裝甲騎兵團進行了轟炸,後者當時正在進攻海軍航空兵駐紮的蓬塔印第奧基地。叛軍出動了F9F「黑豹」、「德克薩斯人」和F4U「海盜」,發射了大量火箭彈、炸彈和燃燒彈,場面一度非常壯觀。

盡管叛軍聲稱擊毀陸軍十幾輛「謝爾曼」坦克,但事後證明僅擊毀了一輛坦克和一輛火炮牽引車,另有9名陸軍士兵被炸死,22人受傷。叛軍卻有兩架戰鬥機被擊落,可謂是得不償失。從這個角度看,美國教官教出來的阿根廷海軍航空兵戰鬥素質並不高,可能遠不如德國教官教出來的阿根廷空軍。盡管如此,這場空襲也被認為是整場政變最激烈的一戰,較大的損失也讓陸軍深惡痛絕。

4月3日,阿根廷陸軍和空軍發起全面反攻,很快奪回了拉普拉塔、裏奧聖地亞哥等地海軍設施,多數海軍政變部隊也紛紛撤到貝爾格拉諾港進行最後頑抗。

鑒於海軍航空兵的巨大威脅,阿根廷空軍奉命空襲對方機場,將海軍的飛機消滅在地面上。3日上午,空軍出動了F-86、「流星」和MS.760飛機,先後能拉普拉塔和蓬塔印第奧的海航基地,炸毀了五架海軍戰機。

這場空襲嚴重打擊了叛軍的士氣,當陸軍第8裝甲騎兵團在4月4日沖入了蓬塔印第奧基地時,發現基地已經被放棄,9架海軍飛機和50多名叛軍軍官從空中逃往鄰國烏拉圭,其余飛機都被遺棄在機場。可能由於被轟炸後產生的怨氣,陸軍的「謝爾曼」坦克向這些無人照看的海軍飛機猛烈開火,造成至少8架戰機白白受損。

海軍叛亂的結束和後果

海軍航空兵的潰敗,讓叛軍主力徹底失去了信心。這時,阿根廷陸軍第6山地步兵師包圍了貝爾格拉諾港,剩余所有叛軍都成了「甕中之鱉」。

作為叛軍首腦,帕爾馬海軍上將主動提出投降,條件是陸軍不占領貝爾格拉諾港,並允許海軍保留其海軍陸戰隊和航空兵。對於這個條件,阿根廷陸軍部隊和空軍部長,以及新任命的海軍部長埃拉迪奧·巴斯克斯海軍上將(前海軍艦隊司令,沒有宣布支持政變)都同意了這些條件,總統奎多也表示同意。

然而,藍黨首腦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亞中將仍然拒絕讓進攻貝爾格拉諾港的陸軍部隊停止行動,只是在與代總統圭多舉行個人會議後,才被同意了停戰。4月5日,雙方簽署協定,參與政變的部隊宣告投降。

根據協定,阿根廷海軍部隊接受了裁減,其中海軍陸戰隊的人數大幅減少到2500人,並且被分散到不同的基地。蓬塔印第奧的海軍航空設施,則被陸軍部隊占領。此外,阿根廷海、陸、空軍的292名軍官被起訴,但其中80人逃脫了起訴,73人被判無罪或被撤訴,其他人分別被判處6個月至9年不等的監禁。但是同年9月12日,阿根廷總統荷西·瑪麗亞·奎多宣布大赦,所有參與叛亂的軍人都被赦免。

在整場政變中,傷亡相當輕微,雙方一共只有24人喪生,其中陸軍19人,海軍陸戰隊5人,另有87人受傷,基本都是轟炸造成的,而執行轟炸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卻無人喪生。

這場「海軍造反」事件如同阿根廷歷次軍事政變一樣,更像是一場鬧劇。1963年7月,阿根廷大選如期進行,中間派阿圖羅·翁貝托·伊利亞當選總統。但是,伊利亞總統執政三年後就被推翻,藍黨首腦翁加尼亞中將掌控了國家政權,從而開啟了軍事獨裁時期。

需要指出的是,1963年軍事政變的政治意義雖然不大,但是對阿根廷軍力的負面影響卻非常深遠。盡管阿海軍艦艇部隊基本沒受影響,但是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都遭到了相當程度的削弱,這些負面影響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最終顯現了出來。(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