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現代戰爭的硝煙之中, 120毫米迫擊炮猶如戰場上的巨龍,以其無與倫比的適用性和火力支援能力, 成為了戰爭的寵兒。
回想起1962年那場西南的軍事風雲, 我軍英勇的戰士們手握55式迫擊炮, 以其驚人的55公裏射程,在山地戰的舞台上演繹了一場場震撼的火力支援。
盡管這重達275公斤的「巨獸」給步兵攜帶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但也正是這重量,催生了技術創新的璀璨火花。
時光荏苒,1960年代初,為了卸下步兵肩上的重擔,我軍睿智地研發了輕便的64式120毫米迫擊炮。
這台「輕騎兵」總重僅170多公斤,較前型號輕了近100公斤, 猶如戰士們卸下了千斤重擔,部隊的機動性和部署速度因此大大提升。
這台武器更適合快速機動的步兵部隊, 同時在最大射程上也有了顯著的突破,展現了我軍不斷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
追溯迫擊炮的輝煌歷史, 我們不難發現, 它在戰爭的歲月裏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二戰時期,日軍因重型火炮的匱乏,而大規模使用迫擊炮,這足以彰顯迫擊炮在步兵支援中的重要地位。
從60毫米到160毫米不等的口徑,迫擊炮滿足了多樣化的戰場需求, 猶如戰士們手中的利劍, 直指敵軍心臟。
值得一提的是,那重達129噸的160毫米迫擊炮,在1979年的戰事中猶如戰神下凡,其強大的火力和驚人的83公裏最大射程,讓敵軍防禦工事在瞬間土崩瓦解。
盡管其龐大的重量在現代戰場上略顯笨拙,但其戰略價值依然不言而喻。
而借鑒蘇聯M160迫擊炮設計的56式160毫米重型迫擊炮,更是中國火炮系統多樣性和適應力的璀璨明珠。
談及我軍120毫米迫擊炮系列的發展歷程,從55式到172型的華麗轉身,每一次技術更新都如同一次涅槃重生。
這些迫擊炮的演進不僅見證了中國軍事技術的自力更生與創新精神, 更在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下為步兵部隊提供了堅不可摧的火力支援。
七八十年代,隨著國際新一代迫擊炮的崛起,我軍120毫米迫擊炮的射程短板逐漸暴露無遺。
然而,正是這種挑戰激發了我軍加快技術更新的決心和勇氣。
最終,86式120毫米迫擊炮以77公裏的射程嶄露頭角,大大縮小了與國際標準的差距。
盡管其206公斤的重量仍是空降或山地部隊的一大考驗, 但這正是我軍追求卓越的體現。
面對重量與火力之間的抉擇, 100毫米迫擊炮成為山地和空降部隊的寵兒。
然而,我軍並未止步於此,對更先進技術的渴望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
終於,PBP172型120毫米迫擊炮應運而生,以170公斤的輕盈身姿和98公裏的驚人射程,彰顯了我軍迫擊炮技術的巨大飛躍。
PBP172型的部署不僅是我軍對未來戰場需求的精準把握, 更成為陸軍營級部隊的得力助手。
當精確制導彈藥與其完美結合時, 戰場效能瞬間飆升,為合成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火力支援能力。
放眼全球, 120毫米迫擊炮已成為眾多國家步兵部隊的得力武器。
在這場國際技術競賽中,我軍透過現代戰術與火炮技術的緊密結合已展現出獨到的戰略眼光和無可比擬的實力。
從55式到PBP172型的發展歷程雖充滿坎坷,但正是這些挑戰推動了我軍迫擊炮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進步。
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我軍不僅沒有被壓垮反而以更加堅定的步伐穩步前行超越自身不斷挑戰新的高度,這種精神確實讓人感嘆不已。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