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個系列的第六篇文章,日軍航母的最後一篇,之後會寫幾篇美國和英國的航母,爭取湊夠十篇文章。
「大鳳」號(Taihō)航空母艦,沒記錯的話,這是日軍的第一艘裝甲航母,以防護能力著稱,艦載機數量反而不多(攻擊力不足),主要作為支援性航母使用(支援其他航母作戰)。在「大鳳」號入役的1944年,日軍面臨航母生存能力不足和艦載機不足(相對於艦載機,飛行員還是有,雖然水平下降的厲害)的雙重煩惱,「大鳳」號既抗炸又不需要太多艦載機的特性,反而非常契合聯合艦隊的處境,因此擔任了聯合艦隊的旗艦。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以防護能力著稱的「大鳳」號,僅僅挨了一顆魚雷,就因為操作不當,就帶著1650名官兵沈入了太平洋的海底。
「大鳳」號航母,可以看到船尾處的裝甲
「大鳳」號1944年3月入役,可謂是「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艦載機數量61架(有一架備用機),如果是烈風、彩雲、天山、彗星這種機型,其實戰鬥力也不弱。可惜日本弱雞的工業能力,馬利安納海戰,「大鳳」號還是搭載了16架零戰出征,首戰即是終戰。
1944年6月18日,「大鳳」號在放飛艦載機的時候,被美國潛艇「大青花魚」號頂上了,6枚魚雷的一輪齊射,其中2枚魚雷射向了「大鳳」號,艦載機飛行員小松關雄以飛機擋魚雷,成為了名場面。
飛機擋魚雷。
飛行員很勇敢,但是「大鳳」號還是中了一枚魚雷,本來不影響作戰,還能繼續航行,但是損管經驗不足,引起二次爆炸,最終「大鳳」號的防護能力成為了笑話。話說筆者也不太理解這種裝甲航母,人家英國玩這個,因為主要在高緯度地區使用航母,什麽北海、北冰洋、北大西洋,對付德國的軍艦和陸基飛機。日本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也玩裝甲航母,每天太陽直射,不怕船員們被烤成鐵板燒嗎?
被魚雷擊中的「大鳳」號
總結,「大鳳」號入役的時間,正是日本聯合艦隊跟美國太平洋艦隊差距越來越大的時期,雖然日軍還能集合起幾艘正航發動艦載機攻勢,但是飛行員素質和飛機效能的雙低,對美軍的傷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大鳳」號要是不沈,雷伊泰灣海戰也是當誘餌的命運。裝甲航母看似美好,實際並不適合當時的日軍,還是雙鶴的生存能力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