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最有「男人味」的國產戰機,60年前誕生,為何在殲20量產後才退役

2024-01-06軍事

| 文淵的歷史書

編輯 |文淵的歷史書

前言

「五十二載雄鷹展翅,半個世紀戎馬生涯;雖終有一日老去,依然橫刀立馬,英姿颯爽!」

以前小學課本上的圖片

在中國空軍的輝煌歷史上,有一款戰機堪稱傳奇,它不僅見證了祖國航空工業的崛起,更在前線戰術支援和縱深戰術核武器攻擊等對地任務中 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

強-5機群

沒錯,它就是 我們的「五爺」--強-5強擊機 ,也是 軍迷眼中最有「男人味」的國產戰機。

掛載氫彈的強-5甲0266號強擊機

當時 還為它拍了一部電影【飛行交響樂】 ,這部影片中就披露了強-5甲型強擊機進行的首次氫彈投放實驗。

自1965年首次試飛,1968年進入中國空軍服役,直至2017年光榮退役, 強-5在中國藍天中翺翔了整整52年。

而這款戰機的退役,也留給了軍迷們很多的疑問, 為何它在殲20量產之後才退役?殲-16沒法取代麽?「五爺」退役後,誰來接他的班投氫彈?

強-5乙魚雷攻擊機

守護華夏半個世紀的不老戰神誕生

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 國防軍事力量尚處於起步階段。

與此同時, 世界範圍內噴射式戰機的發展也正處於快速增長時期 ,各國空軍紛紛裝備新式噴射戰機,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

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對空防禦的需求, 中國急需自主研制一批先進噴射式戰機 ,以加快空軍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空軍於1958年向國內相關航空工業部門提出, 研制一款效能優越的國產強擊機,以滿足空軍對地打擊能力的迫切需求。

考慮到當時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技術實力,研制強擊機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結合國內外最新技術發展情況,南昌飛機制造廠受命承擔這一重任, 立項研發代號為「雄鷹-302」的強擊機。

新飛機的設計定位為一款 兼具高速突防和對地打擊能力的噴射強擊機。

在借鑒國外同類別戰機設計經驗的基礎上,設計團隊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方案。

其中最重要的是 采用先進的兩側進氣布局 ,這不僅可以提高發動機進氣效率,也為加大雷達直徑留出了空間,有利於在未來為強擊機增加空戰能力。

強-5進氣道特寫

相比主流的機頭進氣布局,兩側進氣也最佳化了飛行員的下視視野, 更適合強擊機對地攻擊時的低空突防。

此外, 設計人員還重新設計了前端結構 ,增大了垂直尾翼面積提高飛機的高攻角和低速穩定性,以適應強擊機的低空低速飛行特點。

有機腹油箱的強-5G

另一方面,為使飛機具備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設計團隊在機翼和機腹部 設定了多達12個掛點, 用於掛載航空炸彈、火箭彈等各類彈藥。

可以說,這些創新設計為強擊機提供了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

強-5J

1960年,在經歷了短暫的設計工作後,「雄鷹-302」的設計方案基本定型,相關圖紙也已繪制完畢, 首批原型機的部件制造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雄鷹302首架木制全尺寸模型

不過好景不長,由於當時國內的政治環境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 航空工業政策也隨之調整。

巴基斯坦強-5IIl

盡管設計工作已進行甚多, 但「雄鷹-302」還是在1961年正式下馬 ,這無疑是對設計團隊的一次沈重打擊。

強-5首架樣機制造完成

但總設計師並未放棄,而是帶領僅剩的十幾名設計人員, 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繼續克難前行。

強-5總設計師陸孝彭

他們白天在制造廠工作,晚上加班加點完成設計改進,確保飛機研制繼續推進。

終於在1962年底, 在空軍的大力支持下,強擊機研制專案重新上馬 ,「雄鷹-302」也重見曙光。

強-5原型機

1963年,首架原型機組裝完畢,準備進行重要的地面試驗, 但一次人為操作失誤,導致飛機在靜力試驗中意外破壞。

強-5機載彈藥展示

這無疑是對研制進度的第二次打擊,也增加了團隊的困難。

但是設計人員並未氣餒,經過認真分析原因,制定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空軍領導的支持下, 先後制造了兩架原型機,重新完成了各項試驗。

強-5生產車間

1965年6月,經過設計人員長達7年的頑強努力,首架「雄鷹-302」在江西樟樹機場成功實作首飛, 這標誌著中國第一款自主研制的強擊機誕生。

不久,強擊機被正式定型,並命名為強-5,1968年,強-5量產並裝備空軍部隊,其出色的對地攻擊能力大大增強了空軍作戰力量。

在強-5的眾多型號中, 印象最深的還要屬強-5甲型強擊機 ,這是在強-5的基本型上進行改進的, 也 是中國第一架能夠投放戰術核彈的戰機。

強-5甲型強擊機進行的首次氫彈投放實驗

當時中國已經掌握了氫彈技術,並研制出了大威力的轟-6轟炸機, 但這種大型遠端轟炸機難以實作對前沿目標的精確打擊。

轟-6

於是,中國決定研制更小型的戰術核武器,以配備戰鬥機使用。

在各種方案比較後, 強-5被選為最佳的戰術核武器載機。

一方面是因為強-5具有良好的低空突防和對地打擊能力,這就 很適合執行對前沿目標的戰術核打擊任務。

強-5翼下掛載副油箱

而且強-5的兩台渦噴發動機提供足夠的動力, 可以在攜帶核彈的情況下維持超音速飛行 ,有利於突防。

再者, 強-5的體型尺寸適合整體改裝 ,以容納較小的戰術核彈頭。

經過航空工業部門的論證,強-5進行了大振幅的改進設計,也就是 強-5甲。

其最大的變化是在機腹彈倉處設定了半埋式的氫彈掛點, 可以攜帶一枚小型化的「狂飆-1」戰術核武器。

「狂飆-1」的爆炸當量約為10萬噸左右,重量控制在1噸,長度2米, 是中國當時最小的核彈頭。

但即便如此,強-5甲起飛時, 這枚核彈頭仍離地面只有20多厘米 ,必須小心操作才能安全起飛。

為確保可以準確投擲核彈,強-5甲在機頭還安裝了投彈瞄準儀和推力釋放系統。

理論上, 駕駛員可以在目視目標後,啟動推力裝置將核彈投擲出去,然後機頭向上拉升規避爆炸。

但實際使用中仍面臨諸多困難與不確定性。

一方面是作戰距離不足, 強-5甲攜帶核彈後作戰半徑只有300公裏左右 ,很難打擊到深處目標。

更關鍵的是,在敵方雷達網遼闊的情況下,強-5甲想脫離打擊圈幾乎不可能,只能執行 自殺式突襲。

當然, 這種方案對飛行員來說幾乎就是送死, 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我軍別無選擇。

而強-5甲型 第一次實驗投擲氫彈是在1971年12月31日 ,但是並未成功, 冒著巨大的風險又帶彈返航著陸。

而第二次實驗則是有 中國空軍楊國祥駕駛強-5甲型執行投擲氫彈的任務 ,非常成功,不僅氫彈準時準點起爆,飛機還安全返回。

強-5甲甩投氣彈試驗

除了強-5甲型,強-5還有很多的型號, 像 1977年研制的強-5A ,增加了油箱空間,大大延長了作戰半徑。

80年代, 強-5B、強-5C 等型號相繼問世,進一步增強了作戰效能。

90年代, 強-5D成為強-5系列最經典的改型, 它首次裝備國產都卜勒雷達,大幅提高了全天候作戰能力。

強-5不僅裝備國內部隊, 還成功出口多個國家 ,如巴基斯坦的A-5C攻擊機,充分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實力。

可以說, 強-5開創了中國航空工業制造噴射強擊機的先河 ,對中國航空事業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

一直到2017年,強-5才全面結束現役 ,結束其長達半個世紀的服役歷史,為何強-5會選在這個時間退役呢?

強-5的退役原因

第一, 強-5的效能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

強-5是一代噴射強擊機,航電系統簡陋,雷達等裝備都較為落後,很難執行精確制導打擊。

作戰距離有限,防護能力也比較差,面對現代戰爭的需求,強-5的作戰效能已經明顯不足。

第二, 多用途戰鬥機已經成為主流。

如殲-16不僅具有優異的空戰能力,還可執行對陸對海打擊,取代了強-5的作用。

殲-16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殲-16的出現就直接將強-5全面替換,畢竟殲-16單價高昂,不適合大量裝備在一線部隊執行高風險的對地突擊任務。

殲-16

這也是強-5即使在殲-16量產後,仍然堅持了幾年才結束現役的原因。

強-5

第三, 新型武器出現了替代。

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都可執行低空對地打擊任務,且作戰效率更高,這也從側面加速了強-5的淘汰。

但武直和無人機畢竟載彈量有限,無法完全取代強-5在必要時大規模投送無制導武器的作用。

掛載反艦導彈的強-5

那為何強-5要在殲-20量產後才退役,而不是更早時候就停用呢?

這主要是出於三點考慮:

強-5的單價相對低廉, 適合大量部署在一線執行高風險任務,以節省更貴重的戰鬥機資源,即使損失也較為可接受。

掛載激光吊艙和激光制導炸彈的強-5

殲-20量產初期,產能有限, 無法立即大規模裝備部隊,因此還需要依靠強-5來執行部份對地打擊任務,以彌補產能空缺。

殲-20

充分驗證殲-20的效能 才能確定其可以完全替代強-5,這需要一定的執行考驗過程。

2017年殲-20已積累了足夠的飛行數據,證明其對地作戰能力優秀,這才最終淘汰了強-5。

強-5退役後,誰來接替其投送戰術核武器的任務呢?

強-5甲 是中國第一種專門設計用來投放戰術核武器的戰機 ,它解決了早期我軍這一能力的空白。

但隨著時代發展,單獨開發專用核打擊機已不符合戰略需求,核武器的投送平台也進行了升級:

陸基彈道導彈已成為戰術核力量的主要運載工具, 完全可以取代強-5甲的作用。

殲-16作為新一代多用途戰機, 也具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 未來我軍的核打擊任務可以由殲-16等現役主力機執行。

新型隱身無人機也是潛在的核武器投送平台 ,考慮到自殺式打擊的特點,未來或許會出現以無人機投送核彈的作戰方式。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雖然強-5甲已退役,但其遺留的核打擊能力並沒有遺失 ,而是轉移到了更加先進和隱蔽的運載工具上,保持了我軍的戰略威懾力量。

強-5完成歷史使命, 其核打擊精神也將透過新型裝備傳承下去。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