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

2024-02-06軍事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

(朱日和:蒙古語中,是心臟的意思,英文:Zhurihe Training Base)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面積1000多平方千米,是亞洲最大的訓練基地。該基地主要擔負的任務是組織解放軍師、旅、團級部隊完成合約戰術演練,協同裝甲兵和其他兵種進行技術、戰術訓練,可展開軍師規模的實兵演習,並為陸軍裝備的各種武器進行實彈、實爆作業和航空兵實施對地面部隊攻擊演練提供保障。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是在美國打響海灣戰爭的背景下開始組建的,解放軍為了彌補軍事演習的不足,在多次考察學習美國艾榮堡「國家訓練中心」後,決定要發展自己的艾榮堡基地,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的前身是1957年組建的加強坦克師戰術演習場。1997年,該基地擴編成全軍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訓練基地。2003年8月,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首次對外軍開放。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已經成為解放軍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合約戰術訓練基地,是模擬戰場環境、組織紅藍兩軍實兵實彈軍事對抗的演兵場。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無論是從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還是考慮到歷史因素,它都可以模擬各種地形條件下的戰術動作,是個天然的戰場,具有獨特的排兵布陣優勢,同時,為了適應資訊化戰爭的訓練模式,基地建成了用於實兵演習的「五大系統」,所有設施和器材均為全軍一流,引領了解放軍加快轉變戰鬥力的生成模式。2005年以來,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也因「跨越」系列實兵對抗系列演習而聲名鵲起,促使解放軍在這裏學會打仗,從這裏走向戰場。

組建背景

海灣戰爭敲響警鐘

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打響海灣戰爭,持續1個多月的戰爭,徹底改變了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作戰樣式,標誌人類現代戰爭已從機械化戰爭向資訊化戰爭邁進,各國受到強烈震撼。[19][20]

北約這場資訊化戰爭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為主體贏得戰爭的先例;二,電子戰成為資訊化戰爭的核心,電子戰對戰爭的行程和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縱深作戰發展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行動;四,高精尖武器的使用,提升了軍隊作戰能力,同時促使戰爭行動向高速化、全時域、全天候的方向發展。

海灣戰爭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改革敲響了警鐘。解放軍認識到,一方面,既要發展軍事裝備,另一方面,更要註重軍事理念的轉變、戰術戰法的更新。

學習美國先進經驗

在和平環境下,實兵對抗演習是最接近真實戰場的訓練方式。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民解放軍所進行的軍事對抗演習一直處於墨守成規的狀態,完全是按照演習劇本來執行的,紅軍在演習中永遠是勝利的一方。說是演習,其實,更像是在演戲。

1980年,美國建成了陸軍最大的「國家訓練中心」——艾榮堡。從1984年起,艾榮堡成為美軍常規作戰、非對稱作戰、巷戰和近距離作戰等諸多戰場模式的專業練兵場。解放軍在艾榮堡訓練基地成立後,多次前往進行考察學習,考察結論認為美國這種方法可以仿效。[23]因此,發展一個中國的艾榮堡,在那個時候就提上了日程。

艾榮堡「國家訓練中心」

其他訓練基地相繼建設

解放軍決定要學習美國先進訓練基地的建設經驗後,於1986年,建成了三界訓練基地。建成後的三界訓練基地在1987年10月,舉行了一次師規模的紅藍對抗演習,這次實兵對抗演習,是解放軍第一次紅軍和藍軍的對抗演習。此時,三界訓練基地已經建有模仿前線戰場的戰壕、工事、掩體,同時也已經完成了電腦作戰模擬系統,初級戰場監視系統、激光交戰輔助系統等,展示出國際化水平。

三界訓練基地是解放軍軍事改革的試驗田、領頭羊。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三界基地的建設模式很快成為全軍的參照,包括確山訓練基地、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開始相繼組建。

發展歷程

1957年,一個加強坦克師戰術演習場在朱日和地區組建,這是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的前身。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隨著國際軍事訓練加快現代化轉型,西方國家擁有的專業化敵軍模擬部隊「藍軍」部隊,成為了最耀眼的光芒。到了80年代,人民解放軍加入了國際軍事訓練現代化轉型的這股大潮,並迅速吸收國際上先進「藍軍」部隊的訓練經驗和作戰思想。1986年,解放軍第一支專業化敵軍模擬部隊成立,並進駐原南京軍區某合約戰術訓練基地。

解放軍模擬藍軍部隊

1994年,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被中央軍委列為軍隊「九五」建設規劃重點專案。1997年,中央軍委為適應未來高技術戰爭的需要,決定把原北京軍區裝甲兵訓練場擴編成解放軍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從此,拉開了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大規模建設的序幕。[14]2000年,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的「五大系統」:集導調監控、戰場仿真、輔助評估、綜合保障、基地管理,透過技術鑒定。以資訊科技為支撐,保障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運作的「五大系統」,技術效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資訊系統先進水準。2003年8月25日,解放軍首次將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對外軍開放,該基地的神秘面紗得以揭開。

2005年9月27日,「北劍—2005」演習在北京軍區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舉行。此次演習,分為戰備等級轉換、遠端機動、裝甲兵和炮兵實彈對抗考核、戰鬥實施4個階段,演習總兵力達1.6萬人。「北劍-2005」軍事演習、規模頗大,有來自北韓、印度、俄羅斯在內的20多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在現場觀摩演習。演習采用開放式實地觀摩方式,不設預案、不搞預演、不設觀摩台,外軍觀察員所見所聞完全是解放軍演習現場的真實情況。

「北劍-2005」軍事演習

2007年,解放軍把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確定為,陸軍唯一復雜電磁環境建設試點單位。2007年前後,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的組訓方式、基地職能、成績評定、科技練兵都取得了巨大進展,解放軍傳統的訓練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訓練手段向現代化產生了飛躍。

2011年上半年,解放軍再次決定:將朱日和訓練基地建成全軍唯一陸軍聯合作戰實驗場。[7]軍委、總部此項決定,是解放軍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重大舉措。隨後,在高級工程師張冀湘團隊的攻堅下,朱日和訓練基地完成了4大類數十個專案的升級改造,建造成了一個多維復雜的戰場。

2014年5月31日至7月28日,解放軍在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展開「跨越—2014·朱日和」實兵對抗系列演習。原南京、廣州、濟南、沈陽、成都、蘭州6個軍區各1支陸軍合成旅,輪番與解放軍第一支專業化藍軍——北京軍區某機步旅展開對抗。結果為「紅方6負1勝」,戰報傳出,震動全軍。

2014年8月24日,「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反恐軍事演習聯合,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拉開帷幕。此次演習規模龐大,參演兵力共計7000余人,出動了包括空中力量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預警機、無人機,以及地面作戰力量各類坦克、防空導彈等440多台套武器裝備。

「和平使命—2014」聯合軍演在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開幕

在2015年12月31日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成立、2016年2月1日七大軍區番號撤銷後,原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已轉隸陸軍。

2016年8月,朱日和訓練基地在陸軍訓練部門指導下,聯合有關院校制定出台了【模擬藍軍演練評價標準】。【模擬藍軍演練評價標準】的出台,讓「藍軍」到底模擬得像不像,從此有了標準。同時,也標誌著陸軍第一支專業化模擬藍軍建設走向規範化。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舉行。1.2萬名受閱官兵、600多台受閱車輛裝備、100多架戰機集結列陣,接受檢閱。建軍90周年閱兵是解放軍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是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是人民軍隊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後的全新亮相。

戰略位置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在內蒙古高原東部,處於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向北和向西兩個方向與蒙古國接壤,同時隔著蒙古高原與俄羅斯相對;向東扼守大興安嶺和燕山山脈的缺口與東北平原相連;向南經張家口、大同跨過燕山山脈可以直達北京,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到北京的直線距離僅500公裏。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地形氣候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占地面積超過1000多平方公裏。10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由沙漠、草原、山地、溝壑等多種地形組成,分布著哈爾德勒山地、都新草原、烏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蓋登吉丘陵等。同時,這裏氣候惡劣極端幹旱,大風及沙塵多12級的狂風常卷起沙塵暴,無霜期長達6個月,最低氣溫低於零下40攝氏度,是個天然的戰場,具有獨特的排兵布陣優勢。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草原地形

歷史古戰場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自古而來就是一處絕佳的戰場。800多年前,成吉思汗的鐵騎在朱日和沖破女真人圍堵蒙古騎兵的「金界壕」,滅亡金朝橫掃歐亞;300多年前,康熙皇帝禦駕親征,經此征討準噶爾叛軍。

基地特色

航天高科技的套用

聯合態勢顯示系統:在傳統戰爭中,軍事地圖和沙盤對指戰員來說必不可少。但是,隨著現代戰爭進入資訊化時代,傳統的軍事地圖和沙盤已經無法很好適應戰場的即時變化,采用資訊化的聯合態勢顯示系統呼之欲出。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所使用的「聯合態勢顯示系統」,可以將兵力和武器用不同的符號進行按級編排。在演習過程中,敵我雙方的兵力,武器數量,行軍路線,戰場的電磁環境等因素,都可以透過「聯合態勢顯示系統」即時呈現出來,從而快速幫助指揮官作出決策。

影片監控網:朱日和基地總面積達1066平方公裏,為了全方位對這一遼闊地域進行監控,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研發了一款大型轉台式網絡攝影機,被分別安置在基地的七座高塔上面。轉台式大型固定高畫質攝影機采用高畫質和紅外技術進行24小時全程監控,可以提供高質素的影片資訊。每個網絡攝影機的監控半徑可達15公裏,實作了演習區域的基本覆蓋。由於采用伺服技術以及轉台式設計,網絡攝影機可以保證在風大的情況下依然提供清晰的影像。此外,除了大型轉台式網絡攝影機,還有攝像車、無人機以及個人手持攝影機等器材。

多維偵察平台:大規模軍事演習展開時,指揮員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戰場態勢、人員定位、火力分布等戰場數據,而多維偵察平台的出現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所使用的多維偵察平台,透過外部接收器可以即時收集數據,並經過數據處理後,分別顯示在導調指揮大廳的五塊大螢幕上。

第一塊螢幕顯示的是演習作戰文書,內容包括各演習部隊資訊以及演習任務;第二塊螢幕則是三維顯示系統,整合了朱日和基地三維仿真地形圖和場區所有建築物場景;第三和第四塊螢幕則是二維地圖,負責顯示整個演習動態以及局部戰局情況;第五塊螢幕顯示的是影片資料,包括轉台式高塔網絡攝影機拍攝的全景影像以及攝像車、個人手持攝影機拍攝的局部影像。整個多維偵察平台,將文本、影像、3D模型等諸多元素融合為一體,讓指戰員時刻洞察演習場的局勢。

模擬設施完備

混合雷場、染毒地段、塹壕暗堡等,在城市作戰、特種作戰陣地中難以模擬的工事,在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都設有。同時基地還擁有數碼化監控評估系統,並首創數碼化千分制量化評估模式,對參演部隊全程評估監控可精確到秒。解放軍的專業化「藍軍」部隊,常年在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安營紮寨,隨時準備與「紅軍」開展激光仿真交戰演習。

航天長峰專案組進駐朱日和基地後,填補了解放軍模擬城市作戰的空白。航天長峰城市作戰一期工程模仿城市真實環境,建立市政府大樓、電信大樓、新聞中心、超市、影院、地鐵站等建築物,形成城市作戰訓練的仿真環境。由於在城市作戰中衛星定位功能難以實作,航天長峰專案組對整個建築群進行了三維建模,並且安裝樓道網絡攝影機、定位傳感器等器材,形成數據收集和傳輸網絡。依托多維偵察平台,使得二維地圖和三維建模相結合,更為直觀地反映城市作戰的過程。

中央電視台【軍事報道】欄目報道的「跨越—2015·朱日和」演習畫面中,還曾出現過一幢紅白兩色的大型建築物,其外形結構與台灣地區所謂「總統府」高度相似。一些軍事觀察人士分析認為,解放軍在朱日和地區進行的軍演很可能是圍繞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展開的。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內形似台灣地區所謂「總統府」的建築

資訊化訓練模式

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創設的資訊化訓練環境和組訓模式,突破了解放軍在資訊化戰爭背景下的訓練「瓶頸」。基地職能定位開始向檢驗部隊作戰能力、開展作戰實驗、進行聯教聯考轉變;訓練條件向諸如電磁環境下的復雜戰場轉變;訓練重心向以聯合訓練為主轉變;訓練方式向註重資訊系統的基礎訓練轉變;訓練目標向註重資訊力、兵力、火力、機動力等諸多要素的結合轉變。

首支專業化藍軍教

世界軍事強國都把建設一支專業化的藍軍部隊,視為提升部隊整體作戰能力的重要力量。看到這種趨勢後,解放軍於2011年11月26日,在天津漁陽古城成立了第一支專業化藍軍教,由此,也拉開了解放軍建設一支專業化藍軍部隊,這項具有跨時代意義的任務。

解放軍首支專業化藍軍部隊是從原北京軍區的某裝甲師整編而來,整編之後,這支部隊於2012年從原駐地冀東津唐地區,整建制轉移到了內蒙古自治區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2013年,第一支專業化藍軍教由集團軍轉隸軍區司令部,劃歸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管理。2014年,第一支專業化藍軍教按藍軍編制體制重新改編。2014年同年,解放軍專業化藍軍部隊在「跨越-2014」演習中與「紅軍」展開「車輪戰」,結果取得了6負1勝的戰績,在全軍引起震動。截至2015年9月,解放軍專業化藍軍部隊共進行了33場實兵對抗演習,最終取得31勝2負的戰績。

藍軍教官兵正在進行城市攻防戰鬥演練

2017年,伴著軍改的號角,藍軍教被賦予新的使命。他們由機械步兵旅改為重型合成旅,由擔負專業藍軍任務改為以作戰任務為主、兼負模擬藍軍任務,即「紅藍兼備、紅主藍精」。

軍事演習

「北劍」

2003年8月25日,「北劍—0308」軍事演習,有來自15個國家的27名軍事觀察員觀摩了解放軍裝甲旅的縱深突擊作戰演習。

2005年9月27日,「北劍—2005」演習,分為戰備等級轉換、遠端機動、裝甲兵和炮兵實彈對抗考核、戰鬥實施4個階段,演習總兵力為16000余人,大多數參演裝備均為國產裝備。「北劍—2005」演習,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邀請觀摩國家最多、對外展示規模最大、開放透明程度最高的一次演習。有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等24國40多名軍事觀察員觀摩演習。

參演的「紅軍」裝甲部隊在漫天黃沙中奔襲

「跨越—朱日和」系列軍事演習是解放軍實戰化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年度系列軍演,自2014年起每年在朱日和合約戰術訓練基地上演。「跨越-朱日和」系列演習的最大特點是:將「紅軍」逼入絕境,檢驗「謀打贏」能力。

2014年,演習在朱日和拉開戰幕,七支「紅軍」六敗一勝震動全軍。

2015年,演習參演部隊增加為10個陸軍合成旅,且對抗回合增加,由2014年的陣地攻防單回合對抗變為開進展開、陣地攻防、城市要點奪控3個回合連續對抗。藍軍與7個大單位的10個紅軍合成旅戰了10場,藍軍全勝。

2016年,此次演習是陸軍領導機構成立後組織的重大演訓活動,有來自5個戰區陸軍的5支陸軍合成旅參加演習。

2017年,是陸軍直接組織的合成旅基地化演習,立足陸軍合成旅新編制,圍繞新的作戰模式所帶來的區域作戰到全域作戰、平面作戰到立體作戰的新變化,全面展現陸軍重塑重組、調整改革後的新面貌、最佳化編成後的新能力,加速重塑陸軍新型訓練體系。

2018年,演習按照「陸軍統籌規劃、戰區陸軍具體指導、集團軍與基地聯合導調評估」的組織模式,突出新編制下重型合成旅作戰編組模式探索、綜合作戰能力論證、攻防戰鬥基本戰法驗證,推進集團軍指揮機關由演習「指導組」向「導演部」轉變,確保參演部隊與集團軍機關均能得到實戰化淬煉。

2019年,此次演習藍軍教以紅藍雙重身份參加,與參演部隊展開激烈對抗。此次演習是研究性演習,檢驗論證重型合成旅投送部署、指揮控制、火力打擊、多維防護、綜合保障等能力。演習采取自主對抗、全程對抗、依勢導調、精確評估的方式,確保參演部隊得到更深層次的實戰化淬煉。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時,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舉行。此次閱兵共有12000名官兵、600多台受閱車輛裝備,100多架戰機接受檢閱。此次閱兵,是繼1981年華北軍事大演習閱兵後,人民解放軍時隔36年再次在天安門以外的地區舉行閱兵,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第一次在八一建軍節開展閱兵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