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麽要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2024-03-20軍事

1939年,二戰爆發,美國之前曾屬於中立國。美國雖不參與戰爭,卻會給戰爭中的國家提供各種需要的武器,以及石油。

其實,美國的心思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就是借著這場大戰想發筆橫財。

但是,沒想到就在1941年12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偷襲讓保持中立態度的美國,成功地卷入了二戰中。

1941年12月,日本成功偷襲了美國珍珠港。當時美國,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人力資源上實力都不可小覷。

而這時,日本與美國的差距是肉眼可見的。

那麽日本為何要在這種狀態下與美國為敵?其實,這場計劃對於日本而言,是當年的最佳選擇。

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淩晨,夏威夷州瓦胡島上空,突然出現了183架轟炸機,直接向美方的主力驅逐艦和戰鬥機發起了進攻。

美國大兵從睡夢中驚醒,眼前一幕使他們瞬間慌亂,這正是日軍所精心制造的一場偷襲計劃。

日本最主要的目標是美方的那艘 亞利桑那號戰艦 ,日軍在空中果斷地向亞利桑那號戰艦投擲了一顆炸彈。

戰艦當即發出了劇烈的爆炸聲,當時船艦上80%多的船員瞬間陣亡,包括上千名軍官無一存活。

硝煙和戰火在夏威夷州瓦胡島,肆虐地綻放著。

美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損失極為慘重,12艘戰列艦在轟炸中導致損壞,188架飛機被炸毀,155架飛機造成嚴重損壞,2400多人在戰火中喪命,1250人受傷。

此刻的日本,仿佛剛嘗到這場偷襲的甜頭,對於他們而言,他們需要更多的果實來增加在這場戰爭中的信心。

於是,他們很快更加喪心病狂地對美國發起了第二次偷襲。

沒過多久,夏威夷州瓦胡島上空,再次出現了168架轟炸機。日本開始對美國進行第二輪的轟炸,在這次轟炸中,美方的「肖號」驅逐艦再次被擊中。

日軍長達兩個小時的偷襲,就此結束。

其實,早在1941年1月7日,日本海軍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就向上級提出了偷襲美國珍珠港這一計劃。

但是,當時海軍大臣 川古誌郎 等人,並沒有第一時間同意他這個計劃。

因為當時日本的作戰資源已經極為匱乏,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雖然計劃中明確地表明了是「偷襲」,但是對於這兩個字,日軍便更加提出了質疑。

畢竟航空母艦的身形龐大,如果想成功靠近是件渺茫的事情,所以日軍遲遲沒有同意山本五十六這一作戰方針。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上級還沒有批準自己提出的方案。

他便向上級提出了辭職,在二戰時期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日軍當然不願損失一位這樣的名將。

於是,經過一番商討後,日本最終在1941年10月批準了這項計劃。

計劃得到批準以後,日軍還專門對這次偷襲計劃進行了模擬作戰。他們找到了與珍珠港相似的地域,在 鹿兒島灣 精心演習一場模擬作戰。

1941年11月26日,日本開始實行計劃,召集2萬水手和800多名飛行員一同坐上了航空母艦。

在海軍中將 南雲忠一 的帶領下,日軍釘選目標,向著珍珠港前進。而正是這一次偷襲,使美國正式卷入了這場戰爭的漩渦中,也正是這場偷襲最後加速了日本戰敗的結果。

倘若知道是這樣的結果,日本還會選擇偷襲美國嗎?

其實在最早的作戰計劃中,日本的目標除了美國還有蘇聯,為了確定其中一個目標,日軍內部海陸兩軍,可謂是吵得不可開交。

日軍內部矛盾

二戰時期,日本在作戰物資上陷入了困境,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日本明白在這場戰爭中自己一定會以失敗告終。

此時的美國,已經看出了日本想要向中南亞地區擴張的野心。於是,便不再向日本提供任何作戰物資。

沒有了美國提供的石油,日本的坦克飛機等一系列作戰工具,在作戰中將會起不到任何作用。

這無疑是將日本推向了絕境中,但是,日本在戰爭中那種喪心病狂的態度,絕不會就此作罷。

於是日本便制定了兩條路 「北上」計劃,和「南下」計劃。 但是為了這兩個計劃,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陸軍認為,應該實行北上計劃進攻蘇聯。畢竟「南下」計劃是針對於太平洋一帶,那裏是美、英、荷蘭的殖民地。

當時日本的處境已經瀕臨絕境,根本就不會是三個國家的對手。

其次,陸軍在外交方面也提出了他們的建議,陸軍希望在這個時候他們能夠與德國結盟。

但是海軍卻堅決反對與德國結盟這一建議,海軍認為只要與德國結盟,無疑會被卷入歐洲戰場,且當時蘇聯的整體裝備水平,要遠優於日本,陸軍不是對手。

所以在進攻蘇聯的這場戰役中,他們不認為會取得最終的勝利,雙方就這樣一直僵持不下。

其實早在甲午戰爭時期,日軍海陸雙方,就一直看對方不順眼。海軍認為陸軍目光短淺,考慮問題不會向長遠出發。

大部份海軍軍官,出身於中上層家庭。而陸軍的出身相對比較普通,所以很多時候海軍對陸軍都是一種嗤之以鼻的態度。

不過陸軍同樣也看不上海軍,陸軍認為海軍的裝備比他們好,但是很多時候,需要他們跟在對方身後擦屁股。

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亦是如此。

當時,對於攻打旅順,雙方就秉持著不同的意見。剛開始海軍一直不同意陸軍的加入,害怕陸軍搶了他們的功勞和風頭。

但是,之後海軍發現僅憑一己之力,是無法獲得最終勝利的。

最後,迫於無奈請求陸軍支援,最終陸軍以傷亡1.5萬人為代價,在那場戰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但是倘若海軍一開始就同意陸軍的配合,那場傷亡就不會如此慘重,這也再次加劇了海陸兩軍之間的矛盾。

諾門罕戰役

在一番激烈地爭鬥中,日軍最終決定先實行「北上」計劃,與蘇聯開戰掠奪物資。

1939年5月11日,日本在遠東地區與蘇聯開啟了 諾門罕戰役

5月28日,戰爭一度擴大,蘇軍朱可夫帶領第一集團,498輛坦克、385輛裝甲汽車、542門火炮和迫擊炮、515架飛機、蘇蒙軍隊5.7萬人向日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這場戰役一直持續到了9月16日,日軍慘敗,迫不得已與蘇聯簽訂了【蘇日停戰協定】

其實,如果不是日軍物資的缺乏,這場戰爭可能會拖得更久,甚至還有可能會贏。

據統計,在這場戰爭中,日軍一共傷亡8717人,而蘇軍則傷亡9700余人。

從人數傷亡上來看,蘇軍反而是大於日軍的。所以說,如果日軍有足夠的火力,他們是不會輕易將這場戰爭畫上句號的。

其實諾門罕戰役只是日軍在「北上」計劃的一個開端,日本之所以打響這場戰役,其背後真正目的就是測試一下蘇聯的真正實力。

這場戰役的失敗也意味著「北上」計劃的結束,這讓日軍海軍內心頗為得意,因為他們早就不看好這場作戰。

這場戰役的失敗,更加證明了他們南下的觀點是對的,這場戰役失敗後,上級肯定會批準,「南下」計劃的實行。

到時候,這種邀功領賞的事情,又會落到他們頭上。

實行「南下」計劃

果然若門罕戰役失敗以後,日本並沒有就此消停,他們並不願意以這樣的結果宣告而終。

於是,他們馬上準備實行「南下」計劃。日本將這一切的失敗,都歸根於美國沒有向他們提供資源。

於是在「南下計劃」行動之前。山本五十六便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因為此時他內心明白,眼下這個情況,日本在二戰中勝利的可能性極其渺茫。

山本五十六,生性愛賭 ,是一個出了名的賭徒。

所以還不如賭一把,如果偷襲美國計劃成功,這在聲勢上也會將他們的地位提高,而且可以大大增強軍隊的自信心。

然而,他的每次賭註都是在兩個極端,要麽就是勝利得很徹底,要麽就是失敗得很慘烈。

但是,倘若他不賭這一把,結果早就成了一個定數,那就是以失敗告終,賭,可能贏,可能輸,但是不賭,就只有輸!

所以,日本明知道美國對自己的威脅,也知道美國實力遠大於自己,但這也是最優解了,說不定還能扭轉局面,逆風翻盤。

為了翻盤,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第二天就馬上派出了7萬余人,去往東南亞地區。

英軍則派出9萬人前來應戰,再加上其他殖民地的軍隊合計一共14多萬人。

雖然英軍規模看上去遠遠大於日軍, 不過日軍剛剛偷襲珍珠港勝利,氣勢很是高漲。

而且,日軍在此也是做足了準備,日軍派出了600余架作戰飛機,以及許多驅逐艦、潛艇、巡洋艦等作戰裝備。

日本之所以這樣,拿來自己本就不多的裝備與武器,就是為了拼死一搏,好找到一個翻盤的機會。

而英軍之前並沒有把日軍太放在眼裏,在心裏就比較輕視對手。再加上他們的武器遠沒有日軍先進,作戰經驗也遠不及日軍。

所以這場戰爭,英軍戰死數10萬人,日軍喪命,才1500多人。

最終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不過盡管如此,日軍並沒有在馬來半島上開采出一些有用的作戰物資。

原本此件事情可以告一段落,而正是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一事件,使得美國成功地與日本確立了敵對關系。

美國總統羅斯福特意將那天定為了國恥日,此後美國表明與日本正式宣戰。

但是,在這裏還有另一個說法: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並不是對此計劃毫不知情的。

這次的事故看似是日本對美國的一次襲擊,實則是美國給日本精心布置的一個陷阱。

美國其實早就知道日本會有這一計劃,所以早在偷襲到來前,美軍就將大批的醫護人員,以及醫療措施,調遣到了珍珠港當地。

而且,在日本偷襲美國的時候,並沒有發現平時停靠在那裏的三艘航空母艦。

這兩點也特許以證明,其實美軍早有預謀,這只不過是美軍故意給日軍下的套而已。

而美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理所當然地加入到二戰裏。

不過猜測終究是猜測,因為美軍在那場戰鬥中的損失也是確實存在的,所以真相到底是什麽我們也不得而知。

日本最終戰敗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廣島很快就被淹沒在一片火海中。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150萬蘇軍向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進行打擊,日軍最後的防線很快被擊破。

這個時刻,美軍當即又向日本投擲了第二顆原子彈。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了投降書,二戰也在此畫上了句號。

其實說到底,在二戰中日本無論如何都會走向失敗的局面,只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一事件,加速了他在二戰中失敗的速度。

但是倘若日本沒有選擇這條路,最終也會以失敗的結局宣告天下。總而言之,不論是哪種選擇,日本都要面對今天的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