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毛選中告訴了我們以弱勝強的底層智慧,原來道理這麽簡單。

2024-03-20軍事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之以弱勝強的底層智慧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探討【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在此之前,我還是要再提醒一下各位看官,我寫的這些內容不一定是對的,大家一定要辯證的來看,邊看邊思考。

正確的學習的思維應該是這樣的:不要急於肯定和否定任何人的觀點,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先假設別人是對的,去驗證或找出例外。看書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此。
如果大家有需要交流的,可以私信我。

好,言歸正傳。

上一期我們講了教員根據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制定了我軍的戰略,總體的戰略為戰略防禦。因此這一期文章,我們就重點探討一下我軍戰略防禦的底層,後面幾期再一步步從形式上展開探討。

一、戰爭的形式
教員在文中介紹了自古以來中外戰爭的一般形式就是進攻和防禦,也就是說無論何種戰爭無非就是這兩個方面,這就是戰爭這個事物的矛盾。如下圖所示。

這裏還是一個邏輯知識,我們之前講過,就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問題。

所謂進攻,就是力量強的一方主導的向力量弱的一方施加的壓力。
所謂防禦,就是力量弱的一方對力量強的一方施加的壓力的反應。

那麽在中國革命戰爭(這裏指十年內戰事情)中,進攻的形式表現出的現象叫做「圍剿」,是由GMD一方主導;防禦的形式表現出的現象叫做「反圍剿」,是由GCD一方來做出反應。在內容上是「戰爭的規模一次比一次大、情況一次比一次復雜、戰鬥一次比一次激烈」。這就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基本規律。
這裏面有一對辯證法的範疇,「形式與內容」,大家在讀原文的時候要註意。

二、什麽是戰略防禦
戰略防禦的內涵是比較豐富的,總體來說包括防禦階段和反攻階段,原文叫做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如圖所示。

第一階段:這個階段是敵強我弱階段,在這個階段是敵人進攻我防禦,表現出來的就是敵人圍剿我方根據地,而我對敵人要進行防禦,即反「圍剿」。
在這個階段,由於我方與敵方力量比較處於極大劣勢,所以不能采取對抗的方式,而是要避其鋒芒。也就是不能以雞蛋來硬碰石頭。這是處於弱勢的軍隊對陣強勢軍隊的基本原則。
從這裏可以看出,教員一定是研究了很多以弱勝強的戰爭案例,總結出的軍事原則。也就是一開篇,教員提出的研究戰爭規律的方法論,大家一定要學會這種方法,還沒明白的趕緊回頭看前幾期的內容,再啰嗦一嘴。

第二階段:由於事物矛盾運動規律=性質+條件,我軍就結合自身特點,創造對我有利對敵不利的條件,使敵人由原來的相對的強,慢慢轉化成相對的弱,而使我由原來的相對的弱,慢慢轉化成相對的強。此時就具備了戰略反攻的條件,就可以開始進攻,打破敵人的圍剿,取得戰略勝利。

從這兩個階段,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戰爭勝利的底層,就是要造成對敵力量上的絕對優勢,才能打敗敵人。

所謂的以弱勝強並不是說真的弱可以勝強,而是弱如何轉化成對敵相對的強,從而戰勝強敵。

很簡單的道理:100個人打1個人很簡單,勝率為99.99%。因為力量上有絕對優勢。
所以,這個就是教員制定戰略戰術的底層,不論是遊擊戰、運動戰還是統一戰線等等,其目的都是要透過控制條件,造成我方對敵的絕對力量優勢,從而打敗敵人。

這一點很重要,大家在讀毛選中關於戰爭方面的文章的時候,可以看一下,是不是這麽回事。

二、敵強我弱情況下的戰略選擇
上文中提到,我們要根據自身特點,創造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條件,才能對敵進行進攻,從而打敗敵人,那麽如果條件不利於我,我們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戰略呢。請看下圖。

基於我們總結出的制定戰略戰術的底層:造成力量上的絕對優勢才能進攻。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
1.當條件有利於我,也有利於敵時,敵的力量>我的力量,不能進攻,要防禦;
2.當條件也有利於敵,不利於我時,敵的力量>>我的力量,此時不僅不能進攻,有可能要進行戰略退卻,比如長征;
3.當條件不利於敵,不利於我時,敵的力量>我的力量,此時還是要防禦;

4.當條件有利於我,不利於敵時,我的力量>敵的局部力量,此時,要由防禦轉為進攻。

這個圖是我根據教員說的「條件有利於我不利於敵,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然後進入反攻階段」這句話推理出來的。
大家要學會這種方法。這個方法其實是兩對矛盾交叉後,把事物分類的方法。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做「矛盾交叉模型」。

這個模型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理解一些東西,並且可以推理出很多未知的知識。

比如,孫子兵法有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怠」。「知己—不知己」是一對矛盾,「知彼—不知彼」是一對矛盾,這兩對矛盾交叉後,就出現一個矛盾交叉模型,如下所示。

就是這一句話,用矛盾交叉模型,就可以更加全面的推出其他三句話。這個建議大家要重視,毛選中有很多這種話,大家都可以用這個模型推出一些隱藏的新知識。
這個模型現代很多人叫「矩陣」,不過我個人感覺其實就是矛盾分析法的一種形式。當然這個純屬個人觀點。

不管怎麽樣,好用就行。

三、戰略防禦的目的是戰略反攻

戰略防禦的真正目的是在敵強我弱情況下反攻必須要經過的階段。要知道,教員制定的戰略防禦的所有內容都是為了戰略反攻而進行的。

我們結合這幅圖來說明。

在全域上來看,敵我的力量對比是敵強我弱,敵人圍剿我方,而我方一開始要避其鋒芒,因為我是弱勢的一方。
我們要想方設法的造成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條件,從而造成我在局部上對敵的絕對優勢,這個時候,開始進攻敵人。
那麽需要具備什麽樣的條件?
教員在文中列了6條:


「(一)積極援助紅軍的人民;

(二)有利作戰的陣地;

(三)紅軍主力的全部集中;

(四)發現敵人的薄弱部份;

(五)使敵人疲勞沮喪;

(六)使敵人發生過失」

這些條件就是我們要利用的,也就是「時機」。底層就是我們上面推出的那個原則。用下圖說明。

整體上,白區力量要遠大於根據地的力量,但是透過創造和抓住有利條件於我,不利於敵的條件,就能造成局部的我方對敵的絕對優勢,從而一口一口吃掉敵人。
這個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不論是內戰時期還是民族戰爭時期,這個戰略戰術的底層一直是這樣的。


這就是核心法寶。

關註我,下期談談遊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