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軍各單位的新兵都領到了新槍,令人驚訝的是,總裝備部這次很大方,給新兵發的都是新款的191步槍,新兵們看著就很開心。也有人感到疑惑,這下95是真的要淘汰了嗎?怪可惜的!
為何覺得可惜呢?95式是中國第一款自研的小口徑步槍,然而它卻沒有經歷過一次大的戰爭檢驗,之前解放軍裝備的56半、81杠可都是經過實戰檢驗的,因此有人說95式是和平之槍,沒上過戰場只能算是老兵。
我們為什麽要這麽著急裝備191槍族呢?答案很簡單,好東西就是要拿出來用,就和衣服一樣,買了新衣服就應該穿,放在櫃子裏久了,新的也變舊了。
美國在二戰前期就有這個毛病,著名的M1加蘭德步槍早在1932年就已經設計好了,但是到二戰開始時,美軍很多士兵拿的還是春田步槍,在火力上與小鬼子的38式拉不開距離。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新槍發完後,很多軍官思想跟不上,加蘭德步槍射速快,但是精度在很多軍官看來不如春田步槍,關鍵是它還浪費子彈,美軍在之前的訓練也是以精準為標準,那時美軍也很看重神槍手,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這樣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基層士兵也不待見加蘭德,重量比春田重,最後一發子彈打完後叮的一聲,讓士兵很不爽,雖然它並不像網上所說能暴露加蘭德沒有子彈了。
結果是加蘭德步槍的準備過程舉步維艱,一直拖到二戰,還沒有大規模裝備,最後日本人的萬歲沖鋒給美國大兵上了一課,沒有半自動火力是真的不行。
同樣,新槍配發不及時的事在蘇聯也有發生。1947年,一代神槍AK-47問世,蘇軍為了保密需要,一直拖著沒有裝備。為什麽要保密?槍這種輕武器與其它重裝備相比,科技含量還是稍顯低了些,而且也很難保密。其實就是蘇聯高層很看好AK-47,舍不得拿出來亮相,幻想著在下一次大戰中突然大規模裝備,讓對手出其不意,打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結果是,蘇軍自己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1956年蘇軍出兵匈牙利平叛,手上拿著SKS火力並不突出,蘇軍沒有占到什麽優勢,後來呼叫AKM才在火力上壓制住了叛軍。
191步槍決不能犯這樣的錯誤,這款槍設計定型以後,就是用來大規模替換95式的,如今已經過了5年,其實換裝速度已經是比較慢的了。
為什麽這麽慢呢?不是生產不了這麽多191,而是191裝備部隊後,槍械專家們要獲取部隊的反饋,然後不斷改進,所以起初只是小批次裝備,5個戰區甚至是特警也領到了一批191,他們用過之後有哪些缺點是要上報的。
舉一個例子,191的照門座原來是可以輕松拆卸的,而現在大規模列裝的就換成了不可拆卸式的照門座,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士兵在沒事時手欠老是動這個照門,最後影響精度,甚至是拆下來裝兜裏最後弄丟了,後來大規模裝備又換成了固定式照門。
從今年開始,估計很少會看到95式的身影了,這把槍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191的設計很好,人機工效很適合年輕一代士兵的身高臂長,相比而言95式的無托設計需要士兵去適應槍,人機工效要差很多。191的可伸縮槍托也兼顧了在步戰車中的使用場景,而且191用了新的5.8mm子彈,發射藥據說比老款彈藥更好,在槍管長度減少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很高的精度和穿透力。
191上的導軌能加裝各種鏡子 ,95式其實也可以,不過要做一些改裝,普通士兵是沒有的。191普及以後,我們的個人對全天候戰場的適應能力會更好。
那麽退役後的95式步槍到哪裏去了?可以賣給其它國家嗎?
中國的子彈口徑在國際上是比較特殊的,目前國際軍火市場最常見的子彈是5.56mm北約標準彈、7.62mm中間威力彈,還有俄羅斯的5.45X39mm子彈,這些都與5.8mm不相容。槍是好槍,但是子彈不好弄,要賣槍,其它國家就要引入5.8mm的生產線,而且機槍、手槍什麽的都要換成這個口徑,太麻煩了。
即便是巴鐵和北韓也不會買中國的95式步槍,大部份95步槍都會封存起來,畢竟子彈沒有變,特殊情況還可以拿出來用。
這些95式會和之前的81式、56半一樣,封存前每一把槍都有一個「身份證」,上面記載了使用多長時間。槍管磨損情況、槍號等一系列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