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人民軍最後的主力第19步兵師團,遭美軍截斷退路被大部擊潰

2024-06-15軍事

話說在9月底美韓軍完全收復漢城、兵鋒直指三八線之時,人民軍一面繼續收攏由洛東江前線突圍回來的各師團殘余部隊,一面將碩果僅存的第19、27步兵師團布置在開城以北地區,另將預備隊第43師團布置在禮成江以西地域,打算透過邊境交戰的方式阻止美韓軍繼續北上。為了殲滅這支人民軍的最後主力兵團,解除對漢城的威脅,美韓軍遂北上越過三八線,向開城以北地域猛撲而來。

美韓軍越過三八線

這裏筆者先來介紹下人民軍第19、27步兵師團。其中第19步兵師團的前身是於1950年7月下旬組建於平壤以北肅川地區的第19步兵旅團,代號第289部隊,9月10日被升級為步兵師團,改稱第322部隊。該師團長為李祖恩(이팀은)少將,參謀長為李善浩(이선호)上校,文化副長為蘇聯北韓裔幹部帕克·康斯坦丁·伊雲奴域(化名李彬宇)少將,此外還有兩名蘇軍顧問常駐師團部協助指揮。

據1950年10月13日在谷山被捕獲的第37聯隊2大隊小隊長金基天(김기천,21歲,平安南道安州郡人)少尉招供,第19步兵旅團成立之初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及兩個迫擊炮大隊,初始兵力3000余人。升級為師團後,該部隊被重組為三個步兵聯隊及附屬炮兵部隊,編制總兵力8000余人。但據1950年10月10日在金川被捕獲的第37聯隊1大隊2中隊小隊長金恒銑(20歲,黃海道新根郡人)少尉招供,該師團實際到位兵力只有6000余人。

據1950年10月17日在黃州被捕獲的師團司令部通訊聯絡官金鎮銀(김한은,26歲,鹹鏡南道洪源郡人)中尉招供,第19步兵師團三個步兵聯隊的番號分別為:第35聯隊,代號559部隊,聯隊長崔德務中校,參謀長金今德少校;第37聯隊,代號352部隊,聯隊長金相默(김상묵)中校;第79聯隊,代號289部隊,聯隊長金廷泰少校。

編制上,第19步兵師團的每個步兵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及裝備有重機槍、76毫米口徑野戰炮、120毫米口徑迫擊炮、4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的中隊各一,每個步兵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及重機槍、反坦克炮、野戰炮中隊各一,各步兵聯隊實際到位兵力1600余人。據1950年10月14日在金川被捕獲的第37聯隊小隊長金貞燁(20歲,平安北道新義州人)少尉招供說,每個步兵聯隊實際裝備野戰炮4門、反坦克炮10門、重機槍80挺和輸送用的卡車20輛。

人民軍的野戰炮兵

曾有戰俘供稱第19步兵師團也轄一個炮兵聯隊,但綜合大部份被俘的炮兵官兵的供詞,該師團下屬的各炮兵部隊應該是分散獨立活動的。

比如據1950年10月28日在新安州被捕獲的師團直屬防空大隊1中隊隊長田尙沃(전상옥,19歲,平安北道江界郡人)中尉交代,到10月初,防空大隊實際只到位336人,被編組為兩個37毫米口徑防空炮中隊(各轄官兵78人)、一個100人的重機槍防空中隊及其他醫務、維修、輸送和後勤單位,但應裝備的12門37毫米口徑防空炮及18挺防空重機槍實際只到位了7挺重機槍,且後勤輸送所需的34輛卡車全部沒能到位。

兵員組成上,據1950年10月13日在開城以北被捕獲的第35聯隊重機槍中隊戰士金允泰(김윤태,19歲,漢城市麻浦區人)招供,第19步兵旅團在成立之初補充了征召自漢城的1000名南韓義勇軍戰士,其余2000名官兵則為同樣沒有作戰經驗的北方新兵。

在擴編為師團後,由於新補入的官兵多為之前多次逃避征兵的落後分子,加上部隊未能獲得足夠多的給養,故第19步兵師團成立後士氣非常低,轉移路上逃兵非常多。據1950年10月12日在金井被捕獲的第46坦克聯隊重機槍中隊戰士吉承疇(길승주,35歲,平安南道孟山郡人)招供,僅在乘火車由順天前往沙裏院的1000人中,就有300余人在途中逃亡。

軍官方面,人民軍第19步兵旅團原有的軍官基本為甚至都沒受過什麽軍事教育的小學學歷軍官,直到在升級為師團後,才補充了很多只在軍校接受了半個月教育的大學生速成軍官,比如之前提到的金基天少尉、田尙沃中尉,都是平壤綜合大學的高材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前線主力師團盡數折戟的情況下,人民軍總部希望能將第19師團盡快打造成一支最後主力師團。

人民軍第19師團指揮結構

此外,第19步兵師團中還有少數從中國回國的北韓族解放軍軍官,比如1950年10月16日於秀安被捕獲的第35聯隊1大隊2中隊3小隊隊長崔泰和(최태화,27歲,鹹鏡北道明川郡人)少尉,此人曾於1948年4月在中國東北吉林省加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被分配到獨立第15師45團2營6連3排承擔後方警衛工作,曾隨東野主力入關在武昌、鄭州等到駐紮。1950年4月,崔泰和與其他100名解放軍北韓族軍官被派遣回國,經軍校再教育三個月後被分配到第19步兵師團擔任小隊長。

到9月20日,第19步兵師團又被補入一個獨立坦克聯隊,即第46坦克聯隊,代號第348部隊(第348部隊原為在仁川登陸中被殲滅的第47坦克聯隊的番號),聯隊長南韓龍中校。據1950年10月15日在金川被捕獲的該聯隊偵察中隊長李道三(이도삼,21歲,平安北道定州郡人)中尉招供,第46坦克聯隊下轄兩個坦克中隊及一個偵察中隊,共有官兵406人,裝備有T-34坦克10輛、輕機槍12架。該聯隊原定被編入代號635部隊的第27步兵旅團,後因故作罷。

9月底,眼看漢城方向敗局已定,為阻止美韓軍向北突破三八線威脅平壤,人民軍第19步兵師團以主力第35、37聯隊及第27步兵旅團一部南下汶山地區,後又北撤至禮成江東岸的開城以北金川地區設防,當地原本就布置有自1946年起就開始修築的,其縱深超過五公裏,形成以完備碉堡、戰壕和掩體組成的三道防線,加上開城以北崎嶇的山地,人民軍總部認為若是美韓軍僅以韓軍突破三八線的話,由第19師團在此設防完全綽綽有余。

美騎7團團長哈裏斯中校

1950年10月9日,美第1軍軍長米爾伯恩將軍下達了殲滅開城以北人民軍重兵集團的命令,美騎兵第1師配屬英第29旅奉命從正面進攻人民軍第19師團。經美軍偵察發現,人民軍第19師團把主力兩個聯隊都配置在開城以北以天摩山為核心的防禦陣地,但兩翼配置兵力薄弱,更要命的是西側就挨著禮成江,一旦倉促撤退將是災難性的後果,故美軍決定以騎兵第7團為主要兵力先機渡江,再沿禮成江西岸向北躍進直撲人民軍的後方渡口汗浦裏。

由於師屬渡河器材已經用盡,又擔心河西岸的人民軍第43師團會設伏,美騎1師師長有點打退堂鼓了,但騎7團團長哈裏斯中校不願放棄這一有利戰機,他便直接把自己的團後勤主任派往仁川,向美軍後勤司令斯托沃特準將求助,借來了三艘坦克登陸艇。9日上午,美騎1師以兩個團的兵力從開城正面的開城-金川公路及開城東北的華藏山兩個方向向人民軍第19師團發起進攻,但由於沿途地形復雜又埋有地雷,到12日雙方主力才正式發生接觸。

10月9日,美騎7團也以一個營的兵力發起渡河戰役,並以傷亡78人的代價輕松占領禮成江西岸的鐵橋遺址,團屬第8工兵營隨後渡河,並開始架設浮橋供後續部隊透過。雖然次日兩點河西岸人民軍第43師團一部曾對美軍登陸場發起夜襲,但由於此時美騎1團已有兩個營過河,所以反被美軍一個反突擊奪取了大橋東南的高地。10月11日晨,美騎1團3營也完成渡江後,立即迅速向北推進,經過一整夜的急行軍於12日晨成功占領汗浦裏。

開城以北作戰形勢圖

10月12日夜,天摩山正面戰場阻擊了美騎1師兩個團整整一個白天的人民軍第19師團各部開始陸續向汗浦裏撤退,此時在汗浦裏等待他們的是美騎7團的兩個營。首先被伏擊的是人民軍第19師團司令部所在的一個小車隊,車隊內11輛車輛全部被摧毀,隨行的文化副長李彬宇少將也傷重不治身亡。美軍繳獲了李少將隨身攜帶的檔,顯示人民軍總部在金川防禦的第19師團應於14日夜撤退到金川以北15公裏處的南川店。

此時的天摩山正面戰場,除了美騎1師的兩個團外,白善燁指揮的韓軍第1師團及英第29旅也紛紛加入戰鬥,對仍集結在禮成江西岸的人民軍第19師團形成半包圍形式,同時美第24師在禮成江西岸地域登陸,並進占白川,掩護了美騎7團的後方。為了使師團主力能盡快撤向汗浦裏,整個1月13日,人民軍第19師團37聯隊不得不在天摩山豆石山與美騎8團進行了激烈的攻防戰,雙方之間甚至爆發了坦克戰,結果是美軍潘興式重型坦克以零傷亡的代價擊毀人民軍第46坦克聯隊的8輛T-34坦克。

10月13日,美騎1師向開城以北山地挺進

10月14日,人民軍第19師團的首支卡車和牛車混合縱隊抵達汗浦裏,結果再次遭到美騎7團伏擊,1000名官兵中被殺傷500余人,被俘200余人,另有300余人潰散入東北方向山地。得知汗浦裏受阻,人民軍第19師團以35聯隊為主力迅速集結了2400余人的戰鬥群,企圖擊退美騎7團打通汗浦裏,結果又遭到及時趕來的美騎5團2營的背後襲擊並大部潰散,此時在豆石山阻擊的人民軍也在美騎5團3營的側擊下放棄陣地全部逃散。

到10月14日夜,持續6天的開城以北山地攻防戰宣告結束,因為美騎7團迅速果敢的包抄側擊行動,使得部署在禮成江東岸金川地區的人民軍第19師團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坦克聯隊及第27步兵旅團一部幾乎全軍覆滅,不過由於當地地形復雜,加上美韓軍網張得太大又急於北上進軍平壤,使得被擊潰的很多人民軍官兵得以分散突圍至東北方向的金化鐵三角山地,並加入由崔賢將軍指揮的第二軍團敵後遊擊部隊。

據1950年10月29日在蒙沖被捕獲的第79聯隊野戰炮兵中隊炮手嚴昌國(鹹鏡北道慶興郡人)招供,人民軍第19師團主力在禮成江東岸覆滅後,作為預備隊留守西岸的第79聯隊奉命收拾殘部退往新義州,後又於10月底退入中國東北琿春地區進行整補,在補充了強征的南韓預備役人員和蘇聯新援助的裝備後,又恢復了8000余人的實力,並被編入人民軍第六軍團。

重返前線的人民軍部隊

1951年1月28日,重建後的人民軍第19師團奉命回國,於2月20日被部署到沙裏院的三線陣地修築防禦工事,後於第四次戰役期間的人民軍第二次重組中被編入人民軍第一軍團,並被重新部署到汶山-開城地區。考慮到該師團在第四次戰役防禦階段所表現出的戰鬥力較差,因此在後續陣地戰中其只承擔二三線戰場的警備和剿匪任務,並最終迎來戰爭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