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心臟動力,鑄就陸戰之王,中國坦克無法達到現代坦克科技大揭秘!

2024-08-07軍事

前言:

引領時代的動力心臟,他是德國MB873Ka-501型柴油發動機,自1979年起即成為豹2坦克系列的標誌性動力源,以其卓越的效能引領了現代坦克動力系統的新紀元。這款發動機不僅具備出色的燃油效率與強大的動力輸出,還融入了先進的燃燒技術與輕量化設計,為豹2坦克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機動性與戰場適應力。

在80年代初,中國軍事工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面對國際軍事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曾將目光投向這一頂尖動力解決方案,計劃引進MB873Ka-501型柴油發動機技術,以期提升中國坦克裝備的效能水平。然而,受限於當時的經濟條件與國際環境還有科研能力,這一計劃未能如願實施,成為了中國軍事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遺憾。

不斷前進演化的豹2「心臟」:

關於豹2的簡易發展歷程,各位可以去看筆者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https://m.toutiao.com/is/ireSJgCc/ - 人生有主題:為何現在常說的豹2,都是豹2A4,那之前的豹2哪裏去的呢? - 今日頭條

德國「豹」2主戰坦克,自1979年10月首批生產型「豹」2A0正式投產以來,便以其卓越的效能成為了全球坦克領域的佼佼者。歷經數十年發展,從最初的「豹」2A0型,重量約為55噸,到如今最先進的「豹」2A7版本,其重量已接近70噸,期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技術革新與升級。然而,在這眾多的改進中,有一項核心元件始終保持著其領先地位——那便是其標誌性的1500馬力柴油發動機。

四十余載春秋,盡管全球各國在坦克動力技術上不斷探索與突破,但至今尚無任何一款坦克發動機能夠超越「豹」2所采用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所樹立的1500馬力標桿。眾多國家或是直接采購此發動機,或是基於其技術進行仿制,無一不彰顯了其在坦克動力領域的非凡地位。

MB873Ka-501發動機,由MTU公司於1977年精心研制而成,整合了高功率密度、優異的低速扭矩輸出、卓越的燃油經濟性以及良好的冷啟動效能於一身。其體積雖不小,長寬高分別達到1970mm x 1703mm x 1100mm,但透過精密的設計與最佳化,實作了動力與效率的完美平衡。該發動機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將「豹」2坦克從靜止加速至32公裏/小時,僅需約6至7秒,展現了其驚人的加速效能。

與MB873Ka-501發動機相輔相成的,是倫克公司提供的HSWL345綜合液力/機械雙流傳動裝置及先進的冷卻系統,這三者共同構成了「豹」2坦克無與倫比的動力包。這一整合設計不僅讓重達近60噸(以「豹」2A5為例)的坦克能夠在行進中無縫切換至倒檔,甚至實作原地轉向,還賦予了其公路最高速度可達72公裏/小時、越野速度可達55公裏/小時的卓越機動性,這在第三代主戰坦克中無疑是頂尖水準。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豹」2坦克的發動機配備了預熱加溫裝置,確保了在極端寒冷環境下的順利啟動,進一步提升了其全球部署的適應力。而與之緊密配合的HSML345傳動裝置,以其約2.1噸的緊湊設計,整合於鋁合金箱體之中,賦予了「豹」2坦克在高速行駛中(如時速65公裏/小時)仍能在短短3.6秒內實作緊急制動的能力,極大地增強了其戰場生存能力。

MB873Ka-501型發動機持久的耐久性、穩定的執行表現以及廣泛的適應力,證明了其作為第三代坦克發動機標桿的實至名歸,這一榮譽絕非偶然得之,而是數十年技術沈澱與不斷創新的結晶。

回望過去:

回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球政治軍事格局風雲變幻,中國面臨著來自蘇聯龐大裝甲部隊的嚴峻挑戰。在這一背景下,中歐美因共同的防禦需求而步入了一段相對友好的合作時期。為了增強國防實力,中國開始積極尋求引進先進軍事裝備,其中就包括了被譽為「陸戰之王」的德國「豹」2主戰坦克。

當初展示的動力包

德國方面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合作契機,迅速組織了一支軍事交流團,攜帶「豹」2坦克跨越千山萬水,遠赴中國進行實地演示與測試。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德國對於開拓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雙方在應對共同威脅上的堅定 立場與默契。

在談判桌上,德國方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誠意與開放態度。盡管德國以技術保密著稱,但在此關鍵時刻,他們卻願意就「豹」2坦克的技術轉讓事宜進行深入探討,這在中國軍貿史上實屬罕見。據非官方渠道透露,當時德國方面提出的正式報價為每輛「豹」2坦克約250萬美元,這一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已屬合理範疇。然而,考慮到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及購買能力,德國政府及制造商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給予中國更為優惠的「友誼價」——每輛坦克降至180萬美元,並強調需以批次采購為前提,以確保雙方合作的長期性與穩定性。然而,即便有這樣的優惠條件,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這一價格仍顯得頗為沈重。要知道,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國的人均GDP尚不足200美元,這意味著整個國家需要動用大量的外匯儲備或進行大規模的財政調整,才能承擔得起這樣一筆龐大的軍購開支。因此,盡管「豹」2坦克在效能上無疑具有極大的吸重力,但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中國最終還是未能將其納入裝備序列。

這一歷史事件,雖然未能促成「豹」2坦克在中國的落地生根,但它卻深刻反映了中國在特定歷史時期所面臨的國防建設挑戰與經濟壓力,同時也見證了中德兩國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積極探索與努力。

總結結語—未來已至,仍需努力:

盡管經歷了上述事件,「豹」2坦克的直接引進未能成行,但中國並未放棄汲取德國先進技術的機會。透過深入談判與協商,我們成功以更為經濟合理的價格,從德國引進了MTU MB873Ka501型柴油機的民用改良版本,以及MB8V331TC41型先進柴油機的核心技術。這些技術引進不僅涉及發動機本體,還涵蓋了部份裝甲車輛輔助系統的關鍵技術,為中國的國防工業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中國經過不斷研究探索,後來哪怕是突破了技術屏障自主設計了150HB系列坦克發動機,其功率最大1500-1620馬力,(1620馬力版本用於05式兩棲戰車)它可以輕松驅動99主戰坦克重達58噸的體重飆車。但是其變速箱,一體式系統還是無法達到北約各國三代坦克的動力水準,包括中國外貿坦克VT系列大多數客戶選用西方動力包即烏克蘭的6TD4發動機+行星變速箱的配置,而不選擇國產動力包配置這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出來,中國還是未能解決坦克「心臟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