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印俄再聯手,能否打破五代機壟斷?

2024-08-10軍事

印度軍工的「命門」:對俄羅斯武器的深度依賴

印度,一個擁有雄心壯誌的國家,一直夢想著成為印度洋上不可撼動的霸主。 然而,實作這個夢想的道路上,卻充滿了荊棘與挑戰。其中,印度自身的軍工體系薄弱,嚴重依賴外部技術,成為了制約其軍事力量發展的最大「命門」,而俄羅斯,則牢牢地握住了這把 「命門」 的鑰匙。

長久以來,印俄兩國在軍事領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就成為了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 從米格-21戰鬥機、T-72坦克到基洛級潛艇、S-400防空系統,俄羅斯武器源源不斷地流向印度,填補了其國防的空白。為了進一步拉攏印度,俄羅斯甚至願意提供一些連咱們家都難以獲得的先進武器裝備。

例如,印度租借了俄羅斯的「獵豹」號核潛艇,而咱們家多年來一直希望租借或購買同級別的核潛艇,卻始終未能如願。此外,俄羅斯還向印度出售了蘇-30MKI戰鬥機,這款戰鬥機配備了向量發動機,而咱們家購買的蘇-30MKK則沒有這項關鍵技術。 更不用說,印度在2013年從俄羅斯購買了「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少數擁有航母的國家之一。

印俄兩國在軍工領域的合作,早已超越了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形成了深度繫結。雙方在印度本土建立了大量的合資軍工企業,例如印俄步槍公司、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等。這些合資企業的存在,使得印度更加依賴俄羅斯的技術和支持,難以在短時間內實作軍工體系的獨立自主。

相比之下,咱們家雖然也曾大量引進俄羅斯武器裝備,但始終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國防發展道路。透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咱們家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並研發出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武器裝備。 然而,印度似乎陷入了對俄羅斯武器的「路徑依賴」,難以自拔。這種依賴,使得印度在外交和國防政策上,不得不看俄羅斯的臉色行事。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印度在面對西方壓力時,依然選擇與俄羅斯保持密切的軍事合作關系了。畢竟,對於印度而言,俄羅斯武器,不僅僅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工具,更是其地區野心的重要支撐。

蘇-57:曾經的期待,如今的雞肋

進入21世紀,世界航空舞台的聚光燈,毫無疑問地打在了五代機身上。擁有隱身效能、超音速巡航能力、先進航電系統的五代機,成為了各國空軍追逐的目標。印度,自然也不甘落後。 早在本世紀初,印度就將目光投向了五代機領域,並選擇與老夥伴俄羅斯合作,共同研發一款能夠與世界強國比肩的先進戰機。這就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蘇-57戰鬥機專案。

印度最初對蘇-57專案充滿了期待。作為專案的初始投資方之一,印度不僅投入了巨額資金,還希望能夠借此機會,學習俄羅斯的先進技術,提升自身的航空工業水平。 然而,隨著專案的推進,印度逐漸意識到,蘇-57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首先,蘇-57的隱身效能一直備受質疑。與F-22、F-35等西方五代機相比,蘇-57的外形設計存在明顯缺陷,隱身塗層技術也相對落後,這使得它在面對先進雷達系統時,難以有效地隱藏自己。

其次,蘇-57的航電系統、雷達系統等關鍵技術,也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俄羅斯在電子資訊工業領域的相對滯後,成為了制約蘇-57效能提升的瓶頸。更令印度難以接受的是,俄羅斯在合作過程中,對核心技術采取了嚴格保密措施,拒絕與印度分享。

最終,在經歷了多次跳票、效能不達標、合作理念不合等問題後,印度在2018年正式宣布結束蘇-57專案。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結束蘇-57專案後,印度試圖尋求其他合作夥伴,以獲得夢寐以求的五代機技術。然而,美國拒絕向印度出售F-35戰鬥機,而法國等歐洲國家,又缺乏獨立研發五代機的能力。就這樣,印度在五代機問題上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曾經寄予厚望的蘇-57,如今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面對來自周邊國家的壓力,印度空軍對於五代機的渴望,卻與日俱增。

重新開機合作,印度能否彎道超車?

時間不等人,就在印度為五代機問題苦惱不已的時候,周邊國家的空中力量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中國的殲-20戰鬥機已經服役多年,並不斷進行著技術升級和改進,其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令印度感到巨大的壓力。 此外,一些媒體報道稱,巴基斯坦也在積極尋求獲得五代機,並且對某國的中型隱身戰鬥機表現出濃厚興趣。

面對這種緊迫的局面,印度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五代機計劃。是繼續苦苦等待西方國家的松口,還是另辟蹊徑,尋找新的突破口?經過一番權衡之後,印度最終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重新開機與俄羅斯的五代機合作。

2023年,印度和俄羅斯宣布,將重新開機擱置多年的聯合研發五代機專案。 這一次,印度的目標不再是簡單的購買或引進,而是希望能夠深度參與到研發過程中,掌握五代機的核心技術,並最終研制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先進戰機。

然而,印度的「野心」能否實作,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首先,俄羅斯是否願意真誠地與印度分享五代機技術,依然存在疑問。在過去的合作中,俄羅斯就曾多次因為技術保密問題,與印度產生分歧。其次,印度自身的航空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缺乏獨立研發五代機的經驗和能力。雖然印度參與了一些國際軍工合作專案,但大多扮演著「出錢不出力」的角色,真正掌握的核心技術並不多。 最後,五代機的研發需要耗費巨額資金和漫長時間。以印度目前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能否支撐起這樣一個龐大的專案,也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總而言之,印度重新開機與俄羅斯的五代機合作,是無奈之舉,也是一次充滿風險的豪賭。印度能否如願以償,實作彎道超車,最終還要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