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粵軍、滇軍、黔軍、東北軍、西北馬家軍、晉綏軍演變史

2024-06-28軍事

一、粵軍

陳炯明~許崇智~李濟深~陳濟棠~張發奎

鐵4軍,北伐主力!李濟深被蔣介石軟禁後,兵分五路!

二、滇軍

滇軍兵分三路:雲南留守滇軍、駐川滇軍和駐粵滇軍。

1.雲南留守滇軍:唐繼堯留守雲南,後由龍雲、盧漢繼承,抗戰期間發展成第60軍、58軍、新3軍等,總體規模大致為20萬左右。

2.駐川滇軍:蔡鍔兵出四川,顧品珍、羅佩金和戴戡接管,雄踞四川。

1917年四川發生了劉羅之戰與劉戴之戰:劉存厚武備系VS羅佩金滇軍戴戡黔軍——羅佩金戰敗戴戡身亡,滇軍大敗,朱德也是此役之後心灰意冷,結束軍界。

羅佩金、顧品珍退回雲南,打走了唐繼堯,主政雲南,此後唐繼堯反攻,羅佩金身亡,顧品珍被唐繼堯打敗、殺害,其麾下主要將領如範石生、楊希閔、金漢鼎、楊如軒等基本都先後投向廣州孫先生。

範石生這一滇軍分支基本保持了獨立性,北伐期間改編為第16軍,1930年中原大戰前縮編為第51師。

1935年範石生被免去51師長職務,離開了部隊。

1936年9月,滇軍51師番號被裁撤,轉而頒給中央軍王耀武部。

楊希閔這一滇軍分支,1925年發動叛亂,被蔣校長指揮的東征軍回師廣州全殲,從而結束了歷史舞台。

金漢鼎、楊如軒等則加入了朱培德體系

3.駐粵滇軍:李烈鈞出兵兩廣,起初主要代表人物為李烈鈞、方聲濤等,後來朱培德逐漸成長為該部旗幟角色。

北伐時期,朱培德部滇軍發展成第3軍和第31軍。

北伐結束後,第3軍縮編為第7師,第31軍縮編為第12師(師長金漢鼎)。

抗戰時期,第3軍轄第7、第12師等雲南部隊,基本保持了純正滇軍血統,該部在中條山戰役幾乎損失殆盡,後被中央軍化。

三、西北馬家軍

從晚清到民國期間,總共出現了老五馬、中五馬、新五馬三批軍閥。

「老五馬」——馬禎邦、馬福祿、馬福祥、馬海晏、馬海淵;

「中五馬」——馬麒、馬麟、馬廷勷、馬璘、馬福祥;

「新五馬」——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馬鴻賓、馬仲英。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後,形成西北四馬回軍,即寧夏的馬鴻逵、馬鴻賓,青海的馬步青、馬步芳,1943年馬步芳吞並了其兄馬步青的勢力。

其後,西北回軍主要是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三大股勢力。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北,諸馬回軍被消滅。

四、黔軍

分為兩大派系,「興義系」和「桐梓系」

「興義系」代表人物:劉顯世、王文華、袁祖銘等人

「桐梓系」代表人物: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猶國材等人

劉顯世,第一任。

袁祖銘,繼劉顯世之後成為黔軍的重要領導人。

周西成,貴州桐梓人,畢業於貴州講武學堂,1926年6月任貴州省督辦、省長,後成為黔軍後備軍總司令,對黔軍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

王家烈,周西成之後的重要領導人,繼續領導和發展黔軍。

五、奉軍、東北軍

東北軍比較簡單張作霖到張學良

張學良被軟禁後

51軍被調往安徽蚌埠、江蘇。

53軍調往河北。

57軍和騎兵軍暫留陜西。

67軍調往安徽阜陽。

105師調往河南南陽。

六、晉綏軍

閻錫山穩如狗,不過徐永昌、傅作義

傅作義出走獨立,稱晉南派系

商震派系,閻錫山的得力幹將,任閻錫山集團軍的兵團總司令,後來又擔任河北省主席一職,中原大戰一度想取代閻錫山,後失敗投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