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戰地記者盧宇光:為報恩娶俄特種兵遺孀,今兒女來中國上大學

2024-03-03軍事

【編者按:本文為頭條原創獨家正選,請勿抄襲轉載】

戰場之上,有這樣一群勇敢的人, 他們用鏡頭記錄著真相,用文字向外傳遞著戰爭的殘酷, 戰地記者也是記者行業中犧牲最多,風險最大的類別。

而中國就有這樣一位戰地記者,在俄羅斯莫斯科向國外傳遞著一線的資料,在一次恐怖分子自殺式的襲擊之後,他所在的記者團死傷慘重。

脫離危險後,盧宇光不僅沒有選擇離開一線,還選擇在俄羅斯生活,娶了當地的一位遺孀, 後來兩人生活的怎樣?

一篇文章引起省級「大怒」

盧宇光出生於杭州西子湖地區一座古塔附近,從小他就是一副文縐縐的樣子,他在學校裏經常寫作。

直到讀大學後,因為一次征兵,盧宇光果斷「棄筆從戎」,成了一名海軍。在海防線的雪山之上,每每雪化的時候土地上會有大片大片燦爛盛開的興安杜鵑。

這裏也被盧宇光親切的稱為「第二故鄉」, 因為軍教生活實在令人難忘。駐守雪山的生活是枯燥的,他再次拿起筆去記錄、去創作。

【站長夫人】是盧宇光的處女作,這則故事的原型就是他當時的海軍連長王衡陽。由於值守雪山,連長遲遲找不到合適的物件,湖南老家每次給他相親安排卻總是因為工作錯失機會。

直到一天理解王衡陽的姑娘勇敢的為他走上了雪山,兩人在此處的愛情事跡被盧宇光編撰成故事在【人民海軍】的副刊上發表出來,反響很好。

從此之後,盧宇光就再也停不下創作。1987年,盧宇光退役後轉業成了一名記者, 當時正在浙江人民廣播電台過試用期。

這年在浙江發生了嚴重的洪災,身為記者的盧宇光和同事立刻聯系前線抗洪值班室人員,想獲取第一手新聞資料。

但是打了整整一晚上電話,只有兩處接聽了,值班室人員在這兩起電話中提供的素材遠遠不夠,這可讓幾人犯了難,沒有素材如何報道呢?

盧宇光眼睛一亮,寫了一篇特別的新聞稿件,名字就叫做【防洪第一線值班唱空城計,浙江的抗洪形勢令人擔憂】。

猛地一看,還以為是抗洪一線疏忽值守,為此省級還專門為此召開會議,結果卻是盧宇光巧妙利用側面表述抗洪人員的艱苦情況。這篇稿件還獲得了「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憑借在試用期的出色表現,他正式進入浙江廣播電台工作,每次有什麽重要事件,盧宇光總是沖在一線進行報道,將真實情況第一時間講述給全國觀眾。

很快盧宇光成了省台記者的頂梁柱,盧宇光的記者生涯一片坦途,但他卻不滿足了。

因為每次國家發生大事時總能及時解決,在為國家效率自豪的同時,他向往冒險的精神沸騰了。

因為這時候,俄羅斯車臣戰爭爆發,盧宇光在國內了解到戰爭概況後躍躍欲試。

在戰場上,能有一個還原真相的戰地記者彌足珍貴,風險和真相同行,一不小心就可能在槍林彈雨中犧牲。

這份工作很危險,但盧宇光卻充滿了戰鬥力,為此他主動申請去莫斯科當一名戰地記者。

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之後,盧宇光憑借不甘寂寞的激情背起行囊來到俄羅斯, 由於通曉俄語,這在當地解決了對話的難題。

在戰場上為了保護戰地記者的安全,莫斯科方面專門為每位記者安排了特種兵隨行保護。這名特種兵名叫馬克西姆·阿列克塞依,還是盧宇光的救命恩人。

被襲擊的記者團

剛來到莫斯科的盧宇光和幾個朋友一起創辦了【華人報】 ,但創業道路艱難,他既是報社的主編同時也是記者和播報員。

身兼數職的盧宇光經常起早貪黑的工作,有時候還會通宵熬夜,但「華人報」的反饋去卻讓盧宇光備受打擊,讀者簡直少得可憐。

在堅持了一年左右,盧宇光放棄了「華人報」的創作之路,轉而向俄羅斯東方電視台投去簡歷,在得到認可後正式開始了工作。

在面對電視台的大小事務時,盧宇光總是有條不紊的處理好各種突發問題,在剛開始工作時,大家對這個中國人並不看好,但在一次次的救場之後,大家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觀。

在剛開始工作時,每次主持人遇到播報卡殼,總是將難題甩給在現場的盧宇光,這時候更不能慌。

由於是直播,盧宇光面對手頭資料不多的情況下總是能化險為夷,將原本寥寥無幾的訊息用自己的邏輯講述給觀眾。

一段時間後,同事和領導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但隨著戰爭結束,盧宇光也結束了在俄羅斯的報道生涯。

回到中國後,盧宇光來到香港鳳凰衛視繼續播報莫斯科戰況直到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他再次來到莫斯科,這次他真的是沖在了第一線。

1999年,莫斯科為了保護記者安全給記者配了特種兵隨行, 俄羅斯軍方的護送下,盧宇光和幾名記者一起踏上了前往格羅茲尼的路。

一路上,大家看到沿路倒塌的房屋和不斷回響在遠處的槍炮聲心裏都有些忐忑,為了緩解緊張的氣氛,眾人開始聊起天來。

盧宇光在和馬克西姆的聊天中知道了他的妻子和他可愛的兒子,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他只能靠服兵役獲得補貼,同時為了國家安全,他們不得不直面戰爭的殘酷。

聊天讓緊張的氛圍緩和不少,馬克西姆還邀請盧宇光有空了到家裏做客。在大家放松之時,突然車身一陣劇烈晃動,緊跟著一股熱浪將眾人掀翻。

一瞬間,馬克西姆擋在了盧宇光身前,爆炸的碎片來回飛濺,在意識彌留之際,他感受到從馬克西姆身上流出了溫熱的血。

等再次清醒的時候,馬克西姆已經去世了,敵方自殺式的襲擊直直向他們沖來,馬克西姆替他擋下了致命一擊。

記者團所在的車上死亡8人,受傷15人,對於這名好友的舍身相救,盧宇光心裏充滿愧疚,準備為他做點什麽。

在一番打聽後,他成功地找到了馬克西姆的妻兒,女人名叫瑪麗娜,兒子叫基尼,馬克西姆去世後,母子倆每月能領到2700盧布左右的撫恤金。

為了報答救命恩人,盧宇光決定為兩人做點什麽,他一邊在前線記錄最新情況,一邊照顧瑪麗娜和孩子。

已離婚收場的愛情

在朝夕相處之下,盧宇光和瑪麗娜逐漸有了感情,兩人在互相坦白之後便在俄羅斯領證登記了。

2001年,兩人生下一個女兒,盧宇光在兼顧生活的同時也沒有放棄熱愛的職業,但是聚少離多的生活還是讓兩人產生了隔閡。

02年,莫斯科發生了一起人質危機,鳳凰衛視任命盧宇光為「特約記者」趕赴一線進行報道。

為了不讓妻兒擔心,盧宇光瞞著他們剃了光頭後出發了,現場直播的情況異常混亂,在現場時間異常就沒有那麽多新的資訊可以播。

在香港的主持人沒話可說時就將鏡頭給了莫斯科現場,畫面一切回來,盧宇光就不能冷場,但每次他都能將尷尬圓滿化解,利用不多的資訊進行滔滔不絕的報道。

連著三天,盧宇光的頭銜連跳三級,從一開始的「特約記者」到「駐莫斯科記者」再到「駐莫斯科首席記者」。

而另一邊的盧宇光已經連著播報了30多個小時,又餓又累多次暈倒在現場 。而在接下來的報道中,更是令人驚心動魄。

由於盧宇光報道的位置緊靠著現場門口,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建築內孩子們不斷往外跑,身後的恐怖分子已經持槍沖了出來朝著建築外的人射擊。

盧宇光一邊逃跑一邊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話,「恐怖分子沖過來了,向我們開槍了」。

這樣的生活對盧宇光來說是家常便飯了,但是在妻子瑪麗娜看來,這種聚少離多的日子實在痛苦, 在盧宇光回歸家庭之後,兩人的矛盾就此爆發。

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工作,還有兩人之間的文化隔閡,在生活上各種摩擦導致兩人感情破裂,最終走向了離婚境地。

在此之後,盧宇光為了讓兒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將兩個孩子帶回中國生活,他還會定時給瑪麗娜寄去生活費。

在中國的生活十分舒適,兩個孩子適應的很快,並且還先後考上中國的大學。

兩個孩子陸續有了自己的生活,盧宇光仍然從事著戰地記者行業,不僅如此,他還在媒體上建立了自己的賬號分享日常生活,粉絲高達三百多萬。

結語

雖然盧宇光沒能和瑪麗娜走到最後,但他將馬克西姆的兒子視如己出,這也算報了對方的恩情吧。

中國還有很多像盧宇光一樣的戰地記者,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戰場上穿梭,只為向大家傳遞戰場的最新訊息和真相,在這裏衷心的祝願他們都能平安歸來!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註」,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