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和1979年戰爭相比,老山越軍戰鬥力明顯增強,表現在五個方面

2024-07-28軍事

文 | 那是我的溫柔

編輯 | 那是我的溫柔

想要擁有錦鯉般的好運氣?那就趕緊關註我吧!點贊關註,讓你財運亨通,福星高照!

硝煙散盡,歷史的畫卷上銘刻著戰爭的殘酷與教訓,20世紀70年代末,中越邊境燃起的戰火,不僅深刻地改變了兩國的命運,也讓世人見識到了一支軍隊在戰火洗禮後的蛻變,1979年,中國對越南發起的自衛反擊戰,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撕開了越軍「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虛假面紗 ,戰爭的傷痛也成為越軍反思的起點,他們痛定思痛,在80年代,尤其是在兩山輪戰期間,展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作戰特點,給中越雙方都帶來了深刻的印象

回望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越軍的戰術特點可以用「保守被動、缺乏進攻精神」來概括 ,依托復雜的地形和預設陣地,他們往往采取「以空間換時間」、「以靜制動」的防禦策略, 試圖遲滯中國軍隊的進攻步伐 ,這種消極的防禦姿態,在解放軍靈活機動的戰術和強大的攻堅能力面前,顯得脆弱不堪,越軍的後勤保障體系也暴露出嚴重的缺陷,難以支撐大規模、高強度的作戰行動,這也是他們在戰場上陷入被動局面的重要原因

1979年的戰敗, 並未讓越軍一蹶不振 ,反而成為他們臥薪嘗膽、重整旗鼓的契機,進入80年代,越軍高層深刻認識到自身在正規作戰、大兵團作戰方面的不足,開始認真學習蘇聯的軍事理論,並結合實戰經驗教訓, 對軍隊編制體制、作戰思想和戰術原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試圖打造一支能夠與強敵抗衡的現代化軍隊

在作戰思想上,越軍拋棄了以往單純依靠遊擊戰、運動戰的傳統觀念,轉而更加重視正規戰和陣地戰,強調諸兵種合成作戰, 註重攻防兼備 ,他們認識到,在現代戰爭條件下, 僅憑單一兵種或單一作戰樣式難以取得勝利 ,必須加強各軍兵種之間的協同配合,形成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

這一轉變在越軍的軍隊建設和戰術運用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他們開始註重加強炮兵、工兵等技術兵種的建設 ,提高部隊的火力打擊能力和戰場機動能力,在防禦作戰中, 越軍不再像過去那樣分散兵力、處處設防 ,而是開始註重構築縱深梯次的防禦體系,依托有利地形,構成相互支援的火力網,力圖遲滯和消耗對手的進攻力量

在老山戰役中, 越軍就依托復雜的山地地形 ,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並配備了大量火炮、火箭筒等重型武器,對我軍陣地實施猛烈炮擊,給我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越軍還加強了對後勤保障的重視 ,努力提高後勤補給的效率和及時性,以適應高強度、持續性的作戰需求

在兩山輪戰中,越軍這些作戰特點的變化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面對解放軍的輪番進攻,越軍依托精心構築的防禦體系,憑借頑強的意誌和靈活的戰術, 與解放軍展開了持久的拉鋸戰 雙方反復爭奪 ,戰況異常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越軍在兩山輪戰中還展現出了一些新的戰術特點,例如:加強特種作戰, 利用夜暗、山地叢林等復雜地形 ,對我軍實施滲透、襲擾和偵察活動,試圖破壞我軍的後方補給線,擾亂我軍的作戰部署, 越軍還註重利用地雷、陷阱等手段遲滯和殺傷我軍有生力量 ,給我軍的進攻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兩山輪戰是中越雙方都不願提及的一段歷史, 它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 ,更是意誌和耐力的比拼, 越軍在戰爭中展現出的頑強鬥誌和戰術水平 ,確實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反思

回顧80年代越軍作戰特點的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 ,一支軍隊在經歷戰爭洗禮後,能夠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積極尋求變革 ,最終實作戰鬥力的提升,越軍的轉變,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在未來戰爭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如何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的現代化軍隊?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索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或指導,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