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葉佩高是老蔣欽點的11師師長,為何仍被胡璉擠走?幕僚出身是硬傷

2024-01-08軍事

圖片來自網絡

1945年8月,在中國部隊於海南島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上,有一位代表戰勝國出席受降儀式的將領引起了大家的註意。他,就是第54軍副軍長葉佩高。

可54軍受降地點並不在海南島。

把一位出身海南,又在抗戰中立有功勛的將領派回家鄉受降,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給予在抗戰中戰功突出將領的榮譽。

在陳誠的「土木系」將領中,其實能打仗的並不多。

就以胡璉為例,他之所以會有這麽大的名氣,一是當時鄂西會戰剛結束,有宣傳第六戰區的必要。

因為「土木系」的核心部隊18軍一直表現欠佳。不然,就以陳誠和老蔣的關系,18軍也不至於在4個攻擊軍的競爭中落選。

二是,要宣傳18軍,就要有一個典型。胡璉當時正擔任18軍核心部隊11師的師長,平日裏既會來事,又懂得煽情,不把他樹立為典型還能樹誰?

自古以來,大將出征都是舍身而忘家,像胡璉這樣的在大戰前絮絮叨叨,一看就沒有死戰的決心。若胡璉真的視死如歸,哪裏還會有心思寫那麽多封家書?

這有點類似於解放戰爭時期的濟南戰役之前,王耀武打電話囑咐老婆如何安排家產。在大戰之前還沒忘了安排家產的,大概率沒有死戰之誌。

更何況,胡璉還在石牌要塞的隱蔽之處藏了一條小船,就是為了逃跑用的。

因此,胡璉是一個被過度包裝起來的「明星」。

可這並不意味著18軍沒有名將,只不過這些名將被排擠走了而已。

如果說,胡璉是18軍的「明星」,那麽,被排擠走的葉佩高就是18軍的「暗星」。

葉佩高,海南文昌人,原名葉用邁。他之所以改名為「佩高」,既是巧合,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為何?因為葉佩高的父親號「佩山」。按照中國人的取名傳統,兒子和父親是不能用同一個字的。

1922年1月,滿懷從軍之誌的葉用邁到昆明報考雲南講武堂。

可當他歷盡千辛萬苦來到昆明的時候,卻被無情告知,你來晚了!錄取已經結束了。

好在他的族兄,正在雲南講武堂任職的葉劍雄又告訴了他另外一個訊息,那就是本來已經被錄取的一位叫葉佩高的學員不知何故遲遲未來報到。

葉劍雄就透過關系讓族弟頂替了這個人,葉用邁的名字因此變成了葉佩高。

講武堂畢業後,葉佩高進入黃埔軍校,擔任黃埔四期政科大隊區隊長。

在這個意義上說,葉佩高算做黃埔出身並不牽強,算做畢業於黃埔四期的,並在日後把他排擠走的胡璉的老師也不牽強。

1928年,葉佩高成為陸大第9期學員,與黃維成為同學並且私交甚好。

1931年底,葉佩高在陸大畢業後就進入18軍,在18軍培養幹部的幹部大隊任隊長及教官。

次年,葉佩高被委任為11師代理參謀長,當時黃維是該師31旅旅長。

在這個時期,胡璉不過才是一個營長。

由此可見,葉佩高進入11師,並非是被合並或者收編進來雜牌參謀長,而是陳誠的正牌嫡系。

1933年,葉佩高被正式任命為11師少將參謀長。胡璉是11師66團團長。

胡璉 圖片來自網絡

從歷史淵源來看,自葉佩高進入11師起就一直是胡璉的上司。

雖非頂頭上司,但無論從資歷還是學歷、學識,葉佩高都是要超過胡璉的。胡璉在後來要把葉佩高擠走,嚴格來說,是一種嚴重違背軍中倫理的行為。

11師是18軍的基本部隊,堪稱陳誠的「心頭肉」,一直以來就受到老蔣重視。

在中原大戰後各部隊整編的時候,原18軍只留下了這麽一個師,由此可見這支部隊在老蔣和陳誠心目中的地位。

能夠在這樣一支部隊任職,不僅僅是榮耀的問題,個人能力也很重要,軍官們幾乎都是拔尖的人才。

但這並不意味著11師沒有問題。

在不打仗的時候,每個人都「人五人六」的,可一打仗,就原形畢露了。

抗戰爆發後,11師接到了北上華北的作戰任務。可部隊都快到了,卻突然接到了增援淞滬戰場的命令。於是,11師折道向南,進入淞滬戰場。

而就在這時,葉佩高突然接到了讓其改任33旅旅長的任命。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原33旅旅長怯戰了。

在淞滬戰場上,這種因旅長怯戰而由師參謀長改任旅長的事情一共發生過兩次,而且都發生在陳誠的十八軍,一個就是11師參謀長葉佩高,另一個是14師參謀長郭汝瑰。

究其原因也不復雜,那就是陳誠的部隊發展得太快了,軍官建設沒跟上部隊的發展速度。

平時還好說,一旦遇到大戰,那些依靠著循例晉升的軍官們就開始露餡了。

好在由師參謀長改任旅長的這兩位老兄都是大能,不僅能參謀帷幄,還能在一線指揮作戰。

在淞滬戰場,由葉佩高指揮的第33旅創造了一個記錄,那就是在其他師、旅級單位在戰場待上少則三個小時,多則一天的時候,33旅自從進入戰場,直到撤退,就從來沒有被調回去整補過,一直待了73天。

淞滬會戰後,18軍奉命撤離上海,退至蘇、皖、浙邊區進行休整,33旅擔任了掩護全軍撤退的任務。

南京保衛戰時,葉佩高認為,南京外線的部隊其實並不少,有兩個集團軍加兩個軍團。此時,外線的部隊不應該僅是在外線待著不動,而是應該立即行動起來策應南京保衛戰。可是,他的正確建議並沒有被批準。

1938年1月,葉佩高因戰功被提拔為11師副師長。

葉佩高建議,以11師教導隊為基礎組建突擊隊,在南京外線的寧國、廣德等縣城與日軍展開遊擊戰。

不久,葉佩高的建議被批準,一支以11師教導隊為基礎組建的蘇皖支隊成立。
在葉佩高的指揮下,蘇皖支隊接連收復寧國、廣德縣城,獲得了老蔣贊揚。

1938年6月,武漢會戰爆發。

由於馬垱要塞失守的速度太快,在二線的由黃維指揮的18軍主力還未來得及在彭澤一線組織起防禦,彭澤就被日軍106師團和波田支隊占領。

在危急之際,羅卓英點了葉佩高的將,讓其率領11師主力和第60師的180旅馳援彭澤,一定要把彭澤奪回來。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同時也是非常難以完成任務一個任務。因為當時11師的駐地距離彭澤有200多裏地,要在兩天之內趕到難度很大。

如果僅僅是正常行軍,兩天走200多裏地似乎也不難。可部隊不需要吃飯嗎?不需要休息嗎?

只要部隊需要吃飯、休息,那就要留出做飯和搭建宿營地的時間。如此一來,兩天行軍200多裏地就有難度了。要知道,這可不是平地,而是山地和沼澤地帶。

但葉佩高有辦法。

葉佩高 圖片來自網絡

他把部隊的後勤部門組織起來,根據部隊的行軍速度計算出提前量。即,把炊事班和搭建宿營地的後勤部隊用能找到的運輸工具先運送到前面去,提前把飯做好,提前把宿營地搭建好,部隊一到就開飯,一到就宿營。

在部隊開飯或者宿營的時候,炊事班和搭建宿營地的後勤部隊再次前行依次辦理。

就這樣,葉佩高用了33個小時就趕到了彭澤,一戰殲敵千余人,拿下了彭澤外線地區。

緊接著,在湖口要塞之戰,葉佩高再立新功,他建議18軍軍長黃維,不在湖口與日軍正面交戰,而是分兵外線,先把日軍分散在湖口要塞周邊的部隊殲滅掉。攻打湖口要塞的日軍後繼無力,自然無法攻下要塞。

果然,黃維聽了葉佩高的建議,18軍主力一戰殲滅了日軍147聯隊。

而此時,日軍145聯隊在日本海軍的配合下突破了26師、77師的防線,從11師背後登陸,11師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危險。

在此危急之際,已經來不及請示了。若不及時撤退,11師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葉佩高果斷下令突圍,並派出一部兵力接應駐守湖口要塞的第43軍一同突出了重圍

在接下來的瑞武路作戰中,葉佩高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在王陵基第30集團軍、吳奇偉的第9集團軍頻頻告急的時候,以一師之力獨戰日軍第9師團3個聯隊的聯合攻擊而不敗。

因此,葉佩高獲得了老蔣的大力贊揚,在武漢會戰剛結束不久,就任命葉佩高為11師代理師長,並於1939年初親點葉佩高為11師師長。

對於一位出身幕僚的將領來說,這個任命是非常罕見的,也由此引起了胡璉的嫉妒。

那麽,為何參謀長出身的將領不能擔任軍事主官呢?這又是什麽規矩呢?

按理說,葉佩高無論是資歷、學歷、學識還是戰功,都不是胡璉能夠比的。換句話說,胡璉都沒有嫉妒葉佩高的資格。

可問題偏偏出在葉佩高的出身上。

葉佩高從進入軍界開始,就沒有在一線部隊待過。到了11師後,直接就是上校、少將參謀長,屬於空降下來的幹部。

可部隊的參謀人員其實是沒有任何權力的,他們在部隊的地位是遠遠不能與那些帶兵的主官相比,軍銜再高也沒用。

當時,比較流行的是軍事學東洋,外交學西洋。可軍事學來學去,並沒有把日軍看重參謀的這一項學來。

這倒不是日軍的參謀制度有多好,但日軍的參謀說話好使那可是出了名的。

只要制定了作戰計劃,誰來反對也不沒用。中將、大將級別的日軍將領受制於中佐、大佐參謀的這一幕經常在日軍中上演。

只要大家翻開歷史書看看就知道,在近代,那些日軍參謀們都幹了哪些喪心病狂的事情。

而在中國的舊式部隊中,參謀們的地位正好與日軍倒過來了。

中國舊式部隊的參謀,被稱作幕僚。在清代的時候,部隊中是沒有幕僚的正式編制的,都是主官私人聘用的。這就決定了參謀與主官之間的主從地位。

主官調離或高升還好說,大概率能把幕僚帶走,可一旦主官退休或者部隊撤編,那幕僚的日子就慘了。

為何?因為新來的主官大概率是內建幕僚的,這就意味著舊幕僚們失業了。

如果原主官厚道些,他會把這些幕僚舉薦給朋友,要是不厚道,那就各回各家吧。

至於由幕僚搖身一變成為軍事主官?這種先例不是沒有,而是太少了!

總而言之,在當時的舊式部隊中,幕僚變成了軍事主官是不合規矩的。

葉佩高被動就被動在這裏,他沒有一線部隊待過的資歷,這就是他在出身上的硬傷。

可能有人會說,在淞滬會戰時,葉佩高不是當過33旅旅長嗎?怎麽沒有在一線部隊待過的資歷?

這是兩碼事。

當時對參謀長的規定是,要想升職,就要有下1級軍事主官的履歷。

比如葉佩高,在淞滬會戰前擔任11師參謀長,和旅長平級。如果葉佩高想要坐穩師參謀長的位置,那就要有當旅長的資歷。缺了這份資歷,是無法得到提升的。

例外也不是沒有。

比如14師參謀長郭汝瑰,在淞滬會戰時也擔任過旅長。可淞滬會戰剛打完,他就被提升為54軍參謀長了,缺了一個當師長的資歷。

後來陳誠還要提拔他,郭汝瑰只能到暫編第5師當師長,把資歷補齊,然後陳誠才能把他提拔到軍長這個級別。

由於葉佩高缺乏在一線部隊當連、營、團長的資歷,自然也就沒有基本部隊。在舊式部隊中,一個沒有基本部隊的軍事主官是坐不穩位置的。

而且,葉佩高為人也正直,對於軍事主官撈錢那一套既不精通,也不屑於去做,這就得罪了11師下屬的幾個團長。

抗戰爆發後,蔣系部隊把以師為戰略單位變成以軍為戰略單位。這就意味著一個軍的財政大權掌握在軍長手裏。

軍長呢,則把每個師應得的部份交給師長,由師長負責下發到本師。

按照慣例,師長應該以團為單位把錢財發給各個團長。

可葉佩高是知道軍中的弊端的,要是發給各個團長,由團長下發,就不知道究竟能被克扣多少。

因此,葉佩高就采用了直接發放到人頭的方式,杜絕了克扣。

這個做法自然是得罪了包括副師長胡璉在內的各個團長。

圖片來自網絡

胡璉和葉佩高不同,他久在11師,是一步步從排長熬到副師長的,他與部下的關系自然不是葉佩高能夠相比的。

對於11師師長的位置,胡璉早就垂涎三尺了。因為按照18軍的晉升規則,要當18軍軍長,是一定要當11師師長的。

按照葉佩高的發展勢頭以及老蔣和陳誠對他的看重,只要讓葉佩高在11師師長的位置上坐穩了,18軍軍長註定是他的囊中之物。

雖然說葉佩高高升了,11師師長的位置應該是他的,可什麽時候才能熬出頭當上18軍軍長啊?

況且,葉佩高出身幕僚,在軍內沒有多少根基,讓這樣一個人騎在他的頭上也不甘心。

為此,胡璉才鼓動部下的幾個團長以待遇降低為由不斷找葉佩高的麻煩。

可胡璉也知道,用這種辦法是無法擠走葉佩高。要想擠走葉佩高,上佳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給他戴上一頂「紅帽子」。

1940年初,在胡璉等人的密告下,葉佩高被上司以「思想不純」為罪名解職,調到重慶受訓一年。理由是允許和鼓勵部下閱讀進步刊物。

葉佩高被解職後,胡璉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11師師長。

好在葉佩高在陸大的同學,時任第54軍軍長的黃維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請葉佩高到第54軍擔任198師師長。

在反擊緬北發戰役中,葉佩高同樣戰功赫赫,其帶領的198師得到過「虎賁」旗,成為了與新編22師、新編38師、第57師齊名的「虎師」。葉佩高也因功被提拔為第54軍副軍長。

抗戰結束後,隨著部隊整編,54軍改為整編54師,葉佩高任師長。後又擔任50軍、新編25軍軍長。

濟南失守後,葉佩高被解職,理由是「濟南失守,支援無力」。

但真實的理由是,葉佩高與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有過交往,引起老蔣的懷疑,故而得不到重用。

讓葉佩高和老蔣之間的關系產生嚴重裂痕的應該一次談話。

在此之前,老蔣一直對葉佩高有好感,認為葉佩高能打仗,是一個難得的將才。

可葉佩高卻犯了老蔣的忌諱,竟然請求老蔣給雜牌部隊撥發一點物資。

如果在平時也就罷了。可當時,正值蔣軍在東北戰場上失利,老蔣正在氣頭上。老蔣本來就對雜牌部隊作戰不利憋了一肚子氣,見葉佩高還要替雜牌軍說話,還要為他們要物資,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因此,老蔣大怒,拿起茶杯就往葉佩高身上摔過去。

雖然茶杯並沒有擊中葉佩高,但老蔣的這個舉動已經宣告了葉佩高軍教生涯的結束。

此後,葉佩高永遠地告別了一線部隊,開啟了他十幾年高參生涯。

從表面上看,葉佩高因小事得罪了老蔣被貶謫,是對他的不公。

但要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難道不是葉佩高的幸運嗎?

若不是他遭到貶謫,而是繼續待在一線部隊,等待葉佩高的或許就是功德林了。

葉佩高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