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帝國急先鋒:美國驅逐艦發展史(1):起步

2024-06-28軍事

19世紀以來,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進行,眾多尖端科技被引入海軍艦艇的制造領域,曾經的木殼船體換成了堅固的全鋼結構,前裝滑膛炮發展為精準的後裝線膛炮,高大的風帆被蒸汽動力和螺旋槳取代。就這樣,海軍艦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入了近代化時代,其中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火炮的裝甲艦和巡洋艦成為了海戰的主角。正是在這個海軍技術大變革的時代,無線電、光學測距儀、水雷和魚雷也被安裝在戰艦上,其中又以魚雷最為搶眼。

羅拔·懷特黑德

1866年,英國人羅拔·懷特黑德發明了魚雷(懷特黑德的名字意譯為 「白頭」,因而被稱為白頭魚雷 ),這種威力巨大的水中兵器立即成為對付大型戰艦的有效武器。在魚雷問世不久後,專門用於發射魚雷的小型艦艇魚雷艇便誕生了,這種快速輕便的小艇透過高速接近目標並進行魚雷攻擊可以有效打亂對方戰鬥隊形,甚至是擊傷擊沈對方的主力艦。

早期的白頭魚雷

1875年測試的白頭魚雷

1893年進行試射的Mark III型「白頭魚雷」

英國海軍在1876年完成首艘以「白頭魚雷」作為主武器的艦艇,命名為「閃電」號;另在次年爆發的「俄土戰爭」中,俄方就用「白頭魚雷」擊沈了鄂圖曼土耳其的「Intibah」號軍艦,這也使的魚雷越發受到重視。1893年8月12日,一艘外形流線的軍艦從亞羅公司的船台上滑入大海,這艘軍艦就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哈沃克」號驅逐艦。「哈沃克」號長56.4米,寬5.6米,排水量275噸,航速27節。相對於較小的艦體,「哈沃克」號具有靈活而強大的火力,艦上安裝有一門76.2毫米火炮和三門57毫米速射炮,此外還有三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哈沃克」號在設計上完全滿足了進行反雷擊作戰的要求,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驅逐艦。

1894年投入使用的第一艘驅逐艦「哈沃克」號,隸屬英國皇家海軍

19世紀80年代,美國已經走出了南北戰爭陰影,工業化使得國家的實力逐漸增強,工業巨頭們急迫地要求開拓海外市場,發展海運和造船業就成了當務之急。為了保證大洋上航行的商船隊的安全,美國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結束內戰的美國開始將視線轉向了廣闊的大洋。1875年,美國建造了閃電號試驗魚雷艇,1890年建造了第一艘實用性魚雷艇—「庫欣」號,到美西戰爭時,美國已經擁有大量魚雷艇。「哈沃克」號驅逐艦出現後,1900年,不甘落後的美國人建造出「班布裏奇」級驅逐艦。

班布裏奇級驅逐艦:

與西班牙對陣的那場戰爭,使美國不吝錢財,拿出了足夠的款項以建造或購買諸如諾曼德和席紹、亞羅等船廠設計的一系列艦艇。雖然這些艦艇並不比外國同期的艦艇先進多少,但它們卻為美國海軍向驅逐艦的過渡鋪平了道路,並給美國的造船廠艦艇設計師提供了有益的經驗。美國建造的魚雷艇,其艇體是用重量輕的鋼材制造的,其主機也是重量輕、效能好。這就使他們把當時的造船技術推向了頂端。即使美國的魚雷艇在服役期間並沒有完全達到其設計要求,但它卻指出了通向未來的途徑。

班布裏奇級驅逐艦

美國於1896年到1897年批準建造了大型魚雷艇」法拉格特」號、「斯特林厄姆」號和「貝利」號,但這些魚雷艇的建造並不成功。美西戰爭期間,美國發現驅逐艦的戰鬥力十分重要。為此,在1898年5月國會決定建造第一級驅逐艦「班布裏奇」級。值得一提的是,日後名聲大噪的斯普魯恩斯曾任班布裏奇號驅逐艦的艦長。

1914年班布裏奇號上的水兵合影

這一級驅逐艦按四種不同型號進行建造,其中三種是由私營船廠設計的,另一種是根據船舶建造修理局的計劃建造的。美國國會將班布裏奇級的建造合約,分給六間私營公司,包括納菲爾-利維船舶和引擎制造公司(DD-1至DD-3)、威廉·泰利格公司造船公司(DD-4至DD-5)、夏蘭·荷令斯威鋼鐵廠(DD-6至DD-7)、霍河造船廠(DD-8至DD-9)、聯合鋼鐵廠(DD-10至DD-12)及燃氣輪機及發電公司(DD-13)。

1915年菲律賓蘇比克灣的班布裏奇號

私營船廠是采用曾經用於老式魚雷艇和第一次用於外國驅逐艦的「龜背甲板」式首樓,但海軍設計組卻采用升高的首樓。這是一個大的改進,因為它增強了驅逐艦的適航性。驅逐艦在海上航行時,艦首不易埋入水中,因而航速可以保持更長的時間。升高的首樓帶來額外的好處是:為首部提供了較好的居住艙室,同時可為艦員收、拋錨和系纜工作提供更多的甲板空間。

13艘軍艦並沒有全數跟從官方的設計,而且在細節上各有千秋。班布裏奇號(DD-1)、巴瑞號(DD-2)、昌西號(DD-3)、戴爾號(DD-4)、迪凱特號(DD-5)、保羅·瓊斯號(DD-10)、培裏號(DD-11)、普雷貝爾號(DD-12)及史超活號(DD-13)均采用官方設計。非官方設計的驅逐艦,全部均有「龜背」狀的前部甲板,以連線艦艏與艦橋。霍河建造的羅倫斯號(DD-8)及麥克多諾號(DD-9),4支煙囪全部緊密排列,建成後因無法安裝2門3吋炮,而改為安裝2門6磅炮,並在艦身額外加裝1門6磅炮(共7門);夏蘭·荷令斯威建造的霍普金斯號(DD-6)與赫爾號(DD-7)的煙囪則較高,前部甲板較矮,共裝有6門6磅炮。

1915年墨西哥外海的保羅瓊斯號

1916年阿拉斯加附近的四艘班布裏奇級,從左到右分別是保羅瓊斯、史超活、培裏、普雷貝爾

迪凱特號采用官方設計建造。相中可見艦體煙囪以2支為一組前後分別排列。艦艉指揮搭上裝有1門3吋火炮,而艦艏艦橋的3吋炮則被帆布掩蓋。相中艦橋與第一支煙囪中間,為指向左舷的6磅炮,至於另1門6磅炮則指向右舷。相片較難看到的是每組煙囪中間的魚雷發射管,以及置於第二支煙囪後、第三支煙囪前及第四支煙囪後(艦艉指揮搭前方)的3門6磅炮。

煙台港外的班布裏奇級驅逐艦

剛下水的培裏號

羅倫斯號是由霍河造船廠建造,擁有霍河獨特的私人設計特征。首先,艦身的4支煙囪平排並列,而沒有按組分列。艦艏與艦橋之間的甲板並不平直,而是以「龜背」狀方式連線。此種艦艏設計在當時的歐洲海軍非常流行。由於設計失誤,艦艏指揮塔上方無法安裝3吋炮,而要改裝6磅炮。「龜背」甲板末段(相中有水兵站立的木梯右方)可見艦橋右舷的6磅炮,此時因便於收藏而指向前方。

赫爾號由夏蘭·荷令斯威建造,其特征又稍有不同。首先,赫爾號的煙囪配置雖跟從官方設計,但較之為高。前部甲板采用「龜背」設計,而且前甲板整體明顯較矮。艦艏指揮塔安裝了3吋炮,而其下方的開口則為6磅炮。艦體後方裝有4門6磅炮,比官方設計多1門。

「班布裏奇」級驅逐艦作為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級驅逐艦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其在航速、火力和續航能力上都達到並超過了設計要求。盡管到了一戰前夕,「班布裏奇」級的效能已經有些過時,但還是全部參加了戰爭,其主要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執行護航任務。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培裏號長期留在巴拿馬運河區附近巡航。迪凱特號由遠東調往地中海,掩護協約國商船。麥克多諾號長期留在近海作反潛巡航,直到戰爭末段才到法國護航商船。瓊斯號長期留在大西洋西部護航商船。 一戰中除了「昌西」號在1917年11月19日被英國商船「羅斯」號撞沈,其他12艘毫發無失真。戰爭結束後,所有「班布裏奇」級驅逐艦全部退役並被出售拆解。

剛下水的普雷貝爾號

美國海軍在1899年獲經費建造16艘「魚雷驅逐艦」,其中13艘即為班布裏奇級,而余下3艘則為設計相若的特拉克斯頓級驅逐艦。「特拉克斯頓」級的設計與「班布裏奇」級非常相似,都是以魚雷艇為藍本,不過其尺寸比「班布裏奇」級更大。

1899年11月13日,「特拉克斯頓」級的首艦「特拉克斯頓」號(DD-14)在馬里蘭鋼鐵造船廠開工建造,該級的其他2艘:「惠普爾」號(DD-15)和「沃登」號(DD-16)也是在這家造船廠建造的。所有「特拉克斯頓」級驅逐艦都在1901至1903年間下水並服役。在該級驅逐艦的建造中,馬里蘭鋼鐵造船廠融入了自己的設計,使其與同時代的「班布裏奇」級在外觀上具有一定的不同。「特拉克斯頓」級艦首全部采用「龜背」前甲板,其一直延伸至艦橋下,使得兩門57毫米炮必須從「龜背」上的開孔向兩舷射擊。盡管設計上是安裝五門57毫米火炮,但是「特拉克斯頓」級全部安裝有六門57毫米炮。

在服役後,特拉斯頓號被分配到第二魚雷艦隊,它的指揮官被任命為該艦隊的指揮官。1903年1月14日之前,她在諾福克進行了試驗,並於4月24日收到了最終驗收。8月,它參加了緬因州法國灣附近的演習,狄奧多·羅斯福在牡蠣灣主持的總統檢閱,以及緬因州波特蘭附近的陸軍-海軍聯合演習。盡管是同時期設計和建造的,不過「特拉克斯頓」級驅逐艦算得上是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二級驅逐艦,其在航速、火力和遠洋航行能力上都要比「班布裏奇」級出色。「特拉克斯頓」級驅逐艦建成服役後,「特拉克斯頓」號和「惠普爾」號在1907年跟隨著名的「大白艦隊」進行環球航行,表現出了不錯的遠洋航行和續航能力。

惠普爾號與其艦長哈奇中尉

1914年,美軍入侵韋拉克魯,為了威懾墨西哥,全部三艘「特拉克斯頓」級驅逐艦都被派往墨西哥外海。當一戰爆發時,「特拉克斯頓」級已經有些過時,但是它們還是被派往大西洋護航商船。三艘「特拉克斯頓」級驅逐艦最終安全度過戰爭時期,並在1919年退役除籍。該級驅逐艦為後來美國海軍驅逐艦的設計定下了標準。

班布裏奇級:

艦長:76米

艦寬:7米

吃水:2米

排水量:標準420噸,滿載592噸

航速:28.4節

續航:3080海裏/18節

動力:4座燃煤鍋爐,2台三聯式引擎,8000馬力

武器:2座76毫米火炮,5座57毫米火炮,2座457毫米魚雷發射管

服役:班布裏奇號(DD-1)、巴瑞號(DD-2)、昌西號(DD-3)、戴爾號(DD-4)、迪凱特號(DD-5)、保羅·瓊斯號(DD-10)、培裏號(DD-11)、普雷貝爾號(DD-12)、史超活號(DD-13)

人員:75人

1915年墨西哥外海的史超活號

班布裏奇級驅逐艦

班布裏奇級驅逐艦

特拉克斯頓級:

艦長:79米

艦寬:7米

吃水:1.8米

排水量:標準450噸,滿載615噸

航速:29.6節

續航:3080海裏/18節

動力:4座燃煤鍋爐,2台三聯式引擎,8300馬力

武器:2座76毫米火炮,6座57毫米火炮,2座457毫米魚雷發射管

人員:78人

服役:特拉克斯頓號(DD-14)、惠普爾號(DD-15)、沃登號(DD-16)

1915年的特拉克斯頓號驅逐艦

沃登號驅逐艦

史密斯級驅逐艦:

1901年1月,英國海軍規定了建造新艦艇的要求:其尺寸不應超過當時已有的艦艇,在合約裏規定的速度應以艦艇在最大負荷時所能達到的速度為準。企求獲得在服役中所達不到的速度是毫無意義的;如果驅逐艦要在海上逗留較長的海權時間,那就需要改善艦上的居住性。這一級驅逐艦被稱為「江河」級,它們標誌著驅逐艦已發展成為一種真正的艦隊護航艦艇,它們能在各種氣候 條件下伴隨艦隊出海。英國海軍最終在1902年和1905年間訂購了37艘"江河」級驅逐艦,而且事實證明它們是很成功。

"江河」級驅逐艦

日本在第二期對俄海軍擴張計劃中,如前所述只有曉型和白雲型共4艘驅逐艦列入計劃。1900年時,因為所謂的「魚雷艇母艦」研制計劃被證明是脫離實際而被取消後,相關預算被用於追加建造4艘驅逐艦。到1903年,又有6艘雜用船的預算被挪用來追加建造3艘驅逐艦。這總共7艘用東拼西湊的預算造出來的新型驅逐艦,就是日本第一代國產驅逐艦——春雨型 。在日俄戰爭中獲得最大功勛的驅逐艦當屬其4號艦朝霧號,在夜間擊沈了沙俄的納瓦林號戰列艦。白雲型驅逐艦朝潮號向佩列斯韋特號和列特維贊號各發射了一枚魚雷,其中一枚射失,另一枚命中列特維贊號艦艏。白雲號發射魚雷,命中帕拉達號巡洋艦中部,帕拉達號起火。曉號則分別向已經中雷的列特維贊號和帕拉達號各發射一枚魚雷,其中向列特維贊號發射的那枚魚雷由於距離非常近,能夠確認命中了目標。

曉型驅逐艦

白雲型驅逐艦

漣號驅逐艦

春雨型驅逐艦

納瓦林號戰列艦

受損的列特維贊號戰列艦

日俄戰爭的經驗教訓讓美國海軍認識到只有擁有足夠數量的驅逐艦才能保護戰列艦不被對方的魚雷艇襲擊,驅逐艦一下子成為美國海軍發展的重要專案。羅斯福總統下令海軍少將喬治·康福斯組成一個委員會確定美國海軍驅逐艦的發展戰略和戰術用途,並對新艦的配置和裝備進行確定。在總統的親自過問下,委員會在1905年1月7日向海軍部送出報告,稱新型驅逐艦應該同時擔任傳統魚雷艇和現代護航軍艦的雙重角色。1906年6月,美國國會批準建造三艘驅逐艦,1907年3月又批準再建造兩艘。經過長達五年的等待,美國海軍終於迎來了新型驅逐艦,它就是「史密斯」級。

史密斯號驅逐艦

1908年3月18日,「史密斯」級首艦「史密斯」號(DD-17)驅逐艦在克雷普父子造船廠開工建造,該級其他4艘分別在紐約造船廠(林森號DD-18至普雷斯頓號DD-19)和巴斯鋼鐵廠(傅拉瑟號DD-20至列特號DD-21)建造。所有的「史密斯」級都在1908至1910年間下水並服役,由於海軍允許各造船廠自行決定鍋爐的安裝位置,因此五艘「史密斯」級驅逐艦的煙囪在位置上有一定的差別。1908年,史密斯級驅逐艦「傅拉瑟」號成為巴斯鋼鐵建造的第一艘驅逐艦,也是船廠百年驅逐艦之路的起點,此後巴斯鋼鐵不斷接到美國海軍的訂單。史密斯級驅逐艦第一次使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三座燃氣輪機的輸出功率達到10000馬力,航速超過28節。

試航中的傅拉瑟號

傅拉瑟號驅逐艦上都的魚雷發射管

「史密斯」級驅逐艦服役之後,一直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執行任務,其中「林森」號曾於1916年支援美國海軍陸戰隊入侵多米尼加。後來為了增強戰鬥力,「史密斯」級上的單聯裝魚雷發射管全部被換成雙聯裝。美國參加一戰後,五艘「史密斯」級全部被派往大西洋參加護航任務。戰爭結束後,效能上已經過時的「史密斯」級在1919至1921年間全部退役並被出售拆解。

艦長:89.5米

艦寬:8米

吃水:3.2米

排水量:標準700噸,滿載902噸

航速:28.3節

續航:2800海裏/10節

動力:4座燃煤鍋爐,3台燃氣輪機,10362馬力

武器:5座76毫米火炮,3座457毫米魚雷發射管

人員:87人

服役:史密斯號(DD-17)、林森號(DD-18)、普雷斯頓號(DD-19)、傅拉瑟號(DD-20)、列特號(DD-20)

列特號海試

1909年的傅拉瑟號驅逐艦

傅拉瑟號驅逐艦合影

普雷斯頓號驅逐艦

保爾丁級驅逐艦:

隨著更多的驅逐艦進入各國海軍服役,驅逐艦開始安裝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並采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英國江河級驅逐艦已發展成伴隨主力艦隊進行遠洋行動的艦隊型驅護艦,由於技術的進步,英國部族級驅逐艦(1905)開始使用燃油作為燃料,航速首次提高到30節。由驅逐艦組成的魚雷戰艦艇部隊已經成為海軍艦隊的主力基幹兵力,驅逐艦不僅肩負著打擊敵人魚雷艦艇的任務,同時還要負責在主力艦決戰前對敵艦隊實施魚雷攻擊,削弱敵方兵力的任務。

英國部族級驅逐艦

英國驅逐艦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的海軍建設。美國為此開建了保爾丁級驅逐艦,「保爾丁」級是「史密斯」級的改進型,將魚雷發射管從三根增加到六根。由於新設計的雙聯裝魚雷管的重量小於老式的單管裝置,這個升級比較容易。21艘「保爾丁」級使得美國驅逐艦的數量增加了一倍。新式燃油鍋爐提供12000馬力的功率,高於老式燃煤鍋爐的10000馬力,由於減少了載煤重量,航速也更快。「保爾丁」號在1909年於巴斯鋼鐵廠開始建造,在1910年下水服役。它是美軍第一艘以「保爾丁」為名的軍艦,以紀念1812年戰爭時美國海軍少將海林保爾丁。

保爾丁級驅逐艦羅號下水

「保爾丁」號在1909年於巴斯鋼鐵廠開始建造,在1910年下水服役。接著「保爾丁」號一直留在大西洋執勤。美國參與一戰後,「保爾丁」號被派往新英格蘭、英國及愛爾蘭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

1918年的保爾丁號

「保爾丁」級與「史密斯」級驅逐艦外形結構相似,也采用上下兩層甲板設計,以提高適航性。在官方設計中,「保爾丁」級有五門76毫米火炮,其中艦艏有三門,中軸及艦艉各一門。除了火炮,「保爾丁」級上還裝有三座雙聯裝魚雷發射管,其魚雷齊射能力是「史密斯」級的兩倍。「保爾丁」級是美國第一級安裝燃油鍋爐的驅逐艦,四台燃油鍋爐連線著四根煙囪。「保爾丁」上的三座燃氣輪機動力強勁,輸出功率達到12000馬力,最高航速超過29.5節。

保爾丁級共建造21艘,從DD-22到DD-42。1909年7月24日,「保爾丁」級的首艦「保爾丁」號(DD-22)驅逐艦在巴斯鋼鐵廠開工建造,該級其他20艘分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DD-24至DD-25、DD-32、DD-37),佛爾河船舶及引擎制造公司(DD-26至DD-27、DD-34、DD-39),紐約造船廠(DD-28至DD-29、DD-35、DD-38),克雷普父子造船廠(DD-30至DD-31、DD-36、DD-40)建造。所有的「保爾丁」級都在1909至1912年間下水並服役。所有保爾丁級驅逐艦服役後一直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執勤。

柏金斯號驅逐艦(舷號DD-26)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五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柏金斯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海軍準將佐治·柏金斯。1909年於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0年下水服役。接著柏金斯號留在大西洋執勤。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柏金斯號被派往英國及愛爾蘭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柏金斯號在1919年退役,最後在1935年除籍出售拆解。

布洛士號驅逐艦(舷號DD-29)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八號艦。是美軍第一艘以布洛士為名的軍艦,以紀念1812年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威廉·布洛士二世。1909年於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0年下水,於1911年服役。接著布洛士號留在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執勤。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布洛士號被派往法國及愛爾蘭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布洛士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24年轉到美國海岸防衛隊服役。1930年布洛士號回歸海軍,最後在1934年除籍出售拆解。

保爾丁級布洛士號DD-29),退役後轉為海岸防衛隊CG-10號巡邏艦。

沃靈頓號驅逐艦(舷號DD-30)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九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沃靈頓為名的軍艦,以紀念1812年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利維士·沃靈頓。1909年於克雷普父子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0年下水,於1911年服役。接著沃靈頓號留在大西洋執勤。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沃靈頓號被派往法國及愛爾蘭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沃靈頓號在1920年退役,最後在1935年除籍出售拆解。

1915年的沃靈頓號驅逐艦

莫納根號驅逐艦(舷號DD-32)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11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莫納根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西戰爭時期的海軍少尉約翰·莫納根。1910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1年下水服役。接著莫納根號留在大西洋執勤。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莫納根號被派往歐洲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莫納根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24年移交美國海岸防衛隊。1931年莫納根號返回海軍,在1933年除籍,最後於1934年出售拆解。

莫納根號驅逐艦

瓦爾克號驅逐艦(舷號DD-34)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13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瓦爾克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的海軍少將亨利·瓦爾克。1910年於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1年服役。接著瓦爾克號留在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執勤,曾協助美軍在派兵占據多米尼加。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瓦爾克號被派往英國、愛爾蘭及法國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瓦爾克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35年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瓦爾克號驅逐艦

艾門號驅逐艦(舷號DD-35)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14號艦。是美軍第一艘以艾門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的海軍少將丹尼爾·艾門。艾門號在1910年於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在同年下水,於1911年服役。接著艾門號留在大西洋執勤,曾協助美軍在坦皮科事件後入侵墨西哥。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艾門號被派往愛爾蘭及法國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艾門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24年轉交美國海岸防衛隊,負責截查酒精走私。1934年艾門號除籍出售拆解。

柏德森號驅逐艦(舷號DD-36)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15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柏德森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法準戰爭及1812年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丹尼爾·柏德森。柏德森號在1910年於克雷普父子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1年下水服役。接著柏德森號留在大西洋執勤,曾協助美軍在坦皮科事件後入侵墨西哥。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柏德森號被派往英國、愛爾蘭及法國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柏德森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24年轉交美國海岸防衛隊,負責截查酒精走私。1934年柏德森號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範寧號驅逐艦(舷號DD-37)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16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範寧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納芬尼爾·範寧。1911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2年下水服役。接著範寧號留在大西洋執勤。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範寧號被派往英國、愛爾蘭及法國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期間曾迫使德國U-58號潛艇投降。戰後範寧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24年轉交美國海岸防衛隊,負責截查酒精走私。1934年範寧號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範寧號驅逐艦

賈維斯號驅逐艦(舷號DD-38)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17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賈維斯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法準戰爭時期的海軍少尉詹姆士·賈維斯。賈維斯號在1911年於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2年下水服役。接著賈維斯號留在大西洋執勤,並在美國入侵韋拉克魯斯期間在外海戒備。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賈維斯號被派往英國、愛爾蘭及法國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賈維斯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35年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比爾號驅逐艦(舷號DD-40)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19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比爾為名的軍艦,以紀念探險家及美墨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愛德華·比爾。1911年於克雷普父子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12年下水服役。接著比爾號留在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執勤。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比爾號到愛爾蘭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比爾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24年轉交美國海岸防衛隊,負責截查酒精走私。1930年比爾號回歸海軍,在1934年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朱厄特號驅逐艦(舷號DD-41)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20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朱厄特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的海軍少將詹姆士·朱厄特。1911年於巴斯鋼鐵廠開始建造,在1912年下水服役。接著朱厄特號留在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執勤,並在坦皮科事件後協助美軍入侵韋拉克魯斯。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朱厄特號到法國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朱厄特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24年轉交美國海岸防衛隊,負責截查酒精走私。1931年朱厄特號回歸海軍,在1934年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詹金斯號驅逐艦(舷號DD-42)為保爾丁級驅逐艦的21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詹金斯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內戰時期的海軍少將方頓·詹金斯。1911年於巴斯鋼鐵廠開始建造,在1912年下水服役。接著詹金斯號留在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執勤,並在坦皮科事件後協助美軍入侵韋拉克魯斯。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詹金斯號到愛爾蘭海域,掩護協約國商船。戰後詹金斯號在1919年退役,並在1935年除籍,按倫敦海軍條約出售拆解。

艦長:89.5米

艦寬:8米

吃水:2.9米

排水量:標準742噸,滿載887噸

航速:29.5節

續航:

動力:4座燃煤鍋爐,3台燃氣輪機,12000馬力

武器:5座76毫米火炮,3座457毫米雙聯魚雷發射管

人員:86人

服役:保爾丁號(DD-22)、杜雷頓號(DD-23)、羅號(DD-24)、泰利號(DD-25)、柏金斯號(DD-26)、斯特雷號(DD-27) 、麥哥號(DD-28) 、布洛士號(DD-29) 、沃靈頓號(DD-30)、梅蘭號(DD-31)、 莫納根號(DD-32)、 泰利普號(DD-33)、 瓦爾克號(DD-34)、艾門號(DD-35) 、柏德森號(DD-36) 、範寧號(DD-37) 、賈維斯號(DD-38)、 亨雷號(DD-39)、 比爾號(DD-40)、 朱厄特號(DD-41)、詹金斯號(DD-42)

亨雷號驅逐艦

梅蘭號驅逐艦

泰利號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