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廖耀湘被俘後在宴會拍桌不服,劉亞樓轉身請出一人,他連敬三杯酒

2024-04-27軍事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

文 | 朱小悅愛侃娛

編輯 | 朱小悅愛侃娛

1948年,在遼沈戰役的關鍵時刻,國民黨將軍廖耀湘領命攻打錦州,意圖扭轉戰局。不料我軍已有充分準備,在廖耀湘部隊進入預設的包圍圈後迅速發起攻勢,導致其部隊兵敗被俘。 廖耀湘,這位在抗日戰爭中曾建立赫赫戰功的將軍, 其戰敗後的態度及歸降引起了諸多關註。那麽,究竟是哪位身份特殊的人物, 能讓廖耀湘在堅持不屈的姿態中突然轉變, 主動敬酒呢?他是如何成為我軍的俘虜的?下面就由小朱帶大家走進這個故事。

1906年廖耀湘出生在邵陽。他的祖父曾是一位私塾教師,父親則是個半農半讀的普通農戶。作為家中的長子,廖耀湘自幼接受重點培養,六歲起便開始識字讀書,他的教育之路由父親一手安排。1918年他透過考試進入縣級高級小學, 表現卓越,兩年後順利畢業。 畢業後他進入了嶽雲中學深造,並於1925年完成學業。 在這期間他深受當時激進的革命思想影響,決心投身於國家的革命事業。

家庭原本為他的學業積蓄了一些財產, 但資助他的學費已耗盡這些儲蓄,以至於連前往廣州的路費也成了問題。 因資金短缺,他錯過了黃埔軍校第五期的報名時間。無奈之下他選擇了就近參加湖南陸軍第三師, 希望透過軍中經歷為未來的學習積累經驗。 這支部隊的行為令他大失所望,部隊常對百姓施加壓迫,自身又常被視為匪軍。這種環境令廖耀湘倍感窒息和不公。

1926年5月,廖耀湘終於決定不再忍受這樣的境遇,他離開湖南,南下廣州,歷經困難,在7月成功進入黃埔軍校。 在軍校的日子裏,他接受了系統的軍事和政治訓練, 這段經歷深刻塑造了他的思想和人生方向。廖耀湘的軍校生涯為他後來的革命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決心。

在1930年,廖耀湘因其出眾的學業成績獲得赴法國深造的機會, 成為黃埔軍校第六期中唯一一位前往法國留學的學生。 這份殊榮不僅是對他個人才能的肯定,也是他未來職責的開始。 在留學簽證頒發儀式上,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親自將簽證交到他手中, 同時寄予厚望地對他說:「在法國好好學習,未來要為國家服務。」面對這樣的期望,廖耀湘感到無比激動,並鄭重承諾將學成歸國,為國家帶來先進的知識和技術。

廖耀湘在法國聖西爾軍校的學習生活充滿挑戰和機遇。 他不僅要適應全新的文化環境,還需在嚴苛的學術氛圍中保持優異的成績。他選擇了機械化騎兵作為自己的專業方向,這是一個關鍵的軍事領域,涉及到當時的最前沿技術和戰術。廖耀湘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他投入大量時間於實驗室和圖書館,研究機械工程、戰術規劃以及現代化武器系統的運作。

在四年的勤奮學習後,廖耀湘以全班第一的成績完成了學業。他的成就不僅為自己贏得了師生的尊敬,也為國家爭光,證明了中國學子在世界級的學術舞台上同樣能夠卓越表現。1936年,帶著滿載的知識和技術,廖耀湘滿懷信心地返回祖國,準備實作他對蔣介石的承諾——將所學的先進科技和理念, 套用於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

回國後廖耀湘積極參與國家的軍事現代化工作, 他在戰術訓練、裝備更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留學經歷成為了他職業生涯的一大助力,也為中國軍事的進步貢獻了寶貴的力量。這段海外學習的經歷,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廖耀湘的專業知識,更加深了他對於國家責任的理解與承擔。

在1941年的末尾,蔣介石下達了一項決策,任命杜聿明將軍作為中國遠征軍的代理司令長官,帶領部隊前往緬甸,與英國軍隊聯合作戰,共同抗擊日本的侵略。 這一行動標誌著中國遠征軍在二戰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942年3月20日,歷史上備受矚目的同古保衛戰爆發。中國遠征軍的先鋒部隊——第200師,率先深入緬北戰場,在與日軍的激烈對抗中陷入困境。這支師團不僅面臨四面楚歌的圍攻,更因補給線被切斷而處在極其危險的境地。第200師的士兵們在缺乏彈藥和物資的情況下, 仍不放棄最後的抵抗。

在這關鍵時刻,廖耀湘將軍展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領導力。為了打破圍困並解救第200師,他迅速部署連續的攻勢,精心設計每一次沖擊,成功牽制了大量日軍力量。廖耀湘的果斷行動不僅有效緩解了第200師的壓力, 更為其創造了突圍的機會。

經過數日的激戰,同古保衛戰最終以中國遠征軍的驚人勝利告終。盡管兵力不足,中國遠征軍展現了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成功地以少勝多,打敗了日軍。 這一壯舉得到了同盟國特別是英國和美國的高度評價。 他們公開稱贊新二十二師和第200師為「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之一」,這不僅是對這些英勇士兵的認可,也是對中國遠征軍整體作戰能力的肯定。這場戰役不僅增強了同盟國對中國的信任,也顯著提升了遠征軍的士氣和國際地位。

隨著遼沈戰役的激烈展開,蔣介石決定親臨前線指揮, 他抵達沈陽並迅速部署作戰計劃。在這關鍵時刻,他派遣廖耀湘將軍帶領其部隊西行,目標是解救陷入困境的錦州。在前往錦州的途中,廖耀湘的部隊遭遇了敵軍的猛烈阻擊,這迫使他暫時停止前進,調整戰略布局。

蔣介石的戰略中還包括了一支東進兵團, 他希望這支部隊能夠在塔山地區實作突破,從而為廖耀湘的部隊提供戰略支援。由於廖耀湘在戰場上的猶豫和消極態度,東進兵團的進攻受阻,未能成功突破塔山的防線,這導致了蔣介石整體戰略的失敗。

10月18日,錦州的失守訊息傳來,令廖耀湘意識到形勢的嚴重性。這一訊息如同晴天霹靂,他立即命令部隊加速西進,試圖撤退到相對安全的營口。但此時東北野戰軍已經迅速行動,他們有效地切斷了國民黨軍的退路, 並在營口附近將其部隊包圍。

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表明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廖耀湘的部隊在東北野戰軍的緊密圍攻下,陷入了絕境。在這關鍵時刻,他不得不面對自己在戰場上決策的後果, 同時也體現了整個國民黨軍隊在戰略協調與執行上的不足。 這次失敗不僅是對廖耀湘指揮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國民黨軍隊整體戰鬥力的一次嚴峻挑戰。

在遼沈戰役後我軍俘虜了多位國民黨高級將領,其中包括廖耀湘。盡管廖耀湘的表情顯得十分郁悶和不滿, 劉亞樓依然按照上級的指示,命令部隊的炊事班籌備了一場豐盛的宴席以表達我軍的誠意和善意。

在宴會的日子到來時,被俘的國民黨將領們帶著明顯的緊張情緒走進設在後勤部辦公室的餐廳。他們眼神閃爍,彼此間也不怎麽交流。 廖耀湘則是最後一個進入,低著頭, 面無表情。劉亞樓則是帶著和煦的笑容,在門口迎接他們,一一同他們握手,以示友好。

當所有人就座後劉亞樓站起來,拿起酒杯,他用充滿熱情的聲音說道:「各位將軍,今天在這裏我要代表林彪司令員和羅榮桓政委向各位表達我們的敬意。 雖然戰場上我們是敵人,但戰爭結束, 我們都是誌同道合的朋友。希望今天我們能夠放下前嫌,共敘友情。

眾將領聽後紛紛起立,舉杯相應。廖耀湘卻是例外。 他坐著沒動面孔仍舊板著。 劉亞樓見狀,沒有再勸而是轉身讓鄭洞國走向前去。

鄭洞國這位黃埔一期的畢業生,不僅在國民黨中享有崇高的聲望,還是廖耀湘的師兄。當他出現在廖耀湘面前時,廖耀湘顯然感到非常震驚。 原來盡管蔣介石曾宣布鄭洞國忠誠於黨國至死, 但鄭洞國卻已向我軍投誠。

面對如此情況,廖耀湘沈默了一會兒,然後深深鞠了一躬,向鄭洞國表示了深深的歉意。隨後,他轉向劉亞樓,連敬了三杯酒,表達了他對未來可能的改變的渴望和對過去行為的反省。廖耀湘的態度有了顯著的轉變,他的行為不僅緩和了宴會的氣氛, 也表明他希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獲尊重和信任。

在歷經戰爭的風雨後,廖耀湘在戰後的重新適應社會和政治環境中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和改革意願。這種表現使他在被拘留期間獲得了政府的關註。 由於他在獄中的優秀行為和對改造政策的積極響應, 廖耀湘最終在1956年被特赦,這標誌著他重獲自由的同時,也為他重新融入社會開辟了道路。

特赦後政府考慮到廖耀湘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及其在改造過程中的積極表現,決定為他安排一份工作,以幫助其平穩過渡回民間生活。 他被安排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主要負責管理和監督生產線, 這份工作不僅為他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還幫助他恢復了在社會中的尊嚴和影響力。

1968年12月2日,廖耀湘在北京因病去世。1980年5月,國家決定將其骨灰安葬於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 這是對他英勇事跡的最高肯定。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許多革命先烈安息之地,廖耀湘的骨灰的安放,不僅象征著國家對他的尊重,也讓公眾能夠紀念這位抗戰英雄的無私奉獻。

參考資料【廖耀湘,從兵團司令到政協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