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1937年李克農外出,一老農扔下紙團,李看後:快告訴白崇禧有危險

2024-04-27軍事

1937年,李克農在南京街頭意外接收到一個神秘老漢扔來的紙團。

當時,中日戰爭正處於白熱化階段,日軍四處肆虐,國民黨內部也風聲鶴唳。而這紙團中,卻有著可能改變歷史行程的資訊:日軍計劃刺殺國民黨重要將領白崇禧。

這個訊息如何傳遞至白崇禧耳中,成了李克農肩上的重任。他必須在混亂的戰時局勢中,確保這條生死資訊的真實性與安全性,同時保護訊息的傳遞者不被敵人捕獲。

白崇禧在接到警告後,機智地避開了日軍的刺殺。這一次機智的逃脫,不僅為他贏得了寶貴的生存機會,也為國共合作抗日提供了堅實的信任基礎。而那位神秘的老漢,其真實身份和動機,也在戰爭的陰影中逐漸明朗化。

草帽之下

1937年的中國,是一個混亂與戰火纏結的時代。七月,隨著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全面的抗日戰爭正式拉開序幕。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中國各地展開侵略,城市和鄉村 alike 都籠罩在一片恐慌與無助之中。南京,作為當時的國民政府首都,自然成為了戰爭風暴的中心之一。

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與危險的時代背景下,覃瑞義這樣的普通人物顯得尤為微不足道。原是一名紅軍戰士的他,在遭受重傷後失散於大部隊。數年的漂泊讓他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他的故鄉已被戰火吞噬,家人亦在混亂中失去了音訊。覃瑞義的身體因戰傷而常年帶病,但他的內心卻依然懷揣著對抗日的渴望和對共產黨的忠誠。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覃瑞義得知紅軍已經到達陜北,這訊息對於他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霖,讓他重燃了希望。他決定前往南京,期望在那裏找到加入抗戰的機會。南京,這個名字在覃瑞義心中充滿了特殊的意義,那裏不僅是抗戰的前線,也是他可以重新找到自我價值的地方。

抵達南京後,覃瑞義以一名普通老農的身份隱匿於市井之中,他的日常是在城市的角落裏苦苦掙紮求生。他的衣著簡陋,常常被誤認為是乞丐,但這也為他觀察戰時南京的社會環境提供了便利。在那個充滿緊張和猜疑的環境中,覃瑞義保持著極高的警覺,任何關於抗戰的訊息都不能逃過他的耳朵。

一天晚上,覃瑞義像往常一樣走進了一家熙熙攘攘的酒館。酒館裏,人聲鼎沸,各色人等混雜一堂,他幾乎與這裏的裝潢無異——陳舊而不起眼。酒館的店小二見他衣著寒酸,便不甚理會,隨意給了他一碗便宜的米酒。覃瑞義沒有抱怨,只是默默地接過酒碗,找了個角落坐下。

他的目光在酒館內遊移,耳朵則在聆聽周圍的談話。不久,一桌的客人引起了他的註意。他們的談話內容涉及到了日軍及其在南京的行動,這立即激起了覃瑞義的警覺。他靜靜地坐在那裏,盡力去捕捉他們的每一個詞。這些人中有一人的口音非常奇怪,讓覃瑞義猜測這可能是日本間諜。

隨著談話的深入,覃瑞義的猜測被進一步確認。他們正在密謀一個暗殺計劃,目標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白崇禧。這樣的情報對於覃瑞義來說具有極大的價值,他知道必須立刻將這個訊息傳遞出去。但在敵占區內,每一個行動都充滿風險。

酒館內,覃瑞義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座位,他的動作不惹眼,盡量避免引起註意。走到門口時,他留意到街道上的行人稀少,夜色也幫助掩蓋了他的行動。他決定去找國民黨的駐軍,但他也清楚,以他的身份,進入那樣的軍事設施幾乎是不可能的。

覃瑞義轉念一想,決定尋找八路軍的聯系方式。他知道在這樣的時期,共產黨與國民黨雖有合作,但雙方的關系復雜而微妙。他需要找到一個可靠的方式,確保情報能安全、準確地傳達到白崇禧或是他的近衛團手中。

暗夜傳信

覃瑞義走過冷清的街道,思索著如何將情報安全傳遞給國民黨或八路軍的相關人士。南京的夜色為他提供了一定的掩護,但同樣增加了行動的不確定性。他決定先回到自己暫住的小屋,那裏藏有一些舊報紙和雜物,或許能找到傳遞資訊的方法。

在簡陋的小屋中,覃瑞義拿出一張舊報紙,小心翼翼地在報紙的夾層裏藏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簡明扼要地寫著日軍暗殺計劃的關鍵資訊,以及刺殺白崇禧的時間和地點。他將報紙折疊得規規矩矩,外表看不出有何異樣。

深夜,他離開小屋,躲避著路燈下的光圈,沿著偏僻的小巷前往國民黨駐軍的一個可能的情報點。他計劃將這份報紙作為普通廢物丟棄在那裏,希望國民黨的情報人員能夠註意到並檢視其中的內容。

行至半路,覃瑞義註意到有幾輛軍車緩緩駛過,車上明顯標有八路軍的標誌。他的心中一動,這是一個更直接傳遞資訊的機會。他迅速改變計劃,跟隨那些軍車,試圖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接近。

軍車最終停在了一個官方建築前,幾名軍官下車後直接進入建築。覃瑞義觀察四周,確認沒有其他行人或警衛註意到自己後,迅速靠近了其中一名剛剛下車的軍官。他輕輕把報紙放在了軍官可能經過的路線上,然後迅速躲回暗處,目光緊緊跟隨那名軍官的動向。

那名軍官註意到地上的報紙,似乎出於職業習慣,他彎腰撿了起來,隨手翻看。覃瑞義見狀,心中稍感安寧,但他仍舊不敢大意,繼續觀察著那名軍官的反應。軍官的眉頭緊鎖,顯然是讀到了紙條上的內容。他看了看四周,然後快步走回建築內,顯然是去報告這一緊急情報。

覃瑞義知道自己已盡力,剩下的就要看情報的真實性和國民黨的反應了。他悄無聲息地退回暗處,決定離開這個區域,以免被懷疑或追蹤。他的步伐匆忙但謹慎,每一步都盡量避免發出聲響。

幾天後,覃瑞義透過各種渠道得知,白崇禧在預定的暗殺日期那天沒有出現在日軍計劃的地點。訊息表明,白崇禧得到了警告,並成功避開了潛在的危險。這個訊息讓覃瑞義內心感到一絲寬慰,他的行動沒有白費,至少在這一次事件中,他為國家的安全做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覃瑞義繼續保持低調,他知道這份情報可能會引起日軍的註意,自己的安全現在更加不可保障。他決定暫時遠離南京,避免可能的追捕和報復。

逃離與追蹤

覃瑞義在黎明前的寒風中匆匆離開了南京,他的目標是前往安徽的一個偏遠小村莊。在這個村莊裏,他有一個老戰友,希望能暫時找到棲身之地,同時規避潛在的日軍追捕。

隨著太陽緩緩升起,覃瑞義抵達了一個交通要道。他小心翼翼地避開主要道路,選擇了一條較少行人經過的鄉間小路。沿途,他偶爾會遇到一些早起的農民,他們都對這個身穿破舊軍裝的陌生人投以好奇的目光。覃瑞義不敢停留太久,怕引起不必要的註意,他盡可能地低調行進。

到達村莊時,天色已完全明亮。他找到了老戰友的家,敲了敲破舊的木門。門後是一個蒼老的面孔,那是他多年未見的戰友,二人一時都沈浸在重逢的喜悅中。老戰友快速將他迎入屋內,給他提供了食物和水,以及一處暫時安全的藏身之地。

覃瑞義在村莊裏住了幾天,期間他盡量不外出,只在夜深人靜時才敢稍稍走動,了解一些外界的訊息。然而,他的心始終不安,他知道自己的行動可能已經引起了日軍的註意,也可能會給老戰友帶來麻煩。

就在他決定再次搬遷的前一夜,村莊突然傳來了車輛行駛的聲音,這在通常寧靜的鄉村是極為罕見的。覃瑞義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這可能是日軍的追蹤。他連忙告別老戰友,只帶上最必要的行囊,選擇了一條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山路,企圖擺脫可能的追蹤。

深夜,他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前行,四周一片寂靜,只有偶爾的蟲鳴和遠處的犬吠。覃瑞義時不時停下來傾聽,確認後方沒有追趕的聲音。山路險峻,他多次差點滑倒,但他知道不能停下,一旦被捕,不僅是自己的性命,還可能連累其他人。

走了整整一夜後,覃瑞義終於走出了山區,眼前是一個新的縣城。他在城邊的一個小池塘邊洗了把臉,盡量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麽狼狽。他進入城鎮,尋找一個可以暫時停留的地方,同時繼續觀察是否有可疑人員跟蹤。

在縣城,覃瑞義找到了一個小旅館,他用僅剩的幾個銅板租了一個房間。房間簡陋而陰暗,但對於他來說,能有一個暫時的避風港就已經足夠。他在這裏住了幾天,期間盡量避免與人多交流,只是偶爾出去采購一些生活必需品。

幾天後,當他從旅館的窗戶向外張望時,看到了幾名日本士兵在街上巡邏,顯然他們正在搜查某人。覃瑞義的心沈了下來,他知道自己必須再次離開,這個地方已不再安全。

在一片混亂與不確定中,覃瑞義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他這次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只是盡可能地向更偏遠、更不易被發現的地方前進。每一個步伐,都是對未來未知的探索,但他知道,只要還有一線生機,他就不會放棄。

透過一系列秘密且機智的行動,覃瑞義成功地將情報交給了八路軍,從而使白崇禧得以逃過一劫。

覃瑞義的行為展現了普通人在國家危機時刻的非凡勇氣和對抗日的決心。他的故事是那個時代許多不為人知英雄故事的縮影。

他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顯赫的身份,只是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覃瑞義之後選擇逃離,繼續以一名普通人的身份生活,他的名字未被載入史冊,但他的行動卻為抗戰貢獻了一份力量。

參考資料:

文匯報:【李克農諜戰南京:救了白崇禧,調查日本特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