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含碳量最低為95%,最高可以高達99%。
很難想象幾乎都是由碳組成的東西,有著比鋼硬五倍,卻比金屬要輕很多的特性。
而且本身還具有不易燃燒的內容。
所以它的套用極為廣泛,不僅在民用領域中有著較大的套用,還是高科技材料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以至於在國防武器裝備中,都屬於戰略級物質。
有著如此眾多功能,所以在材料界碳纖維還有一個綽號——黑色黃金。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在2015年的時候,一架叫做陽光動力2號的太陽能飛機問世了。
這架飛機的機身就是用碳纖維材料制作的。
翼展達到了七十二米,飛行高度是八千五百米,太陽能板的厚度只有一根頭發絲那麽厚,外形看起來像一只大蜻蜓,不過價格很貴十億元。
碳纖維的市場
開啟碳纖維的是美國和日本,日本在1959年的時候,使用聚丙烯腈基制造出了碳纖維。
碳纖維出現之後,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到了1970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和日本達成了合作協定,此後碳纖維領域基本上就被美日壟斷。
其實就算是到了今天,美國的這家聯合碳化物公司和日本依然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碳纖維研制公司。
長期以來,美日在碳纖維市場中占據了85%的份額。
那麽中國的碳纖維又是一個什麽狀況呢?
碳纖維問世之後,中國在1962年就開始對碳纖維發起了挑戰。
但中國的碳纖維可以說是一路波折,不說別的,就說1984年的巴黎統籌條約,對中國實施的限制和封鎖,讓中國的碳纖維研究進入到了困境。
一直到本世紀初期,中國的碳纖維技術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沒有什麽技術性的突破。
而西方國家碳纖維提供給中國,通常就兩種方式,其一通知漲價,其二是想起了就給點,想不起就呵呵,按照書面的說法就是賞賜性的提供。
沒辦法,東西在人家的手裏,就算是不服,人家也不當回事。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2015年的時候,日本逮捕了一家貿易公司的管理人員,包括董事長在內的三個人全部都抓了起來,逮捕的原因是涉嫌將嚴格限制出口的碳纖維出口到中國。
這家貿易公司在2010年經過南韓的釜山,出口給中國三千五百公斤的碳纖維。
可見當時對中國的限制是多麽的嚴重。
沒有辦法,在這個時間點上,碳纖維小束絲日本三家公司就占據了市場70%的份額,而大束絲分別由日本,美國和德國的三家公司把控,更是占據市場80%的份額。
所以碳纖維可以說是由提供方掌握,說什麽就是什麽。
面對這種情況,有一家做漁具的公司怒了。
不禁要問了,人家高精尖的碳纖維跟你一家制作漁具的公司有什麽關系?
關系大了。
釣友們的品味是越來越高,早就拋棄了一根竹竿,一根吊線,一個彎鉤的釣法。
也講究起了高科技,竹竿太重,韌性不好,釣到大魚容易折斷。
所以要求有一把質素輕,韌性高的釣魚竿。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想要做高端漁具,碳纖維是少不了,它比鐵還輕,只有鐵的四分之一的重量,但強度卻是鐵的十倍(上文提到的是鋼),還有很高的彈性。
那麽光威怒了的結果是什麽?
光威的發展
話說在1987年的時候,有一家鎮辦企業眼看著就要破產了。
當時就有一個叫陳光威的人接手了這家企業。
陳光威是什麽人呢?原來他在田村鎮當過大隊長,村支書,後來當上了政工辦副主任。
他接手了這家企業,其實應該叫臨危受命。
接手了企業就要琢磨產品,做什麽好。
結果他就挑選了釣具,在當時這行在中國還屬於空白行業。
既然是空白行業,國內就沒有制作釣具的器材,國外到是有,但企業沒錢,不然也不會快破產了。
所以陳光威就帶著企業裏的骨幹琢磨起了釣具生產線的問題,這就是老一輩的精神,目標確定,什麽攔路虎,爬山虎一概都是腳下的墊腳石。
用了一百五十多天的時間,還真就被他們研發出了中國首台釣竿生產線。
由此光威集團的前身——威海魚竿廠誕生了。
截至到1997年,他們就生產了一千萬套魚竿,一舉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魚竿生產企業。
量上去了,但質也的跟上,這就遇到了被日美聯合壟斷的碳纖維。
一開始還好,光威購買,日本出售。
本來是互惠互利的雙贏模式,結果日本在碳纖維上時不時的漲點價,他還不提前通知,基本上就是想漲就漲,臨時通知。
這也就算了,只能重新調整價格,畢竟企業是需要利潤的。
但另一方面就有點受不了,比如光威想要三百公斤碳纖維,結果到手哪裏有三百公斤,只是少或者更少的說法,再或者幹脆沒有。
這可不行,他根據情緒供貨,而光威作為一家企業不能長期穩定的收到貨,這生意就沒法做了。
於是在1998年的時候,陳光威幹脆引進了碳纖維生產線進行生產,不依靠外物。
也是這個舉動,讓中國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可以生產碳纖維預浸料了。
其後陳光威在碳纖維的領域投入可以說是一發不可收拾。
從2002年開始,光威集團投入了四十多億元,對碳纖維進行研發,期間還貸款了二十億左右。
為了碳纖維陳光威甚至將房子都抵押了。
在光威集團中,科技研發的投入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研發費用基本上一直在增長中。
他們還和國內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進行聯合研發。
首先第一個突破就是在2004年研發出的T300碳纖維,讓中國第一次有了能夠生產碳纖維的能力。
當然這僅僅是起步,想要工業化量產,還得往前走。
畢竟器材同樣需要攻關,不然依然會像之前一樣卡脖子,只不過從碳纖維換成了器材而已。
到了2008年的時候,才實作了碳纖維器材的國產化。
一步步走來,光威集團成為了給國防提供碳纖維材料的主力供應商。
不過很可惜的是,在2017年的四月份,陳光威去世了。
當然他的信念卻一直在這個企業裏。
雖然光威集團可以生產碳纖維了,但碳釬維也有低端,中端和高端的區分。
比如說T1100級的碳纖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是無法生產的。
那麽日本就可以在這種級別的材料上,進行漫天要價,甚至還會指定幾家企業使用,其余不能使用的規則。
T1100級別的碳纖維看起來很高級,其實在日本已經有了更高級的T1200,當然還處於試驗品階段,距離量產有一定的差距。
而光威,一直在碳纖維領域中深耕,一直在追,從最開始的T300,再到T800,跟著是T1000,現在釘選了T1100了。
所以在碳纖維領域中的高端產品,還是不行的。
就拿光威起家的釣具來說,一說到好的魚竿,基本上就會介紹這是日本東麗的材料制作的,而且價格是非常的昂貴。
雖然貴,但利潤最大的一塊卻被日本的東麗給切走了。
這種魚竿使用的就是T1100碳纖維。
光威從T300一直在追,到了2023年年底的時候,光威集團就對外宣布了一個訊息,T1100碳纖維已經透過了驗收,要在2024年實作規模化量產。
所以按照這個趨勢,突破美日的壟斷應該是不遠了,能不能引領碳纖維不知道,但進入第一梯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關於T1100級的碳纖維魚竿,釣友們還是需要耐心等待一些時候,畢竟剛開始生產出來的T1100級碳釬維,是不太可能拿去生產魚竿的。
各行各業需要的渴求度,要比魚竿高一些,比如航天,軍工等等。
所以T1100級的碳纖維魚竿還要靠後一點。
但可以相信的是,T1100級的碳纖維魚竿,應該會有一輪的大降價。
實惠還是有的。
保不齊過個兩年左右,人人一把T1100級碳纖維魚竿,排排坐在魚塘邊上釣魚。
有句話是怎麽說的?
昨天的我你愛答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當然了,必要的謙虛還必須有,畢竟人家已經開始對T1200級的碳纖維發起了量化挑戰了。
目前中國碳纖維的市場
碳纖維市場,國際巨頭的引領還是占很大比重的,前五個企業的產能就占據了57%的份額。
在2021年到2022年之間,全球新增的產能大約有十五萬一千噸,基本上是中國主導的。
而且中國的國產化率也有了顯著的發展,在2013年的時候,國產化率只有不到10%,但到了2021年這個數碼已經提升到了47%左右。
參與到碳纖維行業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在2013年的時候,就已經有近四十家企業,正在建設或者已經建設了碳纖維原絲生產線。
於此同時,其他國家的碳纖維生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比如土耳其有一家公司,2007年才開始涉足碳纖維,結果用了六年的時間,一舉就將產品從A42升級到了A49,而且產品也出口到了中國。
2013年在中國銷售了一千五百噸,同年這筆銷售額相當於中國全部碳纖維企業的銷售額。
所以中國的碳纖維在進步,其他各國在這個領域的發展也不逞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