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俄烏沖突打了這麽久,普京都清醒了,為何澤連斯基卻還不依不饒?

2024-09-03國際

澤連斯基堪稱當下全球最為忙碌之人,就連在日本舉行的 G7 會議,他都要空降出席。從事後公布的照片來看,其穩穩居於 C 位。那麽,澤連斯基緣何擁有如此地位?眾所周知,原因在於俄烏沖突。

然而言歸正傳,澤連斯基此次現身「G7」,不經意間相當於為中國提供了助力。就「G7」此前的態勢而言,其矛頭無疑是指向中國的。但澤連斯基的出現,致使其方向發生轉變,全都徑直對準了俄羅斯——這一點從「G7」事後的通告中便能夠明晰。

對於此現象,不知普京作何感想。此外,除了 G7 之外,在西安舉行的「中亞峰會」,普京亦缺席。要知道,中亞五國向來被視作俄羅斯的後花園。然而在俄烏沖突的形勢下,普京也只能默許中國正式介入,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例如中哈鐵路,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已投入運作,然而直至此次中亞峰會,才有了新的推進。

2005 年,在美國的籌謀之下,吉爾吉斯首任親俄總統遭推翻,親美總統登台,此後,美國便以反恐作由頭,於該國設立了瑪納斯軍事基地——在對阿富汗的戰爭裏,發揮了重大作用。

然而,俄羅斯隨即展開了一系列的籌謀與運作。在 2010 年,親美的總統遭驅逐下台,親俄總統重新執政,而美軍的這一軍事基地,也被強力驅離……這些皆為過往發生的史實。

因此而言,一場俄烏沖突使普京幡然醒悟,明白此前他對美國和西方的諸多忍讓與示好,期望獲得對方認可,純屬自作多情。縱覽全球,唯有中國最為可靠——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迫於現實,普京都必然清醒。

與普京相較,風頭正盛的澤連斯基,實則亦無甚佳處。然而澤連斯基的態度,與普京截然相異,呈現出一副絕不罷休的姿態,乃至「反攻」至俄羅斯境內。且在 G7 會議之際,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

同時,還宣稱要與巴西總統盧拉會面——然而最終澤連斯基,竟爽約了,令盧拉頗為無奈。

之所以澤連斯基這般行事,明眼之人皆可察知,意在達成一種瓦解之效。畢竟印度、巴西皆與中國一般持中立之態。他與莫迪會面,緣由在於俄羅斯和印度產生嫌隙,印度以本幣購置俄羅斯能源,致使俄羅斯持有大量幾近無用的紙幣,令普京深感不滿。

他未能履約與盧拉會面,緣由在於盧拉總統早已表明:我與中國的態度一致,停火和談方為正道,澤連斯基前來又能如何?然而,無論如何,相較於普京的清醒,澤連斯基愈發強硬,那麽他究竟憑借何種底氣,敢這般執拗不休?

二、歷史底蘊

在每一件令人匪夷所思之事的背後,皆存在其特定的歷史緣由!澤連斯基能夠由喜劇演員成功轉變為烏克蘭總統,情況亦是這般。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實際上陷入了一種極端化態勢:時而親俄,時而親美,於兩者之間迅速轉變。然而,無論哪方執政,烏克蘭的狀況都愈發糟糕!

在此種情形之下,無疑為澤連斯基的上台埋下了伏筆!要知道,他先前乃是一名喜劇演員,而那些親俄抑或親美的候選人,皆已使烏克蘭人喪失信心,於是便只能將期望寄托於他了。

而 2014 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實乃俄烏沖突的導火索!彼時,鑒於德國與法國皆竭力排斥美國於歐洲的影響力,故而促成了「明斯克協定」。

事實上,當時美國有意介入,像奧巴馬曾向普京發出警告,然而最終只能采取經濟制裁手段,原因在於無切入點——就連歐洲的夥伴也宣稱:無需美國,在此情形下美國又如何介入?

然而需要明確指出的是,「明斯克協定」在某種程度上乃是德法的綏靖行為。因而在普京發起俄烏沖突時,便意味著德、法綏靖政策的破產,美國順勢被鄭重請回。

這便是俄烏沖突發生後,德、法(老歐洲)地位滑落,波蘭、芬蘭等東歐諸國(新歐洲),竭力攀附美國的緣由。故而,與其言歐盟各國,自願受美國挾持,莫若說他們對這一「創口」束手無策。澤連斯基遂為那劑「良藥」,欲止血就得支援澤連斯基。

總體論析:其一,烏克蘭國內的極端情形,造就了澤連斯基的上台條件。其二,俄烏沖突的爆發,致使澤連斯基成為不二之選,原因在於無法再對普京施行綏靖政策——歐洲已然分裂,至少讓東歐諸國受到驚嚇!

此乃澤連斯基如此有底氣,即便俄烏沖突這般狀況,仍不罷休的歷史緣由,亦或說是普京不夠明智所導致的結果。

站在普京的視角加以剖析可知,俄烏沖突本應是其重塑俄羅斯的契機,然而卻因對澤連斯基的低估而未能如願。由此,引出了第二個原因。

三、實際支撐基礎

普京引發俄烏沖突之際,世界各主要國家作何反應?時間未久,想必皆未遺忘,一經梳理便可知端倪。

美國最為悲觀,甚至有可能已啟動了「阿富汗模式」。美國向澤連斯基提議:逃走吧,會為您派遣飛機,英國持同樣態度。

也就是說,美國與英國,對澤連斯基根本不抱期望,企圖復制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模式,聯合世界各國共同對俄羅斯進行圍堵和消耗。

中國表現出極高的明智性,其一,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其二,向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物資並予以關懷,其三,撤回本國公民。

法國處境最為尷尬,馬克龍只得再度扮演調停人的角色。普京不接聽澤連斯基的電話?無妨,由我馬克龍去與普京溝通。還記得吧——那張長長的桌子,兩人相距甚遠相互喊話!然而,問題絲毫未得到解決。只因「綏靖政策」落空,普京同樣滿心憤懣。

德國最為荒唐可笑,先是送去五千頂鋼盔,接著宣稱:我方予以支援,不過尚需時間進行籌集。言外之意便是,你還能撐持多久?正因如此,後來澤連斯基向德國甩臉色,表態稱:我不會面見德國總統!

當然不能少了印度,的確盡顯大國風姿,派出兩架運輸機送了些藥,還表示要援助難民……實則近乎無所作為,畢竟印度正忙得不可開交,全力進口俄羅斯的能源,無暇顧及烏克蘭!

未曾想,在一片消極論調中,澤連斯基毅然宣稱:我絕不離開,就守在基輔!隨後組織人力進行抵抗,炸毀基輔機場等等。最終成功抵禦住了俄羅斯的首輪猛烈攻勢,迫使俄軍撤離基輔。這一局面令歐美各國大為震驚,原來澤連斯基並非僅擅長喜劇表演,隨後各類支援紛至沓來!

分析綜述:不管對於澤連斯基持有怎樣的見解,都必須認可,他在俄烏沖突起始階段的作為,為其增添了充足的底氣,同時也使普京的「大帝形象」受到動搖。正因如此,他現今才「毫不退讓」,甚至迫使連美國都作出讓步,要提供 F16 戰機之類。

普京的清醒,存在其必然性,澤連斯基的堅持,亦有其緣由,然而就俄烏沖突最終的走向,筆者依舊覺得,和平解決的可能性更高。對於中國而言,在竭力勸和促談的同時,唯有更好地發展自身,方為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