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 5 月 7 日,年屆 76 歲的克留奇科夫獲邀參加普京的總統就職儀式。然而,他的現身卻引發眾人諸多議論,此為何故?
事實上,克留奇科夫曾因「叛國罪」與「篡權罪」入獄,一名「罪犯」現身總統就職典禮,試問還有何種新聞比此更為轟動?故而媒體對此事展開了大規模的報道,克留奇科夫也借此成為當時的焦點人物。
那麽,為何普京會邀請一名被視為「罪犯」的人參加其就職典禮呢?
若要解答此問題,我們首先需對克留奇科夫予以認識。
1924 年,克留奇科夫降生於俄羅斯的伏爾加格勒市,其家庭平凡普通。中學學業完成後,鑒於家庭經濟狀況,他進入工廠成為一名裝配工人。
然而,克留奇科夫不甘於當下的狀況。懷揣著改變命運的決心,在工作之余,他始終未曾忘卻勤奮學習。最終,憑借自學,他被蘇聯外交學院錄取。從此,他的命運呈現出別樣的風貌。
1950 年,大學畢業的克留奇科夫獲派至蘇聯外交部。彼時,他入選克格勃,並接受了優良的特工培訓。
其後,克留奇科夫赴蘇聯駐匈牙利大使館任職。不久,其才能為駐匈大使安德羅波夫所賞識。自此,安德羅波夫對克留奇科夫著力培養,克留奇科夫亦對安德羅波夫忠心耿耿。
在處理匈牙利事件時,安德羅波夫貢獻卓著。經他從中調解,兩次進駐匈牙利的蘇軍得以撤回,匈牙利的沖突及流血事件得以化解並消弭。
安德羅波夫因而受到國家領導人赫魯曉夫的賞識,被召回莫斯科,出任蘇共中央聯絡部部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赫魯曉夫出訪東歐國家並參加東歐各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安德羅波夫皆隨其同行。
赫魯曉夫卸任後,安德羅波夫獲得新的國家領導人布里茲涅夫的賞識與信賴。1962 年,他出任蘇共中央書記,且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伴隨安德羅波夫於仕途的節節攀升,克留奇科夫獲以晉升。他起初充任安德羅波夫的秘書,其後獲任秘書局局長。待安德羅波夫接替布里茲涅夫成為蘇共中央總書記時,克留奇科夫再度獲擢升,出任對外情報局局長。
然而,真正使克留奇科夫於政壇上大放異彩的,並非安德羅波夫,而是戈巴卓夫。
事實上,安德羅波夫出任蘇維埃中央總書記僅十五個月便因病離世,而接替蘇聯大業的契爾年科,執政僅十三個月後也被疾病奪走了生命。一時間,「病夫治國」的言論甚囂塵上。加之當時蘇聯體制呆板、經濟停滯,民眾生活深陷極度貧困之境。故而,眾人皆期盼有一位精力充沛、具改革膽識之人來扭轉蘇聯的局面。由此,戈巴卓夫應運而生,成為了那個備受期望的「救世之主」。
戈巴卓夫就職後,推行力度頗大的改革。對戈巴卓夫而言,掌控多領域的情報渠道,能促使其改革更為順遂。故而,他將克格勃視作改革的重要支撐,那麽,拉攏克留奇科夫便成為極為必要之事。
1987 年,令人詫異的是,戈巴卓夫首訪華盛頓並對美國總統列根展開外事活動時,其身旁隨行的竟是對外情報局局長克留奇科夫。需知,此前從未有局長享有此等殊遇。不久,眾人便察覺到,克留奇科夫在悄然間已成戈巴卓夫身旁的「寵兒」。隨後,他被戈巴卓夫破例擢升為克格勃主席。從此,克留奇科夫成為政界手握重權的要員。
按理而言,戈巴卓夫對克留奇科夫有提攜之恩,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在三年後,克留奇科夫竟變為反對戈巴卓夫的核心人物。
事實上,戈巴卓夫於經濟改革中遭遇挫折後,非但未對自身改革問題予以反思,反倒將其歸咎於蘇聯體制對改革行程的阻礙。故而,他將民主化、公開化與政治改革置於首要位置。然而,這一變革不僅加速了國家經濟的惡化,也使國民陷入政治混亂之境。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借機對蘇聯持續進行滲透,致使蘇聯局勢近乎瀕臨分崩離析的危險邊緣。
為避免蘇聯解體,克留奇科夫與副總統亞納耶夫等保守力量決意,為維護蘇聯原有體制以及蘇共的領導地位,展開最終一搏。
同年 8 月 19 日,當戈巴卓夫在克里米亞休假時,克留奇科夫等人迅疾將其軟禁,並行動政變。然而,因其行動倉促,且對戈巴卓夫存幻想,以為他會在政變後支持己方行動。故而災變出現後,他們舉棋不定,且無人願充當政變帶頭人。最終,這使以葉利欽為首的民主派勢力得以占據輿論優勢。
正因如此,葉利欽於整個政變事件裏,化作矚目焦點。部份民眾受其煽動,相繼投身至抗議政變的隊伍之中,而軍隊亦臨場改變立場,轉而支持葉利欽。
政變自發起至失敗僅歷時 72 小時。克留奇科夫等人亦在政變失敗後,被判定犯有「叛國罪」與「篡權罪」,進而身陷囹圄。
起初,葉利欽欲將克留奇科夫等敵對者終身監禁。然而,1994 年,迫於輿論壓力,葉利欽只得應允對克留奇科夫等人予以特赦。由此,克留奇科夫方獲自由。
直至 2000 年,普京於總統就職儀式上,邀克留奇科夫參與。由此,克留奇科夫再度現身於公眾視野。
那麽,為何普京邀請克留奇科夫出席就職典禮呢?
事實上,普京對蘇聯解體做出過評價,其表示:「蘇聯解體乃地緣政治之災禍,亦是整個民族之悲劇。」
由此可知,同為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對蘇聯解體持反對態度。正因這般,他將「八一九事件」視作一種「英勇之舉」,認為這是維護蘇聯的最終抗爭!邀請克留奇科夫參加總統就職典禮,無疑是向外界表明他對該次政變的看法,同時也是對克留奇科夫所為的一種肯定。
此外,普京明晰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惡意,為避免俄羅斯聯邦再現「蘇聯解體」之景,也為向西方國家表明,只要他執政,便不會出現戈巴卓夫與葉利欽曾有的「親西之舉」。他會在國內外事務中,呈現別具一格的風貌,使俄羅斯再度振興。
誠然,另有一關鍵緣由在於,斷不可使本應稱作「英雄」之人遭受冤屈,故而,他此般舉動,亦含為克留奇科夫昭雪之意。
普京知曉克留奇科夫頗具才能,自此以後,其時常就外交及內政相關問題向克留奇科夫求教。而克留奇科夫憑借自身豐富的政治閱歷,為普京提供諸多有益於俄羅斯發展的提議。
不少人在目睹普京對待克留奇科夫的態度後,改變了自身的看法,將其視作前蘇聯的「英雄」。
2007 年,83 歲的克留奇科夫於莫斯科離世。其逝世之際,諸多俄羅斯媒體現身表態,視其為愛國者,且對其予以頗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