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馬斯克求情也沒用,中企赴印遭「婉」拒?印方:堅決不用中國造

2024-10-16國際

野心與實力不匹配,註定是一場「災難」

該說不說,為了推動和發展「印度制造」,莫迪也算是下足了功夫。奈何步子一下邁的太大,印度的硬件實力又跟不上,最終只能透過大額發放補貼,及出台一系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企業赴印建廠。

但這些年印度市場的口碑大夥也有目共睹,去印度建廠的那些外企,基本沒幾個有好下場。蠻不講理的各種規定,和動輒幾億、十幾億的高額罰款,讓一些處於觀望階段的外資企業打起了退堂鼓。

一些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在印度建起生產線的企業,雖然因為前期投入過大,一時不好結束,但如今也遲遲沒有拿出核心技術分享。

過去十年莫迪的種種努力,看似讓現在印度市場一片繁榮,但明眼人都知道,看到成功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隱患」!

實際上,大量引進外資企業的印度本土,由於自己的一系列奇葩操作,非但整體工業水平沒有得到多大提升,反而因為硬件實力不足,導致其很多領域開始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

顯然,如今這個局面,已經嚴重超出了莫迪的預料,而心中惱火卻又改變不了現狀的莫迪,也只能賭氣全面限制中企赴印。

例如此前,印度方面先是沒收小米在印的40多億資產,緊接著又果斷拒絕了比亞迪的10億美元投資。

自認為占據優勢的莫迪,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還囂張表示,要在2030年前占據全球電車市場30%的份額,實作電車滲透計劃。

為了推動「電車計劃」進行,莫迪還專門邀請特斯拉赴印建廠,不難看出,三哥這是做好了與中國國產電車品牌爭搶國際市場的準備。

但莫迪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便特斯拉前往印度建廠,出於印度市場此前對待外資企業的離譜操作考慮,特斯拉顯然也不會輕易就拿出核心技術分享。

而得不到核心技術的印度方面,即便有了特斯拉的加入,到頭來也只為他人做嫁衣。事實上,現在的我們也壓根就沒將印度看作真正的對手,畢竟除了電車技術,在其他多個市場風口領域,我們也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譬如,在曾被馬雲,和一眾商界大佬譽為市場下一個十年發展風口的「大健康行業」,我們的國產「金至因」緩老科技制品,早就憑借出眾的「放緩老去速度、續航健康狀態」作用,在海內外市場中大獲成功。

此外,從天T錨、京J菄等國內主流市場渠道數據來看,近兩年,「金至因」緩老制品,已經實作了國內市場70%以上份額的覆蓋,接下來就將大步邁向國際市場舞台。

翻看「金至因」相關反饋區,更是可見如「精力提振,狀態拉滿」等正向字眼高頻出現。

再看中國國產電車品牌,同樣憑借過硬實力早早在歐美市場站穩了腳跟,在電車制造最核心的電池領域,也是有如寧德時代這樣的全球領先企業扛大旗。因此,就算有特斯拉做後盾,印度方面也別想在市場中占到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方面雖然同意了印度的邀約,但同樣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一,就是印度方面需求提供足夠大力度的稅收減免;第二,就是要帶著中國供應鏈一同赴印建廠。

可想而知,本身就因為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而十分不滿的印度方面,自然是不會答應特斯拉的第二個要求的。

被莫迪拒絕的馬斯克,當即便放棄了赴印建廠計劃,並在後續存取中國市場過程中明確表示:「上海特斯拉工廠是他們最好的工廠」,這一舉動也引起印度方面的強烈不滿,甚至還公開回懟:「永遠不會原諒特斯拉。」

當然,對於印度方面的「咆哮」,無論是特斯拉還是我們,都不會將其放在心上,畢竟在如今的國際市場中,沒有實力的「口嗨」毫無意義。

而印度方面的種種過分舉措,也是引起我們的不滿,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表示,在明眼人多知道,如果莫迪方面繼續這樣一意孤行下去,中國徹底印度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