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學者分析:伊朗溫和派勝選對美意味著什麽?

2024-07-10國際
參考訊息網7月10日報道 美國「治國方略」網站7月7日刊登題為【溫和派在伊朗獲勝,對美國意味著什麽?】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客座學者保羅·R·皮勒。全文摘編如下:
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在總統決選中勝出。佩澤希齊揚的競選綱領主要圍繞國內問題展開,但他也呼籲與西方接觸,希望放松對伊朗的制裁。
至於 未來的接觸,現在輪到西方尤其是美國采取行動了。在決定如何行動之前,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應該從外交政策制定者有史以來最清晰的成功和失敗記錄中吸取經驗教訓。在伊朗核協定生效的三年(2015年至2018年)裏,伊朗遵守了協定中對其核計劃的嚴格限制,實作了關閉伊朗可能獲得核武器的所有可能途徑這個防擴散目標。
相比之下,自2018年5月美國前總統當勞·特朗普結束伊朗核協定以來,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的新政策全面失敗。
對伊朗的制裁和經濟戰並沒有使伊朗的地區政策變得更加和平,甚至可能產生相反效果。
無論誰將在華盛頓執政,與伊朗進行認真接觸都必須克服的主要政治障礙是一種傳統觀念——它根植於40年的歷史、以色列的影響和習慣的力量——即伊朗被認為是中東不穩定的主要來源,應該受到孤立和懲罰。
要克服這一障礙,需要仔細關註伊朗政治,以及選擇這一方向(即選舉佩澤希齊揚)背後的原因——尤其是伊朗人對於經濟改善的渴望,以及這對於解除制裁的需求意味著什麽。
核問題顯然是重新開機接觸的首要任務,尤其是考慮到在特朗普犯下違背伊朗核協定這一錯誤之後伊朗核專案已經達到的狀態。但與地區沖突和不穩定有關的其他問題也需要解決。只要以色列繼續攻擊加沙走廊,這些問題就很棘手,因為當地的緊張局勢已經向外輻射,而且牽涉伊朗與真主黨和哈馬斯的關系等話題。
然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談判與海灣國家最近為緩和彼此之間緊張關系所做的努力是一致的。這些努力包括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恢復外交關系,以及巴林和伊朗最近朝著同一方向采取的行動。
喬·拜登早些時候曾表示打算恢復履行伊朗核協定,但他錯過了透過行政部門的行動來實作這一目標的機會。上任後,他轉而談論透過談判達成一項新協定,而伊朗則提出自己的新要求,所以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協定。考慮到拜登總統在任期最後6個月面臨的政治和其他挑戰,期望他在這段時間裏在美國對伊朗政策方面采取很多新的行動可能是不現實的。
伊朗在中東的大部份政策是被動的,即在其他國家對伊朗采取行動之後,伊朗會采取破壞性的、針鋒相對的回應。在佩澤希齊揚當選後,美國現在有機會以建設性的方式作出反應,推進讓中東地區更加穩定的事業。(編譯/卿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