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一天透過四項法案,美眾議院對華放「大招」?開啟一看還是老三樣

2024-09-10國際

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國會宣布復會。 復會第一天,「中國」毫無疑問又成了國會山裏的主角。據悉,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內,美國眾議院將會密集審議表決一批涉華法案提案,有媒體甚至因此將本周稱為 「中國周」

美國國會對中國的「青睞」並非沒有道理,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總裁羅裏·墨菲不久前表示,要想在華盛頓做成什麽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件事和中國扯上關系。

美國眾議院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開始的背景下,「對華強硬」算得上美國兩黨為數不多的共識,而在本屆政府任期即將結束的情況下,也只有這些與中國相關的法案能夠得到快速透過。

於是乎,美國眾議院在國會復會的第一天便密集表決透過了四項涉華法案。首先是針對中國的 【影響力基金授權法案】,這條法案授權美國政府撥款成立一個旨在打擊中國「惡意影響」的基金,並且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每年為該基金提供3.25億美元的撥款。

其次, 針對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行程,美國眾議院以口頭表決透過了【中國貨幣問責法案】。 該法案要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中任職的美國官員,采取行動,阻止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籃子當中比重的增加。

接著,同樣是口頭表決, 眾議院透過了涉及中國科技公司的【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 該法案將中國企業所生產的器材加入到【安全與信任通訊網絡法案】所提及的限制器材清單當中。

最後, 美國眾議院又表決透過了所謂的【台灣沖突遏制法案】,要求美國政府采取直接下場以外的方式,阻止中國大陸收復台灣地區。

美國眾議院議長米克·莊遜

一天之內,透過四項法案,美國國會「中國周」動靜不小,但仔細觀察這些被透過的法案,會發現其實大多數法案的底層邏輯,仍然是美國過去一段時間的「反華老三樣」:經濟圍堵、政治孤立、文化滲透。

首先是經濟圍堵,這是過去幾年裏老生常談的話題。 美國主動挑起的對華「貿易戰」已經持續了近八年,從2016年的特朗普政府一直持續到今天的拜登,目前看來仍然沒有「停戰」的跡象。 不論明年1月上台的是哈裏斯還是特朗普,美國與中國的經貿糾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概率將會持續下去。

但過去數年的貿易戰經歷已經向美國政壇傳遞了明確的訊號,那就是想靠經濟制裁或者關稅就嚇唬住中國,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於是美國政界開始在愈發頻繁地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手段,在經濟領域圍堵中國。所謂的【中國貨幣問責法案】與【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都是這一變化的表現形式。

2016年,時任總統特朗普發起了對華「貿易戰」

另一方面是政治孤立, 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手段主要是依靠對「中國威脅論」的炒作,拉攏、夥同其盟友和一些受美國影響較深的國家,在「中國威脅論」的話語體系下對中國進行孤立。

【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與【安全與信任通訊網絡法案】的底層邏輯,是美國政客一口咬定中國通訊與高科技器材是對美國及其盟國的「威脅」,美國一手炮製中國「利用高科技產品竊取資訊」的謊言,並以此實作渲染「中國威脅」,最終孤立中國的目的。

最後就是文化滲透。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美國一直透過收買留學生、扶持親美文化基金以及利用文化產品進行「軟入侵」等手段,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

中國無人機大多套用在民用領域,卻被美方誣陷

從這個角度來講,【影響力基金授權法案】倒是此次美國透過的一攬子涉華法案當中「最沒骨氣」的一個。要知道,過去美國在這方面從來都是「主動出擊」,扶持基金會的目的都是主動滲透中國,現在扶持基金會的目的居然變成了「在世界範圍內阻止中國影響力擴散」,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時代變遷的體現。

如此分析下來,美國國會「中國周」首日,一口氣透過四項涉華法案,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手段不新鮮,也並不能給中國造成多大影響。

事實上,正在主導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們,大概也沒有指望能透過這些法案對遏制中國起到多大的作用。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還有不到三個月,利用這些在美國國內分歧較小的涉華議題,提高共和黨內的團結度,也許才是這些議員們的主要目的。

民主黨籍總統候選人哈裏斯當前民調領先

但值得註意的是, 美國國內不斷將黨爭淩駕於國策之上, 亂打「中國牌」 ,最終為兩國關系與世界穩定造成的損害是難以彌補的。未來某一天,美國政府也必將為其行為所造成的惡果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