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華盛頓舉行中美經濟工作群組第六次會議。
盡管此次會議未能達成任何重大成果,但我們仍對其結果保持高度關註。
兩個全球經濟強國之間的關系走向對於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具有直接影響。
在本次會晤中,雙方就關稅、債務、產業政策等重大議題展開了激烈討論,但由於分歧嚴重,最終未能達成一致。
這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歸根結底是關於誰看得更遠,誰能為將來的利益爭取更多的競爭。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大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對全球大局有著重要影響。
老美大選背景下的中美經濟博弈。
老美當前的國內政治環境,尤其是2024年大選即將舉行,對中美之間的談判背景和氛圍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過去每次大選臨近之際,美國政府通常會傾向於對外表現出強硬態度,以期贏得選民的支持。
例如,1980年列根競選期間,他憑借堅定抵制蘇聯的態度,贏得了眾多右翼選民的支持。
目前,拜登政府和民主黨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由於經濟波動加劇,人們對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持極大不滿,因此他們頻繁指責中國,期望以此獲得選民支持。
美國計劃采用更嚴厲的經濟手段對付中國,以此展現其維護國內經濟利益的堅定決心。
據悉,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目前高於拜登政府,這說明在大選即將結束之際,兩黨都在更加努力地利用外交政策吸引選民支持。
特別是他們竟然把中國視為「棋子」,並試圖爭取保守派和一些中間派選民的支持。
中美經濟談判絕非單純的經濟問題,實際上已成為美國國內選舉博弈的一部份。
這句話背後的含義非常深刻,顯然超出了經濟範疇,它體現了美國人復雜的思維方式。
在大選的背景下,利用「中國牌」作為爭取選民支持的戰略變得越來越明顯,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中美談判的復雜性。
中美經濟談判絕非僅僅涉及金錢問題,實際上還反映了美國國內選舉的各種策略。
目前,大選如此激烈,利用「中國牌」進行展示,成為一種有效的拉票方式,這使得中美談判變得更加錯綜復雜。
從貿易戰到關稅戰。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並非僅限於談判桌上的討論。
事實上,還涉及到貿易戰和關稅等實際經濟手段。
回想起2018年,中美之間爆發了貿易戰,美國單方面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企圖削弱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目前,美國試圖透過關稅手段給中國制造麻煩。
他們的做法完全是霸權主義的典型表現。
然而,這一做法並未使中國經濟發展減速,反而讓美國的老百姓和企業多付出了許多代價。
目前,中美之間的關稅戰也導致全球供應鏈動蕩不安,許多依賴中國生產的商品價格上漲,進而引發全球市場價格波動。
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依賴關稅政策來解決經濟問題,無異於緣木求魚。
債務危機中的老美。
美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國債不斷增加。
目前,美國的國債已經超過35萬億美元,每年的利息支出就達到1萬億美元。
這讓我回想起了1970年代末的老美,當時美國也陷入了「滯脹」困境,面臨高通脹率,大量民眾失業,以及不斷攀升的財政赤字。
最終,美國不得不與其他國家合作,才能在國內穩定經濟。
然而,當前的情況比那時更為復雜棘手。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依靠美元的霸權地位,將美元散布全球,以確保其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地位。
然而,隨著債務不斷累積,美國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財政壓力。
就像英國在失去殖民體系後的經濟衰退一樣,美國的美元體系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如果美元的霸權地位發生動搖,美國將無法再依靠借債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正常運轉,甚至可能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
在本次中美談判的過程中,美國不僅僅在關稅問題上纏結不清,他們更希望透過雙方在經濟上的合作,找到解決國內債務問題的辦法。
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崛起的大國,絕不會盲目聽命於美國,任由其隨意操控。
中方的堅定回應。
美國在談判桌上提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要求,包括迫使中國減少工業產能、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及關稅問題等。
然而,中國已經明確表示,在全球經濟舞台上,中國堅持自己的立場。
如今,中國已在全球經濟增長中,從過去的跟隨者轉變為引領者。
回想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堅持沒有讓人民幣貶值,這一策略穩定了整個區域的經濟,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這個有擔當的大國形象。
在這次談判中,美國人聲稱我們「生產得太多,用不完」,但中國對此不予理會。
我們不僅是要捍衛自身的經濟利益,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有能力獨立自主地向前邁進。
從冷戰到全球。
回顧歷史,大國之間的較量從未間斷。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一場冷戰,比試各自的軍事和經濟實力。
即使是在冷戰最激烈的時期,美蘇兩國也偶爾合作過幾次,從而避免了全球經濟的徹底崩潰。
如今,中美關系類似於美蘇關系,但也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美國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和市場,而中國則需要美國的高科技和全球金融體系,這是兩國經濟聯系的基礎。
盡管在關稅和產業政策上存在激烈爭論,但中美之間的經濟合作從未間斷。
雙方進行了近100分鐘的激烈辯論,經歷了六輪交鋒,主要討論了哪些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