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何去何從:歐盟內卷與朔爾茨訪華

2024-04-27國際

文:常暉

近來,歐盟成員國對華釋放的訊號,呈矛盾情勢。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訪華,表達了德國與中國繼續深化合作的強烈意願,而剛剛在布魯塞爾落幕的歐盟峰會,卻發出了迫切的「內卷」訊號。

4月17至18日的歐盟峰會,把中國和美國看成了急需對付的對手。歐盟的共同內部市場擁有4.5億人口,但鑒於中國和美國眼下的強大競爭力,歐盟發現自己面臨難堪的經濟疲軟(歐盟2023年的增長率跌至0.4%)。其市場競爭力的急速下降,尤其在關鍵的人工智能、光伏板以及電池和芯片等不可或缺的領域,前景不容樂觀。

歐盟正面臨難堪的經濟疲軟。

究其原因,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峰會後說:「這(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部市場,但它絲毫沒用好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朔爾茨批評歐盟經濟未能實作該有的足夠增長,他舉例電信行業,說歐洲不好好在5G和6G領域開拓發展,造成其經濟風險巨增,同樣的風險也存在於能源網絡。

在歐盟峰會上,意大利前總理恩裏科·萊塔(Enrico Letta)發表了147頁的長篇報告,指出歐洲內部市場的災難性景象。萊塔說,他曾在歐洲各地旅行,以了解各地現實,他也因此感受到「最公然的悖論」:在歐洲各首都間無法乘坐高速火車旅行,「甚至歐盟層面三個最重要的城市:布魯塞爾、斯特拉斯堡和盧森堡之間,也無法連結……這是一個深刻的矛盾,象征著歐盟內部市場的問題,」萊塔發出感慨。

意大利前總理恩裏科·萊塔

歐盟認定鐵路是環保的運輸方式,但一直紙上談兵,沒有著手實作必要的擴充套件計劃。峰會後的歐盟,決定把發展清潔能源和進行數碼轉型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每年斥資6200億歐元。

歐盟在探討如何加強內部市場時,談及一個情況,即歐盟成員國國民的投資,愛把資金外流到第三國,而非留在歐盟市場。朔爾茨認為,為使歐洲經濟重回正軌,經濟增長的「多數」投資應該來自私人儲戶。歐洲公民每年將3000億歐元投放在第三國,其中,美國特別受益。這個昂貴的繞道應被改變,朔爾茨說,實作歐盟境內的共同金融市場,迫在眉睫。歐盟有意今後在預算計劃和投資銀行貸款上,對中小型公司和初創企業落實更好的扶持政策,使其更易獲得資本。同時進一步拆除官僚機構,並在交通改善上下功夫。

「歐盟的共同資本市場,一定會使投資更具吸重力,」朔爾茨強調。但這個話題總是很敏感。比如對歐盟資本市場監督權的爭議。法國希望加強總部位於巴黎的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並將中央監督機構移至巴黎。但一些歐盟成員國有異議,尤其是金融規模小的成員國,它們擔心將來巴黎決定權太多,有可能造成自己國家當局的重要性受損。比如,歐盟峰會的草案(Eurotchiv)中包含了一項統一公司稅法的承諾。但此承諾遭遇愛爾蘭和愛沙尼亞的壓力,這兩個低稅國家認為無法承擔增加公司稅務帶來的經濟後果。

朔爾茨訪華期間表示,中國是德國重要合作夥伴。

眾口難調。安理會主席卓思·妙思(Charles Michel)說出了心裏話:歐盟雄心勃勃做出的「實質性」決定,總會因某些地區而被搞砸。

歐洲市場面臨的困境,源於歐盟各成員國的「各自為政」,這是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的觀察。有些地區已不再按規矩出牌,他說。對此,歐洲必須進行「激進的改革」,「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正在充分利用他們的大陸型經濟體優勢,我們在歐洲也擁有同樣的規模優勢,但各自為政卻阻礙了我們的發展,」德拉吉認為。

朔爾茨4月15至16日訪華期間表示,中國是德國重要合作夥伴,德方反對「脫鉤」,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願與中方共同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拓展雙方合作。雙贏才是正道,歐盟的諸多糾結,或可因此迎刃而解。世界堪比互聯網,以務實的態度共同應對人類危機和全球性挑戰,是良性解決方案。遺憾的是,這個世界正愈發與此背道而行。

(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