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買糧、買油、買氣,中國加緊從俄羅斯采購,普京:優先保障中國

2024-04-28國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經抵達中國。這次布林肯的訪華之旅開啟之前,在美國就有不少政客和媒體聲稱,布林肯將會與中方討論中俄在某些領域合作的問題。換句話說,美國一些人想從中國這個方向,削弱俄羅斯的經濟收益,進而影響俄羅斯在俄烏戰場的軍事能力。

最近一段時間,中俄全面合作正在步入全新階段,兩國在糧食安全和能源領域的深入融合發展變得更加密切。在經貿關系上,中俄積極開展各領域全面經濟融合合作,雙方在能源、糧食和大宗商品領域的「背靠背」務實合作也正取得豐碩成果。2023年,中俄兩國貿易額高達2401億美元。這其中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糧食成為俄羅斯對華出口的重中之重,2023年上述大宗商品出口占俄羅斯對華出口的75%。俄羅斯在中國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領域的主導性地位正在凸顯。

(中俄糧食和能源合作未來可期)

據統計,去年俄對華出口原油總計超過億噸,俄羅斯聯邦也因此一躍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

有分析認為,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產品進口國和消費國之一,中國為尋求油氣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一直在拓寬油氣資源供應渠道。鑒於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油氣資源供給渠道的多元化,能夠大振幅降低中國能源安全風險,減少受制於人的危急情況發生。

與此同時,中俄之間陸續修建大型油氣管道工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中國對馬六甲、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蘇伊士航線等海上能源通道的依賴,中俄能源管道合作,進一步降低了中國在能源通道上面臨的風險幹擾。

(俄羅斯能源出口是該國國民經濟的「定海神針」)

總體上來說,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激烈的國際政治博弈嚴重沖擊了俄與歐洲國家之間的油氣能源合作,迫使普京政府不得不加快「戰略東移」,加快開展與印度、中國等亞太國家之間展開更密切的能源合作,俄羅斯油氣出口開始從「全面倒向歐洲」向亞太地區逐步傾斜,這一態勢上的重要變化讓普京當局下定決心要改善和加強與中方的能源合作。從近期中俄幾個大型能源合作專案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有關方面一改過去「拖沓推諉、三心二意」的行事作風,開始高度重視中方相關需求,一再表態要全力保障對華供應,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看到,2022年9月,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俄羅斯通往歐盟的天然氣管道暫停使用。而中俄兩國天然氣貿易額開始逐年遞增。2023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800萬噸液化天然氣,同比增長23%,在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家排名來看,俄羅斯位列第三,占比18%左右,僅次於澳洲和卡塔爾。

(俄羅斯極地氣田)

有輿論認為,回顧中俄之間的合作歷程,中俄能源合作總是在俄羅斯陷入困局的時期出現較大進展。當下國際政治博弈局勢對俄方極為不利,為了避免被西方國家完全封鎖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俄羅斯調整能源合作的方針顯然勢在必行,歐美國家的「極限施壓」導致俄羅斯油氣工業面臨嚴峻考驗,而這時也正是中俄油氣合作的歷史機遇期。

總體上來說,中俄兩國繼續鞏固全方位能源合作夥伴關系,加強在北極能源通道、「西伯利亞2號」天然氣管道和清潔能源重點領域的長期合作,推動實施若幹個戰略合作專案,積極拓展雙方各種合作形式,加強中俄之間極地能源開采、頁巖油等能源技術和器材領域的合作,共同維護兩國和全球能源安全,繼而促進全球能源開采技術提升,穩步實作能源轉型和節能減排,有利於中俄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內涵。

(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中俄糧食安全合作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眾所周知,中國人口基數大,糧食問題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近年來中國糧食生產量始終穩居世界第一位,保持了高水平的糧食自給率。

但是,中國糧食安全的結構性短缺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糧食質素、來源和價格的要求逐步提高,國內外糧食價格差異以及國內糧食種類供需不平衡等因素,使得中國部份糧食品類仍然需要進口。

特別是中國居民對肉蛋奶等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提高,用於飼料用途的谷物產品,以及用於食用油加工的大豆、玉米等糧食進口開始逐年增加,為了保證我們基本口糧耕地面積保持穩定,從國外進口糧食成為一種分散糧食安全風險的必然。

(大豆是中國主要糧食進口品種)

雖然俄烏沖突導致兩國糧食產量、化肥供應和出口受到嚴重限制,進而推動國際糧食價格飆升,但是鑒於中俄之間的大量陸路通道,糧食的總體運輸成本相對較低,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糧食可謂得天獨厚,今年第一季度,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創紀錄的1.25億美元糧食。根據統計數據,俄羅斯對中國大麥、小麥和燕麥均有大振幅增長。

綜上所述,中俄兩國在糧農領域存在較大優勢互補,進一步加強與俄羅斯的全面糧食貿易合作,不僅可以提高中國糧食供應和基本口糧生產的穩定性,而且對於拓寬中國糧食安全路徑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