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以色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簡單,11月5日,全世界的視線都集中在美國大選上;然而,在以色列,政局卻發生了劇烈動蕩,總理內塔尼亞胡解雇了國防部長加蘭特。
在以色列,總理是權力的首位者,而國防部長則是第二位重要人物。
更不要忘記,目前的以色列正在經歷多場戰爭;並且,伊朗也有可能迅速展開報復行動。
臨時更換指揮,總是軍事上的禁忌。
有以色列人猛烈抨擊道:「在戰爭期間解雇加蘭特,並讓一個沒有安全經驗的普通人接任,這顯然傳達了一個明確資訊——沒有人會敢於站出來反對內塔尼亞胡,阻止他破壞協定和延續戰爭。」
因此,稱這為以色列的「震撼巨變」,確實並非誇大其詞。以色列反對派的領袖拉皮德對此進行了強烈譴責,稱其為「瘋狂的行為」。
他認為,「內塔尼亞胡為了其卑鄙的政治生存,犧牲了以色列的安全和以色列國防軍士兵。」真的是這樣嗎?
內塔尼亞胡表示,他與加蘭特在軍事行動上存在「顯著的分歧」,並稱「我和國防部長之間的信任已遭破壞」。
他表示,他「進行了多次努力」以彌補與加蘭特之間的差異,但這些分歧依然「在不斷加深」,並且「以令人無法接受的方式向公眾透露」。
「更為嚴重的是,他們意識到了敵人的情況——我們的對手對此感到愉悅,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內塔尼亞胡表示。
我與國防部長加蘭特之間存在無法調和的分歧。
分歧不斷加劇,加蘭特故意對立,這又被我們的敵人所利用。
抱歉,那我只能痛心地解雇馬謖,加蘭特你可以離開了。
內塔尼亞胡對加蘭特的耐心確實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去年,內塔尼亞胡推動司法改革,但遭到全國範圍的反對,加蘭特成為了其主要反對者。
這可不得了!內塔尼亞胡立刻宣告解除加蘭特的職務。
誰能想到這會導致更大範圍的全國抗議,在危機四伏之際,內塔尼亞胡不得不撤回命令。
這體現了加蘭特在以色列的重要性。他曾是一名將軍,後來轉入政治界,以其堅定果斷的風格贏得了「推土機」的稱號。
在以色列對加沙和黎巴嫩展開攻勢後,加蘭特成為僅次於內塔尼亞胡的主要決策者。此外,他與美國保持著緊密關系,有傳言稱他每天都與美國國防部長柯士甸進行電話溝通。
在許多情況下,美國選擇不與內塔尼亞胡接觸,而是直接與加蘭特進行交流。
說實話,內塔尼亞胡早就想把這樣的人物從二號位置上踢下去了。
那麽,為什麽偏偏是現在呢?
我認為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這一天正好是美國的大選,美國人忙於處理自己的事務,顧不上以色列。因此,內塔尼亞胡果斷地讓加蘭特離開。
取代加蘭特的是以色列的外長卡茨。有傳言稱,內塔尼亞胡還可能會解除軍隊總參謀長哈萊維等人的職務。
加蘭特突然被解雇,感到非常憤怒。
他馬上在社交平台上發聲:保障以色列的安全,一直是並將始終是我一生的使命。
根據他當日的熱情演講,有三個問題導致了他與內塔尼亞胡之間的決裂。
首要問題是加沙戰爭及其涉及的人質情況。
目前仍有超過100名以色列人質被哈馬斯控制,他們的生死情況不明。
加蘭特認為,人質交換是「可行的」,盡管這將涉及「一些痛苦的妥協」,但以色列軍隊能夠應對。
他嚴厲指責內塔尼亞胡試圖掌控加沙與埃及的邊界,也就是所謂的費城走廊,認為這將成為停火和人質釋放的前提條件,這是一種「道德羞辱」,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質是無法被釋放的。
去年8月,加蘭特在一個閉門會議上表示,內塔尼亞胡聲稱能在加沙實作「絕對勝利」純屬「荒謬」。對此,內塔尼亞胡憤怒地發表聲明,指責加蘭特采用了「反以色列的敘述」。
內塔尼亞胡早已不願再忍受這樣的二號人物。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去年哈馬斯襲擊事件的調查。
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的突襲造成了超過1000名以色列人死亡,這是自以色列成立70多年以來發生過的最嚴重攻擊事件。
這樣重大的失誤是因為什麽呢?
加蘭特呼籲進行徹底調查,並建議成立國家調查委員會。他認為,揭示真相「再現於世」是至關重要的。內塔尼亞胡卻表示強烈反對。
原因很簡單,作為總理,無論調查結果如何,他都難以逃避責任,而一旦調查報告公開,那可能就是他辭職的時刻。
加蘭特總是提及那些不該提的話題,而內塔尼亞胡則讓人無法再忍受。
第三個問題,也是引發爭議的焦點,就是極右翼正統派的服役糾紛。
作為國防部長的加蘭特強調,極右翼的正統派男性也必須履行兵役。在當前以色列安全形勢下,他們已不再享有豁免權。
這觸動了極右翼的利益。
眾所周知,以色列實行全民服兵役,無論男女皆需參軍;然而,極端正統派人群則免於服兵役和工作,完全依賴國家的資助。
加蘭特不同意,並指出這完全是政治腐敗,令人無法接受。如今的內塔尼亞胡,尤為依賴極右翼的支持。
加蘭特,你這是在破壞局面,最後的結果就是你將離開。顯然,內塔尼亞胡選擇了11月5日這個時機,你就當沒有註意到美國的反應。
難道世間真的看不到嗎?
我註意到,加蘭特被解除職務後,特拉維夫出現了大規模示威活動,抗議者要求內塔尼亞胡辭職並立即舉行新一輪選舉。
這至少揭示了若幹問題。
以色列國內的分歧十分嚴重。
以色列的共同目標是戰勝哈馬斯和真主黨。
起初,各方人物團結一致;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矛盾也顯露了出來。
加蘭特和以色列軍方認為,徹底消滅敵人幾乎不可能,因此可以選擇停火,先進行人質的釋放。即便哈馬斯在釋放人質後,以色列軍隊也能再發起攻勢……
內塔尼亞胡堅決拒絕,他誓言將繼續戰鬥,直到徹底消滅敵人。
顯然,目前的戰爭引發了以色列國內在作戰時間和方式上的嚴重分歧,甚至出現了裂痕。
內塔尼亞胡如困於籠中的野獸般拼命掙紮。
如果將加蘭特稱為「推土機」,那麽內塔尼亞胡則可以被視為「屠夫」。不過,當前這位屠夫的境遇也頗為艱難。
若以色列此刻舉行大選,他必定會失去權位;隨著調查的深入,他幾乎肯定會被判入獄。作為危機的一個標誌,他的一名親密助手已經被逮捕。
內塔尼亞胡需要鞏固自己的權力,因此他必須向極右翼妥協。加蘭特反叛的態度讓極右翼早已不滿,內塔尼亞胡遂借機將其解雇,以表明自己的立場。
解雇加蘭特帶來的一個後果是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力量愈發增強。當天,加蘭特被解職時,以色列警方釋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宣布已就「戰爭開端時發生的事件」展開刑事調查……
以色列同樣在關註美國的局勢發展。
我特意在11月5日采取行動,就是希望美國不要幹預。
實際上,根據美國的普遍觀點,以色列不僅不願意實作停火,反而在沖突中越發激烈,這實際上也是在為特朗普的競選助力。
邏輯非常簡單,戰火越激烈,中東的移民以及許多美國人憤怒程度提升,他們越不會支持民主黨,這對特朗普來說就意味著更多的好處。
表面上這是以色列的內政問題,實際上內塔尼亞胡也在與美國進行博弈,並且在等待美國大選的結果。
在被內塔尼亞胡解雇後,憤怒的加蘭特發出警告:以色列已經陷入道德上的黑暗。
戰爭仍在持續,但以色列國內也開始出現混亂。
人在行動,天在註視。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事情需要償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