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專家認為:歐盟須在科技創新領域全力以赴

2024-10-29國際
參考訊息網10月29日報道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0月24日刊登題為【需要進行迫在眉睫的轉向】的文章,作者是大眾汽車基金會秘書長格奧爾格·許特。全文摘編如下:
歐盟敲響了警鐘。短短幾個月內,三位歐洲領導人發出強烈呼籲。意大利前總理恩裏科·萊塔和馬里奧·德拉吉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發出的共同資訊很明確:如果歐洲不能在短期內動員所有力量,歐洲大陸在創新研究、價值創造和確保繁榮方面不僅會被美國和中國甩在後面,而且還無法趕上。
對這種發展情況的擔憂並不新鮮。但應該如何應對?歐盟委員會委托我所屬的專家組為此提出建議。我們費時10個月概述了新研究資助計劃的框架。10月16日,我們在布魯塞爾提出包括12項建議的【埃托爾報告】,報告以我們小組發言人、葡萄牙前科技和高教部長曼努埃爾·埃托爾的名字命名。
增加研究經費
我們在報告一開始就指出一件事:我們必須立即開始重新調整歐洲的研究經費。從2028年開始的下一個七年期間,預算必須增加一倍以上:從目前為「地平線歐洲」計劃安排的950億歐元增加到2200億歐元。要求增加資金並非想當然之舉。數據本身就能說明問題:在「地平線歐洲」這一現行資助計劃中,目前只有16%的申請獲得批準,盡管所有申請都被專家評審團評為優秀。換句話說,超過四分之三的優秀創意最終都被扔進了「申請墓地」,這是歐洲無法承受的創造潛力損失。
歐洲要想保持全球競爭力,就必須為研究與創新領域投入更多資金,而不是像目前這樣科研支出只占經濟產出的2.2%。只有包括德國在內的四個歐盟成員國的科研支出水平高於3%的共同目標,而七個國家則低於1%。來自東南歐的代表明確表示,這是因為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政治優先事項——從養老金到醫療衛生政策。不過,大家最終還是達成一致。不僅歐盟,而且各個成員國都必須增加投資,否則我們就會在科研支出率方面落後於美國(3.5%)、日本(3.3%)和中國(2.4%)。
歐洲研究理事會的卓越計劃已成為資助傑出研究人才的黃金標準。這些計劃培養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瑪麗·居禮行動」計劃同樣享有盛譽,該計劃讓年輕科學家能夠在歐盟其他成員國進行研究。歐洲創新理事會也做了出色的工作。它為處於創立和成長階段的初創企業提供支持。然而,這些資助計劃只有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潛力。關鍵詞是「申請墓地」,必須阻止初創企業因在歐洲無法為出色的創意獲得資金而遷往美國的現象。
減少官僚主義
激進的新創意需要有承擔風險的意願和對資助專案的信心,不能有「如果」和「但是」。因此,我們也呼籲簡化程式,減少官僚主義。知名的歐洲研究理事會和歐洲創新理事會是我們提議成立「歐洲技術和工業競爭力理事會」的靈感來源,該理事會將由商界和科學界的專家組成,旨在促進歐洲經濟發展。我們呼籲成立的新理事會應使資助「非政治化」,使其再次更貼近以研究為基礎的產業和中小型企業。方便使用者,提高透明度,而不是高高在上作決定。
氣候變遷、社會老齡化和移民等重大社會問題也不應該完全甩給歐盟政界和官僚機構。相反,我們呼籲建立一個新的專家機構,負責確定優先事項,為精簡籌資形式出謀劃策,並用科學證據為政治決策者提供支持。為此,我們必須讓所有科學學科都參與進來,並與基金會和其他社會行動者等新的研究夥伴建立聯系。
研究需要大型器材。這些器材耗資數十億歐元,應該供所有歐盟國家使用。只有這樣,高效能電腦或新技術(如高效和可回收電池)測試平台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然而,目前仍有太多小專案和太多瑣碎的妥協阻礙重大決策。我們需要為少數幾個具有前瞻性的大型器材制定明確的戰略,讓它們作為歐洲研究與創新生態系的支柱。
保持國際合作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只有我們整合力量,聯盟才能取得成功。歐洲各國也無法獨自保障國家安全。我們在這方面也需要合作。支持烏克蘭已成為一個試金石。在這個充滿戰爭的世界,科研也必須重新定位。如果軍事部門和民用部門能從對方領域的研究成果中相互受益,我們就能實作創新紅利。
即使與困難的夥伴也要充滿自信地合作!我深信,只有全球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全球性問題。沒有中國,我們就無法抵禦流行病,也無法適應氣候變遷。這裏潛藏的沖突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歐洲科學界必須更加果斷地為此做好準備,並提前確定自己的研究興趣。
我們呼籲在國際科研合作中增強自信和尊重。歐洲只是多極世界的眾多參與者之一。我們必須堅持我們的基本價值觀,同時與不認同這些價值觀的國家保持對話。這無疑是在走鋼絲,但如果我們要繼續塑造這個世界的行程,那麽這就是不可避免的。(編譯/聶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