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專家:美國「退約」風險考驗北約新秘書長

2024-10-18國際
2019年7月1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來訪的荷蘭首相呂特,討論北約各成員國國防開支問題。視覺中國供圖
10月1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開啟代號為「堅定正午」的大規模核力量演習,涉及13個北約成員國的2000名軍人和60架戰機,將模擬戰機攜帶美國核彈頭的任務。北約新任秘書長馬克·呂特表示,演習的目的是向「任何對手」表明北約已做好應對「任何威脅」的準備。
上任不到半個月就開啟核力量演習,美國「政治」新聞網評論稱,10月1日就任北約秘書長的荷蘭前首相馬克·呂特上任後「沒有蜜月期」。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執行所長陳旸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呂特目前面臨著美國大選、俄烏沖突和北約戰略重心轉移三大挑戰,問題復雜且相互交織,其態度與措施將對國際形勢產生深遠影響。
北約或面臨「生死攸關」挑戰
「對呂特來說,近期最大的挑戰是美國大選。」陳旸分析說,「如果特朗普上台,北約將面臨‘生死攸關’的挑戰。」
美國【紐約時報】10月15日釋出的最新民調數據顯示,目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裏斯的支持率分別為47%和49%,11月的美國大選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其結果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北約的未來。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10月6日警告稱,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美國結束北約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此前,特朗普多次要求北約歐洲成員國提高國防開支,認為美國承擔了「不公平」的負擔。他曾威脅說,如果其他成員國不增加國防開支,美國可能不會履行其對北約的承諾,不再保護它們免受俄羅斯的攻擊。
「長期以來,歐洲國家都擔心美國在軍事上不再保護歐洲。」陳旸表示,二戰以後,歐洲的自我保護能力有限,各個國家間並不團結,從安全方面來講處於「積貧積弱」的狀態,相當恐懼失去美國這一「保護傘」。「歐洲各國推舉呂特擔任新一任北約秘書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有很強的協調能力。」
英國路透社10月1日報道稱,北約時任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卸任儀式上評價呂特「曾當過14年(荷蘭)首相,領導過4個不同的聯合政府,知道如何作出妥協、達成共識」。
早在2018年布魯塞爾北約峰會上,作為荷蘭首相,呂特曾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討論北約各成員國國防開支問題,成功避免了美國結束北約的「災難」,他也因此被稱為「特朗普耳語者」。
10月10日,呂特在倫敦與英國首相斯塔默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後表示,北約成員國不要再擔心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他說這位前領導人了解烏克蘭危機的利害關系,「所以,真的,別再擔心特朗普當選總統了」。
陳旸指出,呂特的表態恰恰表現出他對美國大選結果的關註。美方對北約的態度未來很可能轉向保守,要求歐洲方面承擔更多責任,「但目前歐洲已在軍事和安全問題上增加了很多投入,在現有情況下要求歐洲掏更多錢、花更多精力並不現實」,這就需要北約秘書長從中斡旋。
烏克蘭問題是呂特任內「重頭戲」
「烏克蘭問題是馬克·呂特面臨的中期挑戰,也是他任內的‘重頭戲’。」陳旸分析指出,一方面,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呂特治下的北約都將延續其政策的穩定性,繼續支持烏克蘭;另一方面,關於北約在「支持烏克蘭」上要做到何種程度,新任秘書長要做出一些帶有其個人風格的策略調整,以盡快解決俄烏沖突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
呂特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在10月1日的就職講話中,他把支持烏克蘭作為任內「首要任務」。從10月14日北約的大規模核力量演習來看,呂特本人的態度相對強硬。在陳旸看來,呂特此舉最重要的目的是凸顯北約的核能力,表明北約的強勢態度。「雖然北約方面聲稱此次是常規演習,但演習時間點的選擇很關鍵。」陳旸表示,「目前俄烏沖突陷入僵局,雙方分別示強會讓局勢進一步升級。北約選擇在此時舉行核力量演習,可能會起到火上澆油的負面作用。」
據英國路透社10月14日報道,呂特當日存取為協調北約對烏軍援而在德國城市威斯巴登設立的新指揮部時表示,北約歡迎美國2026年在德部署遠端導彈。「大國在核武器的使用問題上有其‘紅線’,尤其是具有大規模殺傷性的戰略核武器。但目前的風險在於,北約與俄羅斯雙方都在強調並更新其戰術核武器力量。」陳旸分析說,「演習持續下去,不排除有擦槍走火的風險。雖然雙方都有‘底線’,但目前的行為都在向‘突破底線’靠近,一旦發生核沖突,將是很可怕的事情。」
俄烏沖突爆發已有兩年多,戰爭不能無休無止地「拖」下去。「呂特任期內要考慮,這場戰爭要怎麽樣走向結束?究竟是以土地換和平,還是以土地加‘入約’換和平?」陳旸指出,過去幾年,北約在烏克蘭「入約」問題上搖擺不定,呂特任內北約是否要讓烏克蘭真正「入夥」、擴大北約在東歐的「版圖」,將成為左右眼前俄烏沖突走向、「北約-俄羅斯」未來關系的重要問題。
從蘇聯解體時的16個成員國擴張到現在的32個,北約的版圖已遍及歐洲大部份地區。不過,目前來看,烏克蘭加入北約仍是遙遙無期的事情,以美國和德國為首的幾個成員國認為,至少在沖突結束前烏克蘭不應該加入北約。
「保守來看,呂特只要保持目前的政策、讓北約維持現有規模,對他本人來講就是成功。」陳旸說,不過,如今多方形勢嚴峻,逼迫呂特要在「以穩為主」的前提下,拿出方案來解決問題。
北約內部利益難平衡
「長遠來看,呂特要面臨的遠期挑戰是要不要配合美國、轉移北約戰略目標的問題。」陳旸表示,在東線有戰事的情況下,歐洲各國當然希望北約這一軍事聯盟的註意力集中在歐洲周邊,但美國的戰略重心早已轉移至「印太地區」,北約內部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戰略目標之間存在分歧和矛盾。
陳旸分析說,目前北約有相對集中的對手俄羅斯,但未來俄烏沖突將如何演化還有待觀察。美國把戰略重心放在「印太地區」,將中國視為長期的威脅和挑戰,促使北約調整其整體戰略。「目前來看,由於歐洲國家忙於其內部事務,北約暫時還沒有太多將戰略重心轉移至印太、針對中國的行動,但不能排除未來其有調整修改的可能性。」
從技術層面上來看,陳旸認為,歐洲國家的防務工業發展也是呂特任內需要應對的挑戰之一。
意大利前總理、歐洲央行前行長馬里奧·德拉吉日前釋出【歐洲競爭力的未來】報告,稱在俄烏沖突爆發後,許多歐盟國家紛紛「重新武裝」自己,但歐盟國家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間用於國防的750億歐元中有63%流向了美國。德拉吉呼籲歐盟建立「實質性激勵機制」,以鼓勵各國政府購買歐洲產品。
「北約作為跨大西洋的軍事聯盟,其整體的強勢和鼎盛會擠壓歐洲自身的防務工業發展。長遠來看,對歐洲國家來講也不是一件好事。」陳旸指出,目前美國在技術上保持著絕對強勢的地位,這也是北約內部的矛盾之一。「北約的各個歐洲成員國都有自己的擔心,尤其是法國、意大利等國,在這方面表現得更加明顯。」陳旸表示,呂特任期內北約將在歐洲國家利益和追隨美國指令之間尋找平衡。
本報北京10月17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梓昂 記者 蔣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