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援引路透社近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張口就來,聲稱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向俄羅斯供應可用於制造武器的零部件,並敦促西方繼續加強對烏克蘭支持。他妄加揣測稱,如果西方表現出反俄決心減弱,中國可能將更「有恃無恐」地增加對俄出口。此前,我外交部多次嚴正聲明,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一貫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致力於勸和促談,中俄正常經貿合作不應受幹擾。
據環球時報援引多家媒體報道,英國警方近日對兩名英國男子涉嫌為中國提供情報提出指控。22日和23日,德國檢方先後宣布逮捕3名德國人和1名德籍華人,他們均被指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敦促有關方面停止散布所謂「中國間諜威脅」的虛假資訊,停止反華政治操弄和惡意詆毀。據路透社報道,兩名英國人因涉嫌向中國提供可能對英國有害的資訊而被指從事間諜活動,4月22日受到倫敦警方的正式指控。
據觀察者網報道,歐盟中國商會披露,一家中國企業在波蘭和荷蘭的辦公室近日突然遭到歐盟方面「未行通知突襲檢查」,並就此對歐盟委員會表示「嚴正關切」。這種突襲檢查也被譯為「黎明突襲」,歐洲新聞台稱,這是歐委會首次公開確認根據【外國補貼條例】對某家企業進行這類檢查。根據歐委會近日釋出的每日新聞,其正在對一家在歐盟從事安全器材生產和銷售的公司進行突襲檢查。訊息說,陪同委員會官員進行檢查的還有成員國國家競爭管理機構的同行。
那麽,歐洲為何突然對中國發難呢?今年不僅是美國大選年,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也要舉行大選,歐洲迎來新一輪政治洗牌,而打「中國牌」被不少政客視為競選的有力「武器」。不論是炒作中國援俄,還是構陷中國甚至是調查中企,本質上都是為了競選服務。今年以來,歐洲對華接連「出牌」,比如將中企列入對俄制裁名單,歐洲的「經濟大棒」明顯在逐步升級。必須說明的是,如果歐洲政客需要靠抨擊中國來贏得選舉,那選出來的官員是難以維護歐洲利益的,更無法帶領歐盟實作獨立自主。
在朔爾茨訪華前夕,從歐盟傳來兩條訊息,對中國不利。繼電動汽車後,歐盟將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發起反補貼調查。對於此項調查,歐盟聲稱「來自中國的廉價清潔技術以及產品,可能會壓垮壓倒歐洲本土供應商,所以必須開啟調查。」在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提出「中國產能過剩威脅論」之後,歐洲亦步亦趨,緊緊跟隨美國的步伐,也開始以「產能過剩」為理由,對中國企業下手了。說白了,美歐都在為貿易保護主義找借口,為「對華經濟脅迫」找理由。
據悉,此次朔爾茨在訪華前一天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了影片通話,協調對華政策的意味甚濃。雙方提出要「重新平衡」歐洲和中國之間的經貿關系,並強調要「刺激歐洲競爭力」。與此同時,歐盟頗有配合美國逼迫中國自廢三張「王牌」的意思,而這三張「王牌」指的就是近年來中國在外貿領域表現非常亮麗的「新三樣」,即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鋰電池。不久前,美國財長耶倫在訪華期間,就一直在炒作要求中國遏制所謂的「產能過剩」,矛頭直指中國的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鋰電池三大產業。
4月14日至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正式存取。在這三天的時間裏,朔爾茨前後抵達了中國的三個城市。在朔爾茨訪華的最後一站,這位德國總理針對當前的形勢向中方交了一次底。面對德國方面釋放出的誠意,中方對朔爾茨也一次性把話給說透了。中方表示,中國願與德國就經貿問題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但在目前的形勢下,依然要防止各種沖突螺旋式升級,甚至讓局勢逐漸走向失控。
報道顯示,中德兩國領導人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會晤。會談中,德方對中德雙邊關系的良好發展勢頭表示了肯定,表達了願意繼續深化加強兩國關系,深化各領域雙邊對話與合作,增進各領域交流。朔爾茨說,加強雙邊合作、有利於兩國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也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德方不贊同對立對抗,希望和中國保持良好合作。透過這番「交底式」發言,不難看出頂著輿論壓力訪華的朔爾茨,還是希望和中方好好交流,推動中德經貿合作穩定發展。
對德國而言,這次訪華能取得什麽成果,對他們至關重要。現在,德國的經濟情況非常糟糕。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預測,德國今年GDP增長率僅為0.3%。然而根據德國自己的預測,經濟增長率在今年只有0.1%。而在去年,德國更是遭遇連續4個季度的GDP負增長,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更糟糕的是,作為歐盟最大制造業國家,德國因為積極參與對俄制裁,主動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聯系,還遭遇了原材料價格大振幅上漲的問題。結果,德國企業要麽倒閉,要麽只能將產能轉移到他國。
德媒評價稱,朔爾茨本次存取持續時長極為罕見,這關乎著德國的未來、經濟、就業和增長,而出訪人員釋放的訊號則是「沒有中國行不通。」德媒的評價極為中肯,別看美國把「對華脫鉤」掛在嘴邊,還號召盟友一同對華采取措施,事實上即便是美國本身也做不到與華脫鉤,放眼全球,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無法找到更好的市場替代中國,而與中方合作,獲得的好處也是實打實的。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朔爾茨的行動可能時歐洲整體改變風向的開始。
盡管朔爾茨訪華給歐盟帶來了示範作用,但歐盟方面對中國的偏見仍未完全消除,正當中方取消對德牛肉禁令之際,歐盟卻宣布對中國醫療器材采購啟動調查,聲稱此舉是為消除中方「不公平地偏袒」國內供應商的擔憂,而這將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有關的招標活動,包括中國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在內的中企可能會受到波及。此外,在歐盟頒布的【關鍵原材料法案】背景下,歐洲一些國家正采取行動,減少對從中國進口關鍵原材料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