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表示,「中美之間必有一戰」這句話並非毫無根據。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華盛頓領導層為了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可能會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來阻止中國。
最近,台灣媒體參照了美國著名現實主義學者、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的言論,指出隨著俄烏局勢和台海局勢的惡化,美國可能會加強與亞太地區盟友的合作,以遏制中國的復興。
在米爾斯海默看來,盡管美國的這一決策必然會激起中國方面的強烈反應,但華盛頓領導層卻認為沒有其他更為適當的選擇。
中國不僅僅在經濟領域實作高速發展,其軍事實力也會隨著經濟增長而增強,這意味著即使中國積極追求和平發展,華盛頓領導層也難以忽視這種潛在威脅,因為解放軍的軍事實力持續增長,並有可能在未來超越美軍。
這將迫使美國提高與中國的競爭強度,導致中美之間的沖突風險不斷增加。米爾斯海認為,即使沒有台海或南海問題作為誘發因素,中美之間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軍事沖突。
在台島上,這個觀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換個說法來看,其實這個觀點指出了台海問題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可能被誇大了。盡管台島問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美關系,但兩國未來是否會陷入對抗取決於各自國家內部的因素,而非外界所想象的那麽簡單。
島內人士對此感到困惑不解,然而,若以美國人米爾斯海默的角度審視中美關系,就會發現他所持觀點確有其可信之處。
為何如此言之有物?許多長者可能仍然銘記,我們已經多次提及,在當下這個「一超多強」的全球格局中,美國能夠保持30多年的「一超」地位,並非僅僅依賴於某種意識形態,而是取決於其在全球化市場中的獨尊主導地位。
美國因此幾乎可以利用全球資源來支持其社會機制,同時透過美元等途徑將通貨膨脹等內部挑戰轉嫁給外部,從而減輕國內壓力。
美國並非天上掉下來就擁有了這種超然主導地位,而是憑借其同樣強大的軍事實力所維持。
美國的經濟地位承載著其坐穩「一超」地位的重要責任,而美國的軍事實力則是這一地位的堅實基礎。因此,即使美國的經濟地位受到挑戰,華盛頓領導層也不會毫無根據地感到緊張。歷史上曾出現過像歐共體這樣的挑戰者,但只要美國的軍事優勢仍然存在,即使美國的經濟地位有所下降,也不會陷入危機。
即便美國繼續主導全球市場,一旦其軍事實力受到挑戰,華盛頓領導層也必須準備應對世界局勢的突變。
巧合的是,蘇聯解體已經過去30多年了,而如今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已經具備了在軍事領域挑戰美國的實力。與冷戰時期的蘇聯相比,當今中國明顯更為強大,不僅在軍事力量上實力雄厚且發展潛力巨大,在經濟層面上也具備了與美國競爭的信心。
盡管美國的工業實力在西方國家中獨具一席之地,但面對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工業體系,二者的軍事潛能依然有著明顯的差距。這為解放軍快速實作軍隊現代化和武器裝備叠代奠定了基礎,而美國卻只能依靠現有優勢在這場「競賽」中苦苦支撐,眼見解放軍正在不斷縮小由存量優勢所拉開的差距。
美國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在多個方面都受到了削弱,而最讓華盛頓領導層感到焦慮的是,時間並不在他們這一邊。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而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增長速度遠遠落後於我們。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超越美國,而到那時,美國的「一超」地位也將岌岌可危。
美國並不視此為良好跡象,因此,阻止中國的發展成為了不可避免的選擇,以免發生這種情況。
美國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與歐盟時期不同,它不能僅憑借政治手段來解決與中國的問題。這裏應該指出的是,歐洲國家仍然依賴於由美國主導的北約來確保他們的安全,然而,中美關系顯然沒有那種"鐵板一塊"的穩固性。米爾斯海預設為,中美之間必定會發生一場戰爭,與台海局勢無關,這一觀點是基於上述理由的。雙方的矛盾早晚會超過彼此的利益,而那時只能仰賴軍事力量來解決問題了。
美國雖然可能試圖以武力解決問題,但實際能否如願以償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在戰爭中,只有獲勝的一方才能夠提出條件,而目前美軍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於很可能無法擊敗解放軍。
五角大廈有足夠的力量制衡華盛頓領導層的軍事冒險行為,同時中美之間的博弈將持續保持合作多於分歧的狀態,這一狀況在未來長期內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