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以其全球最安全國家的聲譽而聞名,盡管有條件可輕松依靠資源生活,但仍然致力於成為一個有遠見的國家。今年年初,蒙古國突然終止了與中國的煤炭合約,並接著傳出訊息稱該國計劃無償租用中國的天津港50年,以便將稀土出口到日本和南韓等地。這些舉措顯然都是蒙古國展現其遠大目標的一部份。如果蒙古國真的加入北約,這個亞洲國家將面對怎樣的局面呢?
當前蒙古國的形勢
位於亞洲內陸的蒙古國,南面與中國的內蒙古、甘肅和新疆相鄰,北邊則完全被俄羅斯環抱,形似夾在中俄之間的「餃子」。該國東西長達2376公裏,南北寬1030公裏,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裏,是全球第二大的內陸國。
蒙古的地形復雜,主要由山地和戈壁沙漠組成,其中山地面積占到全國總面積的49.6%,約77.7萬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國家的中西部,如阿爾泰山和杭愛山的高度都達到了3000米。南部大部份是沙漠戈壁,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5.5%。北部則水資源豐富,擁有3500多個湖泊和3800條河流,總長達6.7萬公裏。
蒙古國富含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產種類超過80種,礦點多達6000個。其中銅礦資源為3600萬噸,煤炭資源1620億噸,鐵礦20億噸,黃金3000噸。稀土資源更是高達310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20%。位於南戈壁省的奧尤陶勒蓋金銅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銅礦之一,銅儲量高達3110萬噸。不遠處的塔本陶勒蓋煤礦擁有64億噸的焦煤儲量,是世界上極為稀有的煤炭種類,總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
雖然蒙古國的土地貧瘠,但像沙特一樣依靠資源可以富裕起來。然而,蒙古國卻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2022年GDP僅為15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00億左右,人均GDP僅為5051美元。
蒙古國經濟發展受到多重限制,包括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及勞動力短缺。全國人口僅300萬左右,近30%的人仍然過著遊牧或半遊牧的生活方式。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嚴重,缺乏工業和技術支撐,使得豐富的礦產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未來甚至羊肉都可能成為奢侈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蒙古國學會了遙遠的外交和近期的防禦。盡管攻擊不可能,但與遠方結盟仍有可能實作,尤其是近年來蒙古一直在尋求第三國鄰居,準備跳出當前的合作模式。
蒙古國加入北約可能面臨的後果
首先,我們來了解北約是什麽。北約是在冷戰期間,1949年由美國領導與西歐國家共同成立的軍事同盟,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經過多次擴充套件,自2023年4月芬蘭加入後,北約成員國總數達到31個。盡管大部份成員國位於歐洲和北美,但如土耳其等亞洲國家也是成員之一,顯示北約的影響力可能擴充套件到歐亞大陸。
盡管蒙古國目前不是北約成員國,但自2003年以來已是北約的全球夥伴,並於2012年簽署了合作協定,顯示其意圖接近北約。然而,成為北約正式成員需要符合多項標準,如核心價值觀一致、經濟體系穩定、無核武器、不支持恐怖主義、未在北約外部署軍事力量等。
加入北約的主要決定權在美國手中,盡管有些限制可以被忽視,但原則還是重要的,美國不會隨意接納新成員。盡管蒙古國的礦產資源對美國有吸重力,但由於技術限制和地理位置,蒙古國的資源外運依賴於透過俄羅斯或中國,這為美國帶來利用困難。
即便美國同意蒙古國加入,該國還將面臨諸多挑戰,可能的情況比烏克蘭還要糟糕。蒙古國的經濟高度依賴於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2022年中蒙貿易額達到136億美元,占蒙古總貿易額的65%,主要出口煤炭、鐵礦和銅礦等。失去這些市場將是災難性的。由於蒙古國的交通閉塞性,失去中俄港口的使用權將使其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