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英國的沒落離不開這兩位首相,懦弱的「狐貍」和愚蠢的「獅子」

2024-11-01國際

光榮革命過後,英國靠著先進的社會制度,加上工業革命的助力,在世界各國中冒了尖兒。就這麽過了兩百年,它變成了世界上最強的帝國,殖民地多得很,還得了個「日不落帝國」的名號。

英國的那些殖民地啊,不是啥都有的富地方,就是位置特別重要的地兒。就說吧,印度洋被掌控後,整個印度就成了給英國產工業原料的地兒;南非的鉆石和黃金呢,能讓英鎊變成世界結算的貨幣;地盤大的加拿大,那是英國的「奶娘」,給英國供著物資;蘇伊士運河是世界航運的嗓子眼兒,馬六甲海峽是東方航運的要緊地兒;中東石油區和中國長江流域都在英國勢力圈裏呢,英國在好多地方都有軍事基地,要是有武裝沖突,能立馬派兵去管。

那時候的英國啊,就跟當下的美國似的,在全球都有戰略打擊本事,勢力遍布各地,是那會兒獨一份的超級大國。可英國連著倆首相,在當政的時候都沒了政治家該有的那種機靈勁兒,結果讓龐大的英國漸漸不行了,等二戰完了,徹底變成美國的跟班了。

英國就是個島國,咋就能稱霸世界哩?一來人家有先進的社會制度,二來工業革命搞得也不錯。再者,英國有一幫精明的政治家,那是又有狐貍的狡黠,又有獅子的威猛,領著英國打敗一個又一個厲害的對手,把英國整成了個「日不落帝國」。

英國這計謀有個核心,叫「離岸平衡」。拿利益當餌,引得歐洲列強你爭我搶。它自己呢,穩穩待在英倫三島,躲開紛爭,可它一摻和,又能左右局勢的走向。

那俄國一個勁兒地往外擴張的時候,英國可不幹了,不但拉著土耳其和法國一塊兒去把沙俄給揍了,還在東方扶持日本呢,靠著日俄戰爭來把俄國給牽制住。

英國這一通操作,正應了丘吉爾那句話:朋友不長久,利益才長久。英國的種種舉動都表明一個事兒:英國決不答應歐洲大陸有哪個國家能稱霸。

英國那些政治家拿利益當餌,引一個國家跟自己結盟,一塊兒去對付那崛起的強國。可等這國家被打敗了,英國又不把事兒做絕,為啥呢?因為得講究平衡,只有這樣,英國才能使勁兒壯大自己的實力。

英國這計謀有個核心,叫「離岸平衡」。拿利益當餌,引得歐洲列強你爭我奪,它自己呢,穩穩待在英倫三島,躲開紛爭,可它一摻和,就能左右天平的傾向。

要是英國能就這麽一直折騰下去,那它這世界霸主的位子肯定穩穩當當的,可嘆啊,英國那錯誤的決定把自己的光明前途給整沒了。

頭回世界大戰前,那弱不禁風的土耳其把著博斯普魯斯海峽跟達達尼爾海峽,這兒是黑海奔愛琴海的必走之道。按理兒說,英國該拉攏土耳其,讓它當自己的盟友,可傲慢的英國人吶,到底為自己的那股子傲勁兒和無知,吃了大虧,付出了沈重代價。

那時候,土耳其使盡舉國之力跟英國訂了一艘戰列艦,可當時英國的海軍大臣丘吉爾,硬說土耳其沒準會倒向德國,就蠻橫地把土耳其的戰列艦給沒收了,這賊強盜般的做法,把土耳其給氣壞了,對英國那是恨得不行。

這時候德國倒好,送了土耳其兩艘戰列艦。得,土耳其覺著德國這是幫了大忙,當下就跟德國近乎上了,還把海峽給封鎖了。這麽一來,英國想給俄國送戰略物資都沒轍了,結果東線戰局變得糟糕起來。為把海峽打通,五十萬英法聯軍使足了勁兒強攻,可土耳其那是玩兒命抵抗啊,最後呢,這海峽沒攻下來,英法聯軍自己倒折了二十多萬士兵。

英國那股子傲慢勁兒純屬無知,好比富家公子不懂貧民窟百姓的難處。被沒收的戰列艦把土耳其給逼急了,人家幹脆加入了同盟國。要是英國能從戰略方面考慮,把土耳其拉攏過來,那完全能在一旁瞧熱鬧,給點物資,就能讓德國和俄國這倆強國幹起來。

沙俄在東線戰場吃了敗仗,這下可好,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維埃政權不認沙俄欠下的債,英國這麽些年在俄國身上的投入一下子打了水漂,氣得丘吉爾火冒三丈,拉上協約國對蘇聯動武幹涉,可最後還是灰溜溜地失敗了。

一戰打完,英國雖說還占著日不落帝國的名號,可實力大不如前啦,那要垮掉的苗頭都冒出來嘍。

二戰開打前,英國想壓著法國一頭,就去幫襯德國。哪承想希特勒上台後,吵吵著要把德國該得的利益弄回來。眼瞅著德國那股子兇勁兒,要是英國能拉上法國跟蘇聯一塊兒壓著德國,就算希特勒再張狂,那也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可當史太林提了那種建議後,英國首相張伯倫不幹吶,他心裏想的是把德國那股子火氣引到蘇聯那邊去,就這麽著,張伯倫對德國搞起了綏靖政策。

張伯倫那點小把戲,咋能蒙住史太林和希特勒這倆厲害角色呢?他沒料到史太林會跟德國暫且簽個和平條約,結果希特勒挑起了二戰,這一下讓英國自己惹上了麻煩。

大戰一打響,德國那戰鬥力杠杠的,先把波蘭給收拾了,接著又拿下了法國,整個北歐也被它掌控了。這時候,英國在英倫三島上直打哆嗦,雖說英吉利海峽能攔住德國的坦克,可擋不住德國的飛機呀。

連著打了幾場勝仗,希特勒倒沒暈頭,他心裏清楚,跟英國這老資格的帝國死磕,德國得吃大虧。於是呢,希特勒打算跟英國講和,這對英國那可是個能緩口氣的好時機,只要英國認可德國的地位,再割舍點兒利益就行。

德國跟英國講和後,準會往東去擴張,跟蘇聯幹仗。那英國呢,瞅準時機幫著弱勢的那一方,讓蘇德都吃癟,完了再收拾遠東的日本,這麽一來,英國自己就躲開一場大仗啦。

可那倔脾氣的丘吉爾,不光不搭理德國的和解提議,還楞頭楞腦地派飛機去炸德國。這哪兒是一個政治家該幹的事兒啊,這時候的丘吉爾,簡直就是個賭棍,為了那所謂的榮耀和責任,把英國的未來都給押上了。

那惱羞成怒的希特勒啊,派轟炸機把英國本土給炸得稀裏嘩啦,這下戰火可就燒到英國自己那兒了。為能讓英國本土有物資供應,英國就使勁兒地加大對殖民地的盤剝力度,可誰承想,這些拼死搜刮來的戰爭資源,大部份都被德軍給打沈到海底去嘍。

為了能跟德國死磕到底,英國把自家在加勒比海的八個軍事基地賣給美國,好弄些戰爭資源來。不光這樣,英國還跟印度、加拿大那些殖民地講,只要仗打贏了,就準許他們獨立。

跟德國死磕那事兒,把丘吉爾整得沒了理智,他跟個賭棍似的,為求贏,哪怕把所有本錢都賠上也不在乎。雖說最後德國投降,英國算勝了,可這場大戰把英國攢了百年的老本兒都給耗光了,殖民地一個接一個地鬧獨立。美國倒好,戰爭時候發大財,二戰完了就把英國替了,成了新的世界老大。

一戰到二戰,就那短短幾十年吶,張伯倫想當狐貍,可他沒那膽子,是個慫包狐貍;丘吉爾想做獅子,可他又不夠機靈,是個傻獅子。就因為英國這倆執政者瞎決策,英國丟了世界霸主的位子,只好給美國當幫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