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國手機撤離?莫迪慌了,外媒:更可怕的才剛開始

2024-09-03國際

中國手機撤離?莫迪慌了,外媒:更可怕的才剛開始

全面召回中國手機?莫迪恐慌,外媒:最糟糕的還在後面

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已成為許多國家眼中的重要市場,許多跨國公司很早就開始在印度開展業務。

中國移動公司也意識到了印度的潛力,幾年來一直試圖進入印度市場。

然而,印度現在由莫迪總理執政,他的一些政策對中國公司不太友好,政府總是找各種理由警告和罰款中國公司。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業務拓展並不如想象中順利。

越來越多的手機制造商決定結束印度市場。

就連 Pride 的行政總裁也公開表示,他將把自己的團隊撤出印度。

除中國公司外,其他外國公司在印度也經常面臨不公平待遇。

他們也開始考慮將自己的產業外遷,這讓莫迪政府雪上加霜。

印度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勞動力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人口眾多不僅意味著購買力強,而且還意味著其他國家可以透過在印度設廠來降低成本。

因此,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外國公司往往更青睞印度。

2014 年,許多中國移動公司進入印度,包括小米和 OPPO 等品牌。

幾年來,中國手機在印度一直很受歡迎,並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中國公司進入印度振興了當地的商業市場,但印度非但不歡迎這一變化,反而試圖透過政府遏制中國手機的發展。

2017 年,印度政府改變了政策,提高了進口關稅,不僅包括手機,還包括其零部件。深度優秀寫作計劃

中國手機制造商已開始在印度建立自己的工廠,以降低成本。

就在大家都以為中國手機未來在印度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的時候,整個產業鏈的落地,為印度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2020 年,印度決定全面封殺中國手機套用,使中國手機制造商瀕臨破產。

但這還不是全部,在這一禁令之後,印度用強制措施審查中國公司的花樣越來越多。

他們不僅聲稱這些手機制造商有稅務問題,還聲稱他們在洗黑錢,並根據這些雄辯的理由對中國手機制造商處以重罰,甚至凍結他們的資金。

這些公司包括小米、華為和 VIVO,當然其他小型制造商也不能幸免,中國公司不得不繳納罰款來抵消稅收。

疫情和全球經濟放緩已使印度到了一些中國公司根本無法生存的地步。它們別無選擇,只能結束印度市場。

當時,榮耀甚至決定暫時結束印度市場,因為它承受不了壓力。

然而,這並不能讓印度政府滿意,2023 年,印度政府提出了更過分的要求,要求中國手機制造商在關鍵崗位上聘用印度國民。

與此同時,印度也沒有放棄對中國公司的打擊,甚至有一次直接逮捕了 vivo 公司的高管。

這表明印度是多麽希望收購中國的一些手機制造商,並利用自身的能力來實作這一目標。

這無疑給中國公司帶來了巨大壓力,導致越來越多的手機制造商結束印度市場。

從中國手機制造商進入印度,到許多中國手機制造商決定撤出印度,印度政府對中國公司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起初看起來,它們是在中國農場裏繁殖的,而當它們真正繁殖出來後,就開始殺它們吃肉。

在旁觀者看來,這無疑是在殺雞取卵,那麽印度為什麽還要這樣做呢?

這主要是因為印度很早就目睹了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夢想著效仿中國,讓 "印度制造 "享譽全球。

2005 年,印度制定了到 2035 年全面發展印度制造業的路線圖,印度的這一宣言向國際社會表明了其承諾。

過去,全球資本更多地關註中國,因為中國人口多、勞動力成本低、質素高,而且在中國建有工廠。

然而,隨著中國近年來的發展,勞動力成本逐漸開始上升。

此外,許多資本也希望在印度投資建設下一個世界工廠,前提是你不必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事實證明,這兩個派對都很受歡迎,許多外國公司都轉向了印度。

一些中國公司也認識到了印度的增長潛力,並決定進入印度市場。

後來才出現了智能電話,中國手機制造商沒有放棄這個巨大的市場,很早就開始進入印度。

印度當然對此感到高興,莫迪總理曾多次公開表示,他們將把印度打造成下一個世界工廠。

因此,當中國手機試圖進入印度市場時,印度政府一直非常寬容。

中國企業不僅創造了就業機會,也為市場經濟提供了支持。

振興印度市場。

然而,近年來,中國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印度制造業卻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擴張,這讓印度政府再次緊張起來。

他們引進外資是為了幫助發展自己的制造業,但現在中國公司也在引進外資。

然而,印度制造業仍無法趕上中國並超出其預期。

他們應該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才會導致這種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用強制手段打壓中國企業,因為他們想吸幹中國企業的血來養活自己,這導致了他們的一些不良經營行為。

莫迪政府對中國公司實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罰款和資產凍結。

然而,在有關 2024 年的報告中,中國手機仍然在印度手機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

畢竟,這些公司已經在印度經營了很長時間,早已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印度要想徹底擊垮它們仍然非常困難。

印度市場上的一系列劣質行為迫使許多中國手機制造商結束市場,但小米等堅持下來的企業並沒有被徹底摧毀。

印度的這些魯莽行為給國內經濟帶來了許多問題。

過去,印度希望成為世界的下一個工廠,其他外國投資者也因為看到了印度的人口潛力而決定在印度投資。

但最終,印度的結果並不令人滿意,蘋果和三星等外國公司感到有些失望。

過去,出於 "印度制造 "的期望,蘋果公司已決定將其部份制造能力放在印度,而蘋果公司的到來必將受到印度的熱烈歡迎。

然而,蘋果公司在印度的生產過程顯然不是那麽順利。就工作質素而言,無論是質素還是生產率,中國人都比印度人強。

在這個案例中,還有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印度人制造的 iPhone 手機中含有大量大腸桿菌。

即使印度的勞動力成本低於中國,這種生產率又如何可信呢?

事實是,印度工廠導致蘋果產品出現了許多問題,以至於原本計劃與印度分享中國生產能力的蘋果公司開始采取應對措施,計劃將部份生產能力遷回中國。

顯然,蘋果公司之所以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印度的制造業還不發達。

雖然印度已經開始幫助蘋果生產手機和其他產品,但絕大多數零部件都無法在印度制造,必須從中國進口。

換句話說,蘋果公司的整個產業鏈還沒有全部轉移到印度,因此這不僅是浪費時間,還可能影響蘋果公司的生產能力。

此外,印度對蘋果、小米和三星的政策仍然不是很寬容,迫使這些外國公司與當地公司合資。

印度的生產能力跟不上,政治環境也不太有利,蘋果等大品牌自然會對印度越來越失望。

蘋果公司宣布允許中國分享其部份生產能力,它是否會因此而重新考慮印度市場的增長潛力?

作為一家國際知名公司,蘋果公司的所有行動都面臨著逆風,如果它想撤出印度,恐怕其他外國公司也打算這樣做。

相反,印度政壇已經成為 "偷雞不成蝕把米 "的最好證明。

不難看出,早前外媒報道稱 "最可怕的還在後面",看來印度想要超越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這一事件中,印度也應意識到其制造業目前仍依賴於中國。

否則,他們的財政部就不會直言印度仍應依靠中國來發展自己的制造業。

近年來,國際經濟市場相對疲軟,許多企業陷入困境。

曾幾何時,印度看到了中國的崛起,認為自己只需沿著中國的道路走下去,就能成為制造業大國。

然而,在實踐中,他們發現中國的這條路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走。

由於中國公司的打壓,他們發展本國制造業的努力如今已受挫。

印度希望在未來繼續發展經濟,而強大的本土制造業離不開中國公司的幫助。

參考資料

"印度制造不堪重負,蘋果無法回避中國制造" 2024-07-25 手機中國

"中國領先的手機制造商正式宣布結束印度市場!一年內已有多家手機廠商在印度遭遇敗績"。2022-07-26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