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默克爾預判真準!俄烏沖突最大輸家現身,不是俄羅斯不是美國

2024-10-19國際

這場曠日持久的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近三年,它就像一台巨大的推土機,無情地碾碎了原有的世界格局,也碾碎了無數人的平靜生活。還記得戰爭初期,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烏克蘭,人們震驚於戰爭的殘酷,擔憂著這場沖突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怎樣的沖擊。如今,戰爭的硝煙仍在彌漫,而歐洲,無疑成了這場沖突中最受傷的角色,說它是「最大受害者」一點也不誇張。

其實,俄烏戰爭的爆發並非偶然,它的種子早在多年前就被埋下。北約的東擴戰略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插俄羅斯的心臟,讓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安全感降到了冰點。而烏克蘭,則像一顆棋子,被夾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進退兩難。它渴望加入北約,希望以此獲得安全保障,卻無意間成了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俄羅斯當然不會坐視烏克蘭加入北約,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而北約也不想輕易接納烏克蘭,因為這意味著直接與俄羅斯對抗,風險太大。就這樣,在各方勢力的拉扯下,俄烏戰爭的爆發幾乎成了一個無法避免的悲劇。

戰爭打響後,歐洲國家毫不猶豫地選擇站在烏克蘭一邊,各種軍事援助源源不斷地送往烏克蘭。面對西方的強硬態度,俄羅斯被迫使出殺手鐧——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直接擊中了歐洲的命脈,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飛漲,經濟遭受重創,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日子越來越難過。

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如今也被這場戰爭拖累得焦頭爛額,國內矛盾激化,各種抗議示威活動此起彼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這場戰爭讓歐洲國家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參不參與戰爭,最終都無法逃脫被卷入其中的命運。

在這場錯綜復雜的博弈中,烏克蘭似乎並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澤連斯基,這位猶太人總統,領導著一群與俄羅斯同宗同源的斯拉夫民族,與俄羅斯展開殊死搏鬥,這本身就充滿了矛盾和諷刺。更耐人尋味的是,烏克蘭最近還接收了一批猶太移民,而澤連斯基也開始嘗試與俄羅斯和談,一改之前強硬的態度,顯得越來越「服軟」。

種種跡象表明,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更像是一個被操縱的傀儡,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至於澤連斯基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我們不得而知,只能說,一切都是猜測。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烏克蘭應該做的是在俄羅斯、美國和歐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是徹底倒向任何一方,否則只會成為眾矢之的,最終自食惡果。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曾說過,歐洲應該與俄羅斯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然而,當時被「反俄」情緒裹挾的歐洲國家根本聽不進去,甚至還批評默克爾的觀點短視。現在看來,默克爾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政治家,她早就預見了歐洲和俄羅斯之間密不可分的能源聯系,以及對抗俄羅斯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天然氣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必需品,如果歐洲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供應,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都將面臨巨大挑戰。事實上,在歐盟內部,對於如何處理與俄羅斯的關系一直存在分歧。一些國家主張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而另一些國家則堅持要與俄羅斯對抗到底。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這種分歧也越來越大,甚至導致歐盟內部出現分裂的跡象。

歐洲對俄羅斯實施的各種制裁,對俄羅斯來說根本不痛不癢。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迅速加強了與中國的貿易合作,不僅沒有因為制裁而經濟崩潰,反而還實作了經濟增長。這足以證明,中俄之間的合作關系是多麽的重要,也從側面反映出歐洲制裁的無力和可笑。

再看看美國,他們才是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美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利用這場戰爭削弱俄羅斯。即使削弱俄羅斯的目的沒有完全達到,美國還有後手,那就是趁機瓜分烏克蘭的優質企業,大發戰爭財。

所以,在這場戰爭中,烏克蘭或許實作了自己「被關註」的目的,俄羅斯獲得了中國的支持,美國也透過各種手段賺得盆滿缽滿,只有歐洲,成了最大的輸家。他們不僅沒有能夠有效地對抗俄羅斯,反而還被美國當槍使,經濟受到重創,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一落千丈,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場戰爭給世界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它告訴我們,和平與發展才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對話與合作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最佳途徑。希望俄烏沖突能夠早日結束,世界能夠早日恢復和平與安寧。這場戰爭也讓我們看到了國際關系的復雜性和殘酷性。國家利益永遠是國家行為的最終決定因素。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其他國家的合理關切,避免沖突和對抗,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最後,我們也要看到,這場戰爭也暴露出了歐洲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的缺陷。過度依賴美國,缺乏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得歐洲在面對危機時顯得被動和無力。未來,歐洲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在世界上的定位,加強內部團結,制定更加務實的外交政策,才能在動蕩的國際局勢中維護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