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明代書法家王鐸此帖,被日本書壇奉為至寶!

2024-03-22國風

【擬山園帖】,共十卷,清代個人叢帖。清順治八年至十六年(公元1651-1659年)王鐸之子無咎撰集,古燕呂昌摹,張翺鐫。帖名行書。此帖全刻王鐸一家之書,共103種,其中大多為臨古之書。王無咎傳留大量的王鐸書跡,因而所選皆精湛。刻者亦一時名手,帖後有張縉彥跋曰:「文安公書法妙天下,藉茅太史括所藏書及墨苑家所流傳匯集此本,有缺略模糊必求別本正字補之,備極龍躍虎臥猊攫象搏之致,文安四十年精力盡在此矣。近代玄宰、子願兩先生戲鴻、來禽二帖,壇坫海內,昔衛夫人見右軍書嘆:」此子必掩我名「,此本出,惜兩公不及見也。」故此帖無論是所選之帖還是摹刻方面,都極為精妙。

選頁欣賞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稱「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之),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平陽府洪洞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 ,誕生於河南孟津縣 ,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王本仁的兒子。

天啟二年(1622年),考中進士,入選庶吉士,歷任太子左諭德、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南京禮部尚書。弘光政權建立,出任東閣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年),跟隨錢謙益投降清朝,授禮部尚書、弘文院學士、太子少保。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享年六十一歲,安葬於河南鞏義縣洛河邊,謚號文安。

善於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正如李誌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工正、行、草書,得力於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於布局。 [3-4]有北宋大家之風。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於時風中另樹一幟。

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正書在王鐸作品中不多見,源於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王鐸降清後八、九年時間,書風更趨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書法成了其「貳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懷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禎朝的扛鼎之力和奮發之氣,而轉為理性和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