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他是唐朝最後一位詩人,一詩成名,一首詩寫盡天下遊子的心聲

2024-04-12國風

歷史上有很多詩人因為一首詩或一句詩,而獲得雅稱。

比如「賀三愁」,源自賀鑄的這一句「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把愁緒作了三個具象的解讀,有如萋萋芳草,煙雨迷蒙,柳絮飄飛。

比如「李三瘦「,因為李清照的三句詩「「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三句之中都有一個瘦字。

再比如杜牧因為一首【紫薇花】,被人稱為「杜紫薇「,崔玨因為一首【鴛鴦】,被人稱為「崔鴛鴦」。

今天說的這位詩人也是因為一首詩一詩成名,還因此獲得一個雅稱「鄭鷓鴣」,他就是唐朝有「最後一位詩人」之稱的鄭谷,也被稱為「晚唐之巨擘。」

說到鄭谷,我們都聽過「一字師」的美談,他將詩僧齊己的一首【早梅】「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一字之差,意境立顯。

鄭谷的詩作,清新流利,通俗易懂,在宋朝初年人們都把他的詩作選為學齡兒童的啟蒙詩,家家戶戶傳誦。

他筆下的離別「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他筆下的憂愁「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他寫寂寞「春愁不破還成醉,衣上淚痕和酒痕。」他寫菊花「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而真正讓他名滿天下的就是這首【鷓鴣】,它深得無數名家好評,借歌詠鷓鴣寫盡天下遊子的思鄉之情。

比如【唐詩繹】就高贊它「無一筆呆賦,而渲染有情,神韻欲絕。」

其實在鄭谷之前寫鷓鴣的詩人也不少,比如張籍的 「楚客天南行漸遠,山山樹裏鷓鴣啼」,劉禹錫的「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而鄭谷的這首能夠聲譽遠播,它到底好在哪裏呢?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

唐:鄭谷【鷓鴣】

詩文大意可為:

鷓鴣在溫暖的草地裏自由自在嬉戲,它們的羽毛漂亮又整齊,跟平日常見的山雞沒有多大區別。

黃昏時春雨迷蒙,它們從青草湖邊飛過,落花時節,黃陵廟前的花瓣紛紛飄落,鷓鴣躲在廟裏發出悲傷的啼鳴。

出門在外的遊子聽到鷓鴣的悲鳴聲,忍不住流下了思鄉的眼淚,佳人聽後,剛要開口唱和一曲相思的【山鷓鴣】,就唱不下去低下了翠眉。

一望無垠的湘江邊上,鷓鴣的叫聲前呼後應,日落西山之時,鷓鴣在竹林之中找尋溫暖的巢穴。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首聯將鷓鴣以山雞作為參照物兩相對比,對鷓鴣的外形、生活習性以及品行進行了介紹。

「暖」,點明鷓鴣的習性,喜歡生活在溫暖的草叢中,在溫暖的季節出沒。

山雞在古人的詩詞中也經常出現,遠比家養的雞羽色華麗,比如王安石就寫過「山雞照淥水,自愛一何愚。」溫庭筠也寫過「萬壑動晴景,山禽淩翠微。」

都是贊美山雞的詩作,而鷓鴣的羽毛五彩斑斕,與山雞都受人稱贊。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頷聯開始著重寫鷓鴣的神韻,選取了雨後的青草湖邊,落花時節的黃陵廟中進行著筆。

雨後,黃昏,漫無邊際的青草湖,一片煙雨朦朧,能看到它們從湖邊飛過的身影。

春末,落花,湘水旁邊的黃陵廟,陣陣悲鳴聲傳來,是鷓鴣在啼叫。

鷓鴣的鳴叫,很有特色,發聲有點像叫「哥哥,哥哥。」很是淒清,在古詩詞中常常代表離情和相思。

比如李益的「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 李群玉的「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

青草湖和黃陵廟,都在洞庭湖畔,相傳舜帝去世後,他的兩位愛妃也投水自盡,後人為了祭祀她們,設立黃陵廟。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曾被流放在此,文人騷客到了此處,常常會想起屈原的悲慘經歷。

更何況是在暮春黃昏,花紅片片的情景之下,更容易催生人們心中的愁情。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上一句做足了環境鋪墊,頸聯開始自然而然由鷓鴣過渡到遊子,漂泊湘江上的遊子冷不丁地聽到鷓鴣的悲戚聲,想到遙遠的故鄉,想到自己的人生際遇,不由得潸然淚下。

佳人聽到後,想和一曲【鷓鴣曲】,還沒唱幾句就沒了聲音,皺起了眉頭,陷入了深深的愁思,想起了遠方思念的人。

遊子和佳人,他們的情感都跌進了鷓鴣的斷腸聲裏,一時難以自拔。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

苦竹:是竹的一個品種。白居易寫過「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煙波浩渺的湘江上,鷓鴣此起彼伏地叫個不停,它們在日落時分,飛回了竹林深處。

鷓鴣歸巢,可是湘江上來往的船只,南來北往的天涯遊子呢,他們什麽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呢?

詩的尾聯以景物描寫作為結尾,別出心裁,以景來反襯遊子,更加突出遊子的羈旅之苦,離別之愁。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