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家中老媽在一個月前去世了,今年在哪裏過年我已經找不到方向

2024-04-16國風

春節已經進入倒計時,不少外出務工的人員中,不少人已經回到了老家,還有部份人正在計劃回家的時間,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回家過年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一種常態。

掐指算來,我離開老家的時間已經有40多年,說是離開老家,其實只是在外面工作,在外面成家立業,根還在老家,魂還在老家。老家印象時刻在我的腦海中縈繞,晚上做夢有時還是老家的山山水水。像我一樣有著老家情懷的人,這是每個從農村出來工作的人都會有的。

不管在外工作的日子有多長,工作有多艱難,有多忙碌,每年春節回家過年,這還是我的標配,也是自然的選擇,幾十年基本上沒有中斷過,回家路看似很長,實則是非常光明的。

我父親在2009年就已經去世了,父親在世時,每年回家父親都要到附近的鎮上去接我們一家,孩子們最大願望就是能夠見到他們的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在孩子們心中既是陌生的,同時又是最親近的。之所以陌生,畢竟平時都是天各一方,說是親近,孩子和爺爺奶奶有一種天然的情感,那就是血緣關系這個紐帶。

父親去世以後,母親一個人在老家堅守那幾間老屋,始終不願意離開半步。老媽在家也就在,我們在外的遊子就有盼頭,那就希望早一點過年,希望回家與老媽團年。

父親去世後,我回家的步伐更快了。畢竟老媽一個人在家還是不放心,雖然有保姆,但保姆始終是保姆,哪能代替親人在母親中的位置啊。

老媽為了讓孩子們回家過年,每年早早要殺好過年豬,一頭少了就來兩頭,有的年份是老媽自己餵的豬,餵不動了就早早在親戚家預定,而且要求是不能要餵飼料的豬,說是孩子們不喜歡吃。

每年快到過年了,老媽也預感到孩子們要回家了,安排保姆買這買那,總之我們回家有吃的,有帶的,這是幾十年來老媽形成的習慣。

作為孩子,春節快到了,即使有朋友邀約我們去外面走走看看,去享受不一樣的過年的味道,但都被我們拒絕了,回老家過年這是每年雷都打不動的方式,幾十年過去了,回家過年都是我唯一的選擇,也是全家的共識。

眼看2024年的春節即將來臨,但在去年的12月底,老媽因為年高體弱,加上多年疾病折磨,終於離開了她放不下的孩子們和這個美好的世界。

到現在為止,時間雖然過去一個多月了,但我還是沒有走出老媽去世後的悲痛之外,老媽的音容笑貌還在我腦海裏出現,感覺老媽還健在,感覺家裏又在殺過年豬了,看到那又香又可口的老臘肉,這就是老媽的味道,老家的味道。

老媽走了。也讓我這個習慣每年回家過年的人第一次為今年在哪裏過年發愁,我真的找不到今年過年的方向了,家人之間也在為今年在哪裏過年開始有了不同意見。老婆主張到攀枝花過年,孩子主張到馬來西亞去過年。

前幾天老家的堂兄打電話來,邀請我回老家去過年,我也想回老家去過年。但晚上躺在床上仔細想想,回老家過年還有意義嗎?老媽不在了,剩下只是一棟空無一人的老房子。有時想看看老家,每天只要開啟監控就能看到。

總監控畫面顯示,老房子還是那個老房子,但監控裏顯示好像沒有往日的生機,院壩裏不再有老媽出現的畫面,太陽依舊,看不到老媽在壩子裏曬太陽的風景。

老房子變了,一切變得那麽安靜,那麽突然。偶爾有幾個路人經過,路人和我一樣好奇,他們都要往我家老房子的方向看上幾眼,意思這家人去哪裏了,為什麽一切會那麽安靜?

不看則罷,看了還真有今年回老家過年的沖動,但家人給我潑了一瓢冷水。回家去怎麽過年啊,老媽不在了,回家還要生火做飯,還要自己買過年貨,沒有老媽的年夜飯,那還叫年夜飯嗎?沒有老媽的過年還叫過年嗎?

說的也是,去了也只能在堂兄家過年,還要麻煩堂兄堂嫂,睹物思人那豈不是更加難過。家裏人肯定是不和我去的,那麽在這個舉家歡慶的日子裏,自己卻要一個人去老家孤零零的過年,那豈不是太自私,太沒有人情味了。

哎,離家幾十年,今年我第一次感覺自己真的變成了遊子,變成了一個沒有根,沒有家的老人,也讓我第一找不到過年的方向。朋友們說說,我今年到底還回家過年嗎?